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2020年2月底,有一位網友購買了國產特斯拉Model 3車型,卻發現該車的控制器硬體代碼為1483112(代表HW2.5),不但與特斯拉此前的承諾不符,還與該車的電動車環保信息隨車清單上,備案的控制器硬體代碼1462554(代表HW3.0)衝突。
隨後,特斯拉發表公告,稱對於沒有選裝價值56,000元的FSD(全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使用HW2.5和3.0硬體,在安全上基本不存在區別。而選裝了FSD的用戶,則全部安裝了HW3.0硬體。
3月3日,特斯拉官方微博發布"關於中國製造Model 3環評清單問題的說明",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於2月10日開始復工復產,期間基於供應鏈狀況,一部分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 3安裝了HW2.5。這意味著特斯拉默認了部分國產Model 3車型確實存在"減配"問題。
眾所周知,"簡配"幾乎可以和"控制成本"劃等號。按照通俗的劇本,特斯拉無非就是想多賺錢,犯了貪心,事情寫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而實際上,"落後"的HW2.5成本實際上比HW3.0更高,偷換硬體並不能省錢,特斯拉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呢?
事情還要用硬體本身說起。HW2.5版本硬體採用Nvidia平台,而HW3.0則是特斯拉完全自主研發。兩者在傳感器數量和感知距離方面差距不大,但後者採用雙晶片設計,比W2.5性能提升了21倍,而功耗僅提高25%,冗餘設計也更多,擁有更高的安全性。
另外,由於是自主研發,HW3.0版本硬體的成本要比HW2.5低了20%。而守著又便宜又強勁的硬體不用,非要用更貴更差的老硬體,這個匪夷所思的問題能否從"投資回報率"和"投資回報周期"上說得通呢?
首先我們假設HW2.5硬體的成本為2萬元,HW3.0硬體成本為3萬元,買車後升級FSD功能的消費者需要掏4萬元。那麼如果特斯拉直接把所有的車都裝上HW3.0硬體,那麼至少需要(3-2)/4=25%的消費者後續選裝才能回本。
若按照HW3.0比2.5便宜20% 的成本,剛才的算法已經錯誤,說明問題很可能出在產能上。只能推測目前HW3.0的產能無法滿足所有的Model 3車型訂單需求,並且特斯拉手上還有庫存的HW2.5硬體,又或者對該硬體的採購沒有完全終止。
我們在網上找到了另一些靠譜的線索,內容大致為:1、美國工廠生產的Model 3在去年5月之後就是混合著HW2.5/3.0硬體生產的;2、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原因,原本由大陸供應商生產的HW3.0硬體,在去年9月換成了台灣供應商。
如果2020跟2019一樣平淡地過去,國產Model 3就會全部用上國產HW3.0硬體,就算有缺口也能用台灣產硬體。然而疫情爆發導致大陸工廠停工,在完全填補不上空缺的情況下,按照美國工廠的思路走,用HW2.5維持整車產能穩定,是特斯拉中國的最佳方案。
另外,進口特斯拉的隨車環評清單上,並沒有標註硬體版本,因此混合使用也能矇混過關。然而國產車型精確到了零件號版本,因此車主沒看到HW3.0的唯一代號1462554,才徹底暴露了特斯拉這一計劃。
據專業人士分析,兩款硬體在當前軟體版本下,應對目前的道路法規,在安全性上不會有太大差別。不過,一旦遇到更嚴格的法規要求或軟體升級需求,HW2.5很可能在性能上顯得吃力,甚至不被廠家支持後續的OTA升級。
此前,特斯拉官微、公眾號和銷售人員都承諾新車全部配置HW3.0硬體。偷換硬體不僅涉嫌虛假宣傳,更有誘導消費的嫌疑。對此,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郝慶豐曾表示,特斯拉確實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是判決成"退一賠三"的可能性不大。
在之後的3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針對特斯拉Model 3車型部分車輛違規裝配HW2.5組件問題約談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目前,特斯拉各大門店已展開更換服務,並已為上百位車主完成自動駕駛計算機硬體HW3.0的升級更換。此外,特斯拉門店服務人員稱,若現在開始訂購特斯拉Model 3,屆時交付版本將不會出現類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