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薛寶釵的青雲之志

2020-04-15     與心幽歡

作者:歸途如虹

薛寶釵是《紅樓夢》里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頗具爭議的一個人物。喜歡薛寶釵的人認為她深明大義,為人幹練。不喜歡薛寶釵的人認為她愛慕名利,虛偽世故。其實,持平而論,薛寶釵是一個相當優秀的大家閨秀,也是《紅樓夢》里才志兼備的典型。

在第七十回里,薛寶釵寫下了這樣兩句詞,「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有的讀者認為這樣的詞句體現出的是薛寶釵對功名富貴的渴求。這樣的論斷不夠公允。其實,《紅樓夢》里並沒有多少地方可以體現出薛寶釵對功名富貴的欣羨。薛寶釵出身於皇商家庭,衣食無憂,她是有條件享受榮華富貴的。可是,她的房間卻像「雪洞」一般樸素。而且,她平時的穿衣風格也是以素雅為主,她甚至連脂粉也不愛。可見,薛寶釵並不是一個愛慕功名富貴的人。

那麼,如何理解薛寶釵的這兩句詞呢?

一、男權,是東風,是依附

其實「青雲」二字在古代典籍當中經常出現。王勃的《滕王閣序》里就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樣的句子。當然,王勃是一個積極入世,渴求建功立業的文人。在那個時代,建功立業是非常正當的追求,也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好的途徑。所以,與其說薛寶釵渴求的是功名富貴,倒不如說薛寶釵追求的是一個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對現世有所裨益。

可是,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女性是無法獲得獨立的人格價值的。再優秀的女性也要依附於男權。就連賈探春那樣精明強幹的女兒也感嘆,「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

可見,那時,女性能夠得到的機會少之又少。女性無法像男兒一樣到社會上去打拚,被限制在閨閣之中,被封建婦德束縛。女性只能憑藉男權才能生存,才有自我發展的可能。

薛寶釵對於女性的處境是心知肚明的,對此,她沒有絲毫的抱怨。理性沉穩的她也沒有絲毫的幻想。她只是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對於男權,她是維護的。她並不奢望去爭取女性的權益,而是用心地維護男權世界的穩定與和諧。因此,她的丫鬟鶯兒奚落賈環,她罵鶯兒;因此,她勸母親同意哥哥出外遊歷;因此,她時常對賈寶玉因勢利導,勸他走仕途經濟道路。

薛寶釵的蘅蕪院裡有不少香草,這些香草必須攀附在山石之上。從屈原的《離騷》開始,香草就象徵著一種高潔的人格和崇高的政治理想。不過,對於像薛寶釵這樣的女性而言,社會理想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她必須依靠男權才能實現自己的「青雲之志」。而且,她很清楚母親和姨媽希望她嫁給賈寶玉。所以,規勸賈寶玉入正,考科舉,入官場,就成了薛寶釵看重的一件事。賈寶玉自然聽不進去薛寶釵的規勸,還認為薛寶釵「入了國賊祿蠹之流」,為薛寶釵感到十分惋惜。

二、務實,是根本,是出路

薛寶釵的價值觀是相當務實的。她對林黛玉說過這樣的話,「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在她看來,讀書人當官,輔佐君王,治理百姓,是天經地義的事。做官是讀書人最好的價值歸宿。讀書人不應該純粹為讀書而讀書,應該努力地學以致用。她甚至認為讀書並不是男人們分內的事,那麼男人們分內的事是什麼呢?就是「輔國治民」。這是十分實在的一種讀書觀,和「獨抒性靈」,「不求甚解」等態度是不同的。

薛寶釵也很清楚官場的腐敗。她發現「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可見,薛寶釵厭惡那些不想為國為民,做官只為謀求私利的讀書人。她勸賈寶玉走仕途經濟道路,自然是希望賈寶玉做一個可以「輔國治民」的好官。可是,賈寶玉並沒有聽從她的勸導。

薛寶釵覺得人不應該在現實當中沉淪,應該努力掙脫出來。而且,在薛寶釵看來,一個人只有承擔責任,才能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臨江仙》里就有她的心聲,「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薛寶釵心中有高遠的人生追求,只是現實讓她不得不妥協,不得不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賈寶玉身上。

三、寶玉,為青雲,是期待

薛寶釵對賈寶玉始終是存有期待的。林黛玉看到賈寶玉看著薛寶釵雪白的酥臂發獃,就打趣說他是「呆雁」。而第七十回里,薛寶釵放的風箏就是一連七個大雁。其中,就寄託著薛寶釵對賈寶玉的期待,也寄託著薛寶釵對自己未來的期待。

賈寶玉看到香菱學詩,就感嘆「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薛寶釵就藉機激勵他,「你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在薛寶釵看來,賈寶玉不願意在舉業文章上下功夫,就是不務正業。她不希望賈寶玉一輩子當一個「富貴閒人」。賈寶玉是母親和姨媽給她選擇的夫婿,是她一輩子的依靠。薛寶釵希望賈寶玉走仕途經濟道路,很正常。

《紅樓夢》第五回里的判詞,對薛寶釵的人生有這樣一個概括,「可嘆停機德」。「停機德」的故事出自《後漢書·列女傳》。說的是東漢時期,樂羊子的妻子停下織機隔斷經線,勸導在出門求學,卻中途回家的丈夫努力求取功名的故事。薛寶釵在《紅樓夢》里的言行,十分符合「停機德」三個字。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於,曹雪芹用了一個「嘆」字。這個「嘆」字當中,包含的不僅有讚嘆之意,也有嘆息之聲。畢竟,薛寶釵沒有成功勸說賈寶玉改變自己的性情。甚至,她最終的結局是「金簪雪裡埋」。

四、喪失自我,淪為悲劇

從《紅樓夢》的主旨來看,薛寶釵的行為是可以理解,值得欣賞,同時也讓人反思的。《紅樓夢》第一回里就開宗明義,提出《紅樓夢》的主旨是「使閨閣昭傳」。《紅樓夢》是一部為女性正名的書。曹雪芹批判的就是上千年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以及壓抑。曹雪芹是希望女性可以意識到自身獨立的價值,而不是把自己的身心都依附在男性身上。薛寶釵的結局也讓我們也看到,一個女人,如果把身心都交付給男性,就算自己恪盡本分,也有可能會落得個悲慘的下場。當然,薛寶釵的悲慘結局並不是因為她做錯了什麼,而是當時的制度造成的。薛寶釵是一個相當有才幹的女性,卻不得善終,讓人惋惜。

現如今的女性,自然有機會實現自己獨立的價值,可以在事業上和男性平分秋色。但是,也有一部分女性,甘心做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在家裡做全職太太。或許,在某些女性看來,做全職太太,也可以實現自我價值。是否有事業心是女人自己的選擇,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女性有了更多的選擇。只要自己覺得幸福,做出何種選擇自然都可以。

現如今,也有不少女性渴望嫁給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這一點無可指摘。我是希望,越來越多的女性可以意識到自我的價值。女性,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嫁給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就萬事大吉了。一個女人,只有自己足夠優秀,才可以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薛寶釵讓人覺得遺憾的地方就在於,她明明是一個那麼優秀的女子,卻被束縛女性的傳統婦德壓抑,以至於始終無法獲得獨立的人格。更加讓人覺得遺憾的地方在於,如此博學多才的她並沒有爭取自身獨立價值的意識。她的確有「青雲之志」,但是她的「青雲之志」不是建立在自身獨立價值的基礎之上的,而是建立在男權之上的。因此,她最終也無法實現自己的志向,成為了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pK3f3EBnkjnB-0zXm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