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到」,一生「到」!國有危難,衝鋒在前。脫下軍裝,並沒有忘記軍人的使命。他用最有力的行動詮釋著一名老兵「退役不褪色」的錚錚誓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立刻以退役軍人和共產黨員的雙重身份申請加入自己所居住小區疫情防控卡點的黨員志願者隊伍,走上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他,就是玉泉區興隆巷街道六中社區警備區小區疫情防控卡點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全忠。
「疫」線,硬核「兵支書」
張全忠今年58歲了,他是一名有著37年黨齡和20年從軍經歷的老兵。當談起他過去的一些從軍經歷,他總是很謙虛地告訴大家,他是一名老兵。作為老兵,他的軍旅生涯既有軍人的情懷,又有黨員旗幟的紅色飄揚。在部隊的時候,他曾經兩次榮立三等功,還多次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他鐵骨錚錚、逆風前行、直面挑戰、毫不退縮,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黨員和退役軍人身份。「我曾是一名軍人,更是一名黨員,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要到抗『疫』一線。」成了他的心聲和吶喊。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號角響起的那一刻,警備區小區疫情防控卡點臨時黨支部成立了。作為一名黨員志願者張全忠主動申請加入並在眾人的力薦下擔任了臨時黨支部書記。面對複雜艱巨的防控工作任務,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的張全忠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自願向街道繳納1000元「特殊黨費」,同時帶領支部委員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時刻保持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溝通交流,了解防控檢查中需要注意的細節,掌握相應的工作方法,並結合自己多年的從軍經歷和工作經驗,利用值班空隙,規劃了執勤崗位、細化了工作分工、流程和要求。
「感謝街道、社區以及居民朋友們對我的信任和支持,作為我們警備區小區老兵黨支部書記,又是一名退役軍人,疫情面前會展現一名老兵、老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不會辜負大家。」張全忠非常堅定地說道。
「疫」線,硬核「哨兵」
「從1月28日到現在,張書記就一直堅守在這個卡點,他工作特別認真細心,作為卡點臨時黨支部書記,經常帶領支部委員,嚴把出入口,為居民測量體溫,登記排查外來人員。」興隆巷街道六中社區警備區小區疫情防控卡點下派幹部趙磊說道。
據了解,玉泉區興隆巷街道六中社區警備區小區共有6棟樓、21個單元、248戶800多人。對於小區防控工作,張全忠認真配合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聽取網格員、居民代表的意見後,充分發揮老居民熟悉本小區情況、在居民群眾中威信高的優勢,通過走訪、電話、微信等方式,讓他們第一時間了解疫情防控工作。
張全忠家屬向記者說道:「在卡點值守以來,他每天早出晚歸,也沒見他在家好好吃過一頓飯,每次問他,他總是說自己跟卡點上的『戰友』們吃過了。」當兵出身的張全忠,一向對自己很苛刻,凡事謹小慎微、盡職盡責。前不久還上內蒙古血液中心自願無償獻血,助力疫情期間血液保障。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外表看起來很硬朗的他,其實常年都被嚴重的腰間盤突出所困擾,他時常忍著腰痛堅持走訪摸排,還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為小區居家隔離人員送生活物資、倒垃圾。在這一個多月以來的卡點防控中,張全忠每天都處於十多個小時值守狀態,早上七點準時到崗,早餐一般是一個饅頭、一袋榨菜,邊吃邊整理出入登記表,摸清小區人員情況,中午是一桶方便麵或者一塊麵包,吃完迅速投入「戰鬥」,是個不折不扣的硬核「哨兵」。
「我曾經是一名軍人,退役不退志,時刻要用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只要疫情一天沒結束,就一直堅守我們的防控『陣地』。」張全忠說道。這就是一名受黨培養三十多年的退役軍人,一名老黨員發自肺腑的心裡話!
疫情仍在繼續,堅守仍在繼續。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守一片土地,保一方平安是神聖使命;作為一名黨員,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在玉泉抗「疫」一線有許多像張全忠一樣的先進典型,他們雖然已離開了部隊,但作為退役軍人,作為黨員,牢記「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的誓言,用強有力的行動展示了「退役軍人風采」。(泉媒體記者:佟永葉 崔峻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88pv3ABjYh_GJGVM7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