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部分人一想到蟲子就會勾起不愉快的回憶,比如夏天深受其害的蚊子、蒼蠅,繞著燈打轉的飛蛾,還有在家裡神出鬼沒的蟑螂等。
平時人們看到的蟲子很多都是顏色比較單一的那種,但其實昆蟲家族中有許多外表很帥氣的成員,有的是外貌長相比較奇特(例如獨角仙),有的是顏色非常花里胡哨。
今天我們就介紹幾種具有金屬光澤的昆蟲,這些昆蟲有的比較常見,還有些可能我們一輩子都見不到活體的,但能欣賞一番也是不錯的體驗。
鯽魚大步甲Carabus auratus
上圖是一隻鯽魚大步甲Carabus auratus。大步甲是鞘翅目的昆蟲,鞘翅目在昆蟲家族中算是規模相當大的目,平時我們比較常見的瓢蟲、金龜、天牛等都是鞘翅目昆蟲。
本文列舉的幾種金屬色昆蟲大部分都是鞘翅目的,例外的幾種我們最後說。為什麼鞘翅目昆蟲有很多種都閃耀著璀璨的金屬光澤?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一下昆蟲體壁顏色的成因。
麗叩甲Campsosternus auratus
昆蟲的顏色可以大體分為化學色、物理色和混合色。其中化學色又叫色素色,是昆蟲身體成色的主要方式之一。
色素色的成因是昆蟲身體部位有某些化合物的存在,從而會吸收特定的光波、反射其他光波,形成不同的顏色。色素色細緻來分又可以分為表皮色、表皮上色、真皮色、真皮下色。
形成色素的化合物大多是昆蟲新陳代謝或食物富集的結果,受環境、食物、溫濕度、體能甚至季節等因素影響,而且顏色比較固定。
綠緣扁角葉甲Platycorynus parryi
而物理色就要花哨多了。物理色又叫結構色,有很多不同於色素色的特點。
首先,很多鞘翅目昆蟲的體表雖然看上去都很光滑,但其實有著非常複雜的微觀結構,例如凹槽、刻點、縫隙、鱗片,很多種類的昆蟲體表還有薄薄的臘層。
這些微觀結構使光波產生不同的折射、衍射、漫反射等現象,從而產生各種不同顏色,而不僅僅是因為體表光滑所以能夠折射顏色那麼簡單。
姬琉璃吉丁蟲Lamprocheila splendida
還有些種類的甲蟲(例如pachyrrhynchus屬的幾種象鼻蟲)更為厲害,鞘翅上有很多細微鱗片,鱗片上還有兩種不同的微觀結構:三維光子晶體和多層膜。多層膜可以通過干涉作用形成黃綠色調,而三維光子晶體可以產生藍紫色調。
結構色還有個特點就是擁有方向性,不同光線和角度下表現出的顏色會有所不同(虹彩效應)。
由於結構色折射出的顏色飽和度高,所以結構色看上去普遍更加絢麗。
紫莖甲Sagra femorata
由於色素色的成因跟本身的色素沉澱有關,而色素又由新陳代謝和食物富集決定,所以很多此類型的昆蟲活著的時候跟死後的屍體顏色不一樣(除了膜翅上的斑紋為表皮色,幾乎不會變化)。
與色素色不同,結構色的成因是種物理現象,與昆蟲本身的微結構有關,所以只要物理結構不變,就算死後被製作成標本,結構色類型的昆蟲也一樣會保持外表色彩艷麗。
褐斑異痣蟌Ischnura senegalensis
但是如果昆蟲體表形成微結構的成分與空氣中某些化學成分產生反應,也會導致昆蟲的顏色發生變化,所以標本學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操作不當就會失去昆蟲標本的觀賞與收藏價值。
前面說的基本都是鞘翅目的昆蟲,而上圖和接下來的幾種則是例外。
上圖是褐斑異痣蟌,也叫青紋細蟌,是一種豆娘,跟蜻蜓相似但是體型瘦長。蜻蜓和豆娘身體的顏色大部分都是色素色(但是有些蜻蜓和豆娘的複眼為結構色),雖然有些種類具有金屬質感,但通常不會跟隨光線產生五光十色的變化,死後身上的顏色會變黯淡。
大綠青蜂Stilbum cyanurum
上圖為大綠青蜂,是膜翅目的昆蟲。
青蜂是蜂類中比較特別的存在,它們雖然沒有裝甲般的鞘翅,但體表擁有許多刻點與凹槽,同樣能夠閃耀出璀璨的金屬光澤,而且還有一層細密的絨毛,總體來說也算是非常驚艷的昆蟲了。
接下來介紹一種相當別致的螳螂——金螳Metallyticus splendidus。
金螳分布在東南亞,是比較少見的螳螂。從它的屬名Metallyticus我們就能看出這是一種具有金屬光澤的昆蟲,它們也是所有螳螂中最有貴族氣質的存在(但是螳螂目有很多花枝招展的種類)。
金螳Metallyticus splendi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