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永生
詩意南潯
大約二十年前,在南潯工作的一位作者,每年春節寄我賀卡的背景,就是古鎮南潯的畫面。
灰白的古牆襯托得紅燈籠十分醒目,並行前伸的是柳絲依依的小河和凹凸不平的老街,探入河水的石階上,搗衣女子兩兩三三,在勞作嬉戲。遠望晨炊裊裊,雞鳴狗吠;近觀樓影綽綽,波光瀲灩;晨霧和陽光交匯,畫面十分寫意迷人。
現在,我又走進南潯,走進浙江湖州所轄的這方沃土,尋找古鎮的雋永、唯美,尋找記憶中的時光碎片。
漫步老巷石橋,奇觀異景不斷,這裡有寫不完的槳聲燈影,亦有聽不厭的絲竹管弦。有「雖有人作,宛如天開」的蓮池曲橋、奇峰怪石。亦有「讓了水面一尺地,占了上面一片天」恪守的諄諄諾言。這裡生產絲綢和湖筆,也盛產謙謙君子和珍版書卷。
這裡是詩、書、畫的領地,也是文房四寶的故鄉。夏有劉鏞的花園小蓮莊藕肥花艷,春有張石銘深府的梅花初綻。詩意的南潯,天下難尋也,驚艷的美圖,讓我們細細把玩……
水墨同里
走在同里古鎮的小街上,到處瀰漫著筍絲燒肉的味道,當地的特產蓴菜、茭白、蓮藕、菱角、茨菇、芡實以及白魚、白蝦、銀魚製成的道道佳肴,一下子就調動起你的嗅覺、味覺。那誘人的味道是凡人抵禦不住的。
舌尖上的妙事,只有身處其境,才能體悟。
水鄉趣事多,同里的婚俗走三橋、阿婆茶、同里宣卷無不詮釋著古鎮的神髓。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樂水忘憂,在這裡飲茶、泛舟,洗凈煩雜,寄情清風秀水,樂莫樂兮心相通。物我兩忘,美哉快哉。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晚清私家園林代表——退思園,以及珍珠塔、嘉蔭堂等更是把小鎮的人文風貌載入歷史,編入故事。
「庭花無影月當午,榕樹有聲風報秋。」讓我們捋著文脈,把古鎮的雅事、趣事、美事、韻事交錯更迭,濃墨重彩地渲染出一幅水霧氤氳的同里水墨。
烏鎮探美
上海周邊的水鄉小鎮,各個鮮活、纖麗且儀態萬方。
水浜柔曲的浪波和貼河而立的民居,構成動靜相映的古鎮特色。他們是世代先民與自然造化共同孕育的結果。
如果把江南的小鎮比做名媛淑女,烏鎮則是江南諸美中頗具文化神韻且令騷人雅客最鍾情神往的地方。
這裡誕生了飲譽海內外的文學大家茅盾。茅盾自幼好學勤奮,中學課本里的《春蠶》以及小說《子夜》電影《林家鋪子》中的故事就發生於此,他筆下活靈活現的人物,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是經過提煉的生活模版。
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正吸引著無數文學愛好者的眼球。這個時候,到烏鎮「打卡」或許別有一番意義。
夢回周莊
號稱東方威尼斯的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以它的典雅端莊,秀麗玲瓏為世人稱道。
這座位於江蘇崑山境內的小鎮,地接滬杭,隔湖就是上海的朱家角,積澱厚重,風光美麗。
畫家陳逸飛筆下《故鄉的回憶》更是推高了周莊的知名度,畫面上周莊的靜謐之美,早已滲透到我們的記憶里。
小橋流水,槳聲雲影,唐風習習,吳水湯湯。如果說同里是一幅潑天水墨,周莊就是逸飛的油畫令人嚮往。像做夢一樣探訪周莊,我也塗寫了幾句心得收場:水一樣的肌膚/霧一般的霓裳/花鮮水碧/我夢中的周莊/黛瓦白牆,還是遠古的模樣/采一船春色/為古鎮梳妝。
細雪飛揚甪直游
蘇州的甪直,是中國十大名古鎮之一。它的小橋流水,形態各異,水網及石橋之繁之廣,令人稱奇。
楊柳依依的灣畔,小街上擁擠的人流,水面上如織的篷船,亦動亦靜。
走在石板鋪就的老巷子裡,傾聽歷史的迴音,憑弔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墓地,重溫葉聖陶老人《多收了三五斗》名篇。這裡還有孫中山的老師王韜的蘅花堂,保聖寺的千年銀杏老樹新綻。
走在陰冷寂寥的巷子裡,打一把遮雨雪的洋紙傘,聽不遠處小販叫賣的吳語南音,聞著橋頭奧灶面飄來的陣陣炊香,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凸現眼前。既臨「孤亭臨仄徑,醉盡枕清流」的境界,又富「樂山樂水自成佳趣,賞月賞花又聚友情」的浪漫。
但願甪直發展的腳步越走越歡,因為我已看見千年古鎮老樹新花,生機盡顯。
主編:甘周 |編輯:袁浩
END
熱門閱讀文章
本號姓「副」 歡迎來「刊」
王蒙:不忘金庸
大地有多大
王鋼:忍別二月河
家住百萬莊
1979年的那個春節
靜靜的九如巷
有一種鄉愁叫小名
大師筆下的中國母親
觀舊照,憶文西
收藏在茶中的記憶和友情
難忘老師的笑容——深切緬懷徐中玉先生
敬
請
關
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HxfrmwBvvf6VcSZFm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