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紅樓夢裡讀妙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2019-12-16     作家鬼譚

《紅樓夢》里讀妙玉,其實有16個字就可以評價和概括妙玉:身在庵堂,心屬紅塵,高潔如玉,質本凡俗。借用《紅樓夢》里的判詞,便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這四句判詞便概括了妙玉的一生。


妙玉自幼因為身體病弱,早早進了庵堂修行,是戴發修行的居士。因為出身仕宦人家,大家門庭,又自幼跟著師傅修行,深結佛緣,所以養成了她德性高潔,心性高雅,看不起俗人;又因為早早失去了父母雙親,在空門寂寞中長大成人,所以又養成了她孤僻高傲的性格,與任何人都不大合得來。又因為她天資聰慧,才華出眾,詩賦書茶無不高人一籌,所以總是倍感曲高和寡,無人能與之相通,用寶玉的話說:萬人不入他的目。


賈府修建大觀園後,她被王夫人邀入櫳翠庵,重逢邢岫煙,又與黛玉、惜春交好,加上寶玉,似乎有了幾個性情相投的閨蜜及好友,但其實在她心裡從沒有真正看起過這幾個人,這只是「退而求其次」的交往。她與邢岫煙只是因為有半師之緣,師生之誼,兩人可以說些體己話兒,但是她內心並不一定推崇邢岫煙,邢不是可以與她心靈交匯之人。她與惜春似乎有些共同語言,二人在一起可以談經論佛,坐而論道,但是卻不可以交心,惜春身上的煙火味與她的心性不同,二人有著天性的差距。黛玉與她一樣,心高孤傲,可妙玉的高潔孤傲更比黛玉高上幾分,所以她與黛玉也無法真正深交,以致黛玉從心底也對她有幾分疏遠。真正能讓妙玉有幾分心緣的只有寶玉,但這又夾雜了幾分兒女俗情,這只是妙玉心中的微妙情愫,寶玉對妙玉卻不敢有一絲兒女情愫,因為在寶玉眼裡,妙玉高傲的「萬人不入他的目」,所以寶玉始終也沒有與妙玉產生過心靈的共鳴。


妙玉自稱「檻外人」,身在空門,但她卻始終未能真出世,超越凡塵。有幾件事可以說明她心在凡塵。

一是對寶玉莫名的兒女情愫。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賈母在大觀園宴請眾人後,到櫳翠庵品茶,妙玉盛情款待賈母等人,並按賈母心意選取了茶具,茶品,選水招待後,另請寶釵和黛玉到耳房裡去吃茶,並特意拿出窖藏五年的「梅花雪水」茶招待寶釵和黛玉,寶玉不請自來。平時素有潔僻的妙玉,卻獨獨對寶玉另眼相待,拿出自己平時吃茶用的綠玉斗給寶玉斟茶。要知道,妙玉連劉姥姥吃過的那隻窯杯都嫌髒要丟棄,連劉姥姥走過的過堂都要打水清洗乾淨,可見她這潔僻有多嚴重,可自己日常用的茶具卻可以讓寶玉用來吃茶,可見她內心對寶玉的喜愛之情有多真切,已經完全不避男女之嫌了。雖然她也遮掩,說「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但是心底難以遮掩的那點私心卻是欲蓋彌彰。寶玉春夜斗詩輸了受罰,去櫳翠庵折梅花,都知道妙玉難說話,別人去了定是不肯,所以才罰寶玉去,這也眾人是有意難為寶玉的,結果寶主卻折回兩枝梅花來,可見妙玉對寶玉之分外慷慨。這其實不是慷慨,怕是寶玉要她的心肝妙玉都會毫不吝嗇,這不是多情又是什麼?寶玉生日,妙玉又贈生日貼,也可見妙玉對寶玉有多用心。寶玉在一旁觀棋,妙玉便臉紅耳赤,心有所動,這也是她對寶玉暗生情愫之例證。動凡塵之情,哪兒能是空門修行人呢?


二是妙玉雖入佛門,卻始終無法做到以佛心待人。佛門眼中眾生均為平等,無高低貴賤之分,妙玉卻對劉姥姥視為低賤俗人,劉姥姥用過的茶具要丟棄,連劉姥姥走過的堂道也要打水清洗乾淨,可見她始終沒有修得佛心,仍然無法脫離凡塵之心。所以惜春說「妙玉雖然潔凈,畢竟塵緣未斷」。


妙玉在世人眼裡,「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且「文墨也極通,經典也極熟,模樣又極好」,卻又「為人孤僻,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的目」。基本刻畫出了妙玉的形象。妙玉天生有慧根,卻又難得佛心,身在空門中,卻難脫紅塵緣,自身冰清玉潔,卻難合眾人眼,多得他人怨。這就是《紅樓夢》中的妙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CVGW8BMH2_cNUg6N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