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所謂的車市寒冬,是少數勝利者的狂歡

2019-10-30   汽車大事記M

前兩天,區塊鏈概念股在政策東風的勁吹下集體爆發,另一邊的車市依舊籠罩著一片愁雲。

最近,國內上市整車企業陸續發布2019Q3財報或業績預告,11家車企有6家虧損,凈利潤同比五升六降,有的增長5倍之多,有的瘋狂下跌20倍,兩極分化相當嚴重。

9月車市繼續震盪下行,2008年車市危機爆發的大減速和大洗牌,將重新上演。

但市場唱響的不僅僅是失敗者的輓歌,與洗牌一同上演的,是少數勝利者的狂歡。

危機也是轉機,寒冬下的車市,正迎來市場格局的顛覆與重塑。

車企業績冰火兩重天

十月臨近尾聲,國內上市整車企業已有一半公布了2019三季度業績(含預告),長城、江鈴、江淮、比亞迪、東風汽車前三季度實現盈利,北汽藍谷、一汽夏利、長安、一汽轎車、眾泰、力帆則深陷虧損泥潭。

仔細分析各家車企的凈利潤同比情況,蔚為壯觀:

長城凈利潤同比狂增5倍,江鈴和江淮也有一倍多至兩倍的增長,而眾泰、力帆、長安、北汽藍谷、一汽轎車都狂跌2-20倍。尤其是力帆汽車,前三季度巨虧26.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20倍。

國內部分上市整車企業2019Q3業績一覽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差距相當懸殊。

需要指出的是,凈利潤預計增長159%的江淮汽車,雖然將業績上漲的原因歸功於「產品結構調整」和「成本管控」,但最大的功臣應該是政府補貼。數據顯示,江淮汽車前三季度收到的政府補貼約為4.63億元,凈利潤是1.24億元,若沒有政府補貼,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堪憂的江淮將虧損3個多億。

對比之下,長安汽車則顯得相對實誠,其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整體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銷量的下滑。這也是車市寒冬下車企普遍面臨的危機。

2019年註定要被載入史冊,9個月過去,國內汽車累計產銷較上年同比分別下降11.4%和10.3%,全年大機率負增長。

乘聯會公布的1-9月累計銷量排名前15名車企中,9家下跌,6家上漲。就連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了——上汽大眾跌幅達6.7%,這導致大眾前9個月在華的累計銷量同比減少2.8%。

車市加速下行,處於金字塔最底層的自主品牌首當其衝受到考驗。

​前段時間被銀行點名進行風險排查的力帆和眾泰,已屢次被傳破產,雖然車企方否認了這一傳聞,但慘澹的2019Q3業績一出,坐實了這兩家企業的資金壓力。

格局將在洗牌中重塑

今年年初以來,多家自主品牌被傳倒閉或瀕臨破產,拉開了汽車行業大洗牌的序幕。

在邊緣企業紛紛遭遇生死劫的同時,國內車市競爭格局也在被顛覆和重塑。

​車市十年一輪迴,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汽車行業被顛覆以及市場格局重塑的情景仍歷歷在目,2019年歷史又將重演。

2008年發生了什麼?全球各大汽車市場均遭遇巨大萎縮。在中國,19家重點汽車企業利潤負增長,82%的國內車企沒有完成年初制定的銷量目標,40%的車企完成率還不到70%。

這一年,銷量前十企業只有兩家中國車企上榜,分別是奇瑞和吉利。彼時的奇瑞仍是自主「一哥」,降幅(約10%)卻領銜中國汽車銷量前十廠商。另一邊,比亞迪於第二年(2009年)開始登上前十榜單,迎來了輝煌的新十年。

這些事實告訴我們,寒冬下的車市並非只有洗牌,還是個別有準備、有實力的企業的轉機。

在這一輪的寒冬下,銷量下滑、收入銳減、資金吃緊像一系列連環套將大部分車企牢牢套住,強者恆強,弱者出局,其間又有黑馬橫空出世,無論是豪華品牌還是合資、自主品牌,都在重塑全新的市場競爭格局。

在最溫暖的豪華車市場,「萬年老二」寶馬逆襲成為2019年1-9月銷量冠軍,唯一堅持進口的雷克薩斯,憑藉高品質和優質服務取得了22.8%的高增長,與第二陣營的「老大」凱迪拉克只剩下2萬輛的差距(2018年相差6.8萬輛),假以時日,或有希望登頂第二陣營。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車市越冷,日系車越暢銷,在合資陣營,日系品牌的脫穎而出並不讓人意外。日系三強在中國的乘用車合資公司,除了東風本田2018年因為「機油門」栽了跟頭,其餘去年至今一直表現堅挺,尤其是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憑藉成熟的技術與精準的定位,擁有出色「禦寒」能力。而德系的大眾,美系的通用、福特,卻呈衰退之勢。

市占率已跌破40%的自主品牌,是寒冬下最岌岌可危的陣營。眾泰、力帆、海馬、北汽銀翔等缺乏核心技術的車企危在旦夕,就連一線的長安、吉利也無可避免出現銷量滑落,反而是長城,通過加快產品疊代和推進全球化戰略,前9個月銷量同比逆勢增長7%,凈利潤也同比大漲507%。

各個陣營各自暗流涌動。

隨著危機的持續蔓延,汽車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洗牌期,市場格局也在顛覆與重塑中,相信不久的未來,車市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