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菇的科學種植與管理方法

2019-09-20     生態農業資訊平台

姬松茸的商品名叫巴西蘑菇,是一種食藥兼用的食用菌。該菇起源於巴西,在我國的引種已完全成功,其栽培技術也已經完全成熟。目前國內栽培地區主要集中在福建和江蘇等地,其他地區不妨也一試這個致富好項目。

一、經濟效益分析

姬松茸栽培主要原料有稻草、棉籽殼、牛糞、麥麩等,成本極低廉。既可室內栽培,也可室外大棚栽培,每平方米投料15公斤左右,可收穫6公斤以上鮮品,每16-20公斤鮮品可得干品1公斤,一年收3-4茬。市場上,鮮品價格每公斤6元左右,國際市場上,每公斤干品達90-120元。

二、栽培技術要點


1、培養料的堆制。

栽培原材料。

配方一:稻草42%、棉籽殼41%、牛糞7%、麩皮6%、磷肥1%、碳酸鈣1%、磷酸二氫鉀1%,益富源菌菇生態寶0.5-1%,另加原材料總量70%的水(菌菇生態寶加入水中後拌料即可)。

配方二:稻草375公斤、米糠10公斤、雞糞15公斤、碳酸鈣8公斤、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2公斤,水700-800公斤。

堆料

一般在姬松茸播種前20天左右堆料。一般堆後第4天進行第一次翻堆,同時加入磷肥。第一次翻堆後4-5天進行第二次翻堆,加入石膏粉和碳酸鈣。

2、二次發酵

將培養料含水量調整到70%左右運至菇房或菇棚,上架或鋪床,培養料的厚度約為20厘米左右

3、播種

二次發酵結束後,待料溫降到25℃以下進行播種,把菌種掰成雞蛋大小,在培養料中挖深約10厘米的接種穴,每隔斷20厘米挖接種穴一個。接種量按3.3平方米用750毫升容積的菌種3瓶,接種量約為乾料的6%,最後在料面上撒播一層菌種,播完後,輕輕壓一下,以免影響發菌,最後蓋上薄膜。

4、覆土。播種後15-10天,菌絲向接種穴四周蔓延生長3-5厘米時,用稻田土進行覆蓋。覆土時將土調至半干半濕,中間無白心,pH值7.0-8.0,約呈鹼性,再在培養料料面上噴一次細水,然後覆土,覆土厚度約3.3-3.5厘米。

5、出菇前管理。溫度控制在20-27℃,濕度保持在75%左右,料面保持濕潤,當濕度達不到時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態寶噴洒,可抑制有害病原菌,有利用菇絲生長,原基形成。

6、出菇管理。接種20天左右要加強保溫,溫度在18-21℃,增大濕度,使土層水分含量在55%-65%,空氣相對濕度在85%-95%,但忌直接向床面噴水,以免造成死菇,爛菇。采菇結束後,整理菇床料面,2天後再噴水,為下潮出菇作準備,逐批出菇和採收。

三、專家忠告

不要單一栽培姬松茸,應在栽培姬松茸的同時再培植一些大眾化的菇類,如平菇、金針菇等。走大眾菇和特色菇相結合的路子,採取立足本地市場,逐步走向出口創匯之路。品種太單一,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和市場規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HDUG0BJleJMoPMQg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