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活可以變得好,也可以變得壞;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一個人,應該活出自己並且乾淨。也許有短暫的迷茫和彷徨,但一定有屬於自己的精彩!用師傅的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當我們拒絕學習,又渴望成長,生活在矛盾中,將讓自己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當我們喜歡接受新鮮事情,嘗試著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終有一天你會明白生活的真諦。
改變是痛苦而寂寞,同時迎著冷眼與嘲笑。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的思想想朝著好的方面前進的時候,身邊總會有詫異的眼神在質疑你的行為,這怎麼可能呢?因為有很多時候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能完成。通過兩年的戒煙行為和不間隙的運動鍛鍊讓自己把20年的煙給戒了並把體重降下來,才發現一切皆有可能。對自己狠一點,短暫的痛苦,是為了長久身體健康。
身體永遠只有自己知道好與壞,不要把拚命工作當做一種藉口而忽略它。追求理想的生活是沒有問題,但一定要恰到而止。透支身體來換取榮華富貴不要也罷,這一定不是我們親人所需要的。
生活在別處,活在當下,心靈就要處於一個至高的境界。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不是一句空話,而必須踐行它,才能有效果。心靈品質的高低取決於我們的態度和修行。一個人,不管以前經歷過什麼,有多壞,一旦被聖賢文化所吸引一定會放下迷茫的自己,做改變、做調整。
我們都不是聖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點,但態度截然不同,呈現不同的結果。比如:老子天下第一「傲」性實足,卻不知一山更比一山高,自己只是井底之蛙。如:虛榮心實足,表里不如一。這是一種社會普遍現象,我們都喜歡聽好的,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過分表現,過於追求那種虛榮的過程,而忽略了我們艱苦奮鬥的苦衷。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在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父母在家啃著饅頭過著日子。」
生活在別處,不要急於求成,久病亂投醫。有一種說法:「病入膏肓,神仙也救不了。」敖邁、囂張是一種病態。病的深度不同,造就我們看待事物,處理事情的態度不同,最後結果不同。
敖邁、囂張是當今社會一種普通現象。有時候,我們偽裝堅強,把自己包裹起來形成一道看似堅強的牆。向外界宣告,我們練就刀槍不入的本領,武功蓋世。
敖邁、囂張的良藥是謙。謙讓是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一種優良作風。謙讓,不是懦弱和退讓,是一種包容態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陽明先生說:「與其成為數頃之無源的塘水,倒不如成為數尺有源的井水,如此才能生機無限。」
人就是這樣,固執和執著活著。當你的酒館對全世界打了洋,子彈在心頭上了膛,請告訴我今後將如何扛。上帝相對每個人是公平,關上一扇門,也打開一扇窗。沒有過不同的坎,只有走不完的路。生活的態度,對於我們任何人不是寫在臉上的滄桑,而是經歷過歲月洗禮後的那份從容和擔當。
生活在別處,我們找尋很久的影子,它是模糊不清。也是一直以來渴望得到那種幸福的模樣。
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先立志,讓生活有目標和希望。就像黃家駒海闊天空歌曲中唱到:「懷著冷卻的心窩飄遠方,風雨里追趕霧裡分不清影蹤,天空海闊你與我可會變誰沒在變,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人是理性與感性動物。人有思想和識別能力。成功必須專注過程,而非結果。過份追求結果一定是痛苦而不快樂的。生活就是這樣,通過行為作用與反作用,你對生活態度越陽光,回饋的一定是暖陽溫暖整個心田。反之,你對生活態度失去希望,黯淡無色,回饋一定是冬日裡寒冷萬千。
我們都不是聖人,孰能無過。我們只是在學習聖人的行為標準,讓自己足夠優秀,讓自己能夠去承擔更多的責任。傳承聖賢文化一定能幫助自己從身心得到全新提高。
一首光輝歲月結束文章:「鐘聲敲響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里,仿佛帶點唏噓,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