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改變人類命運的天才,14個影響人類文明的瞬間

2019-06-15     C1區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大多數中國人對茨威格最直接的了解。

但小C最喜歡的,仍是茨威格的傳記類作品。

因為一旦你讀過他的作品,就能發現他對人物心理的細微捕捉。他對心理描寫的擅長,遠大於對劇情的構建。

徐靜蕾電影版《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哪怕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也是基於許多女主角的自述,讓讀者能夠沉浸在她的心緒之中。

而今天,小C想為大家推薦的,則是茨威格的另一部作品——《人類群星閃耀時》。

  • 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不是蓋的!

中文的譯名非常貼切,因為這本書里記錄了14位改變人類命運的天才,以及14個影響人類文明的瞬間,橫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

從政治版圖的決定性瞬間,再到人類開拓地球的發現之旅,最後到思想的火花點燃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

這些瞬間或成功、或失敗,都能讓你感受到身為人類的驕傲與榮光。

高曉松在節目中推薦《人類群星閃耀時》

余華把這本書比作「速效救心丸」,能夠感受到久違的閱讀激動。

其實推薦《人類群星閃耀時》的人很多,但大多數的人一聽是歷史傳記,都會望而卻步。

怕枯燥不說,也怕自己讀不懂。

但實際上,茨威格憑藉自己對細節捕捉的擅長,在內容都符合史料記載之外,還加之不少生動有趣的補充。

史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自己也說:

只有每一頁都保持著高潮,能夠讓人一口氣讀到最後一頁的書,才能引人入勝,給人以完美的享受。

這可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連弗洛伊德也評價道:

茨威格駕馭語言至為純熟,他善於表達一個對象,使得它至為精緻的細枝末節都變得形象、鮮明、具體。

如果這弗洛伊德聽上去太過嚴肅,還是有點讓你打退堂鼓。

那高圓圓這本書的評價,或許可以鼓勵我們走入茨威格筆下的歷史世界。

高圓圓說:

《人類群星閃耀時》很多人推薦,但我猶豫了很久才翻開。因為小的時候歷史太差了,聽到是講歷史的書,就會覺得有點怕。結果,讀完頭一個章節就停不下來了。

史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作為「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絕對不是蓋的。

生來就是富二代的他,根本無需為生存煩憂,只需要沉浸在藝術和文學的薰陶之中。

他十七歲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二十六歲就成為了德語領域最重要的島嶼出版社的簽約作者。

在許多文人還為生計而煩憂時,他卻從來沒有經歷過寫作和出版的困難,一開始,就在文壇擁有一席之地。

茨威格在出版社簽書

他自己甚至特別自信地說過:

我的每一本書,當它第一天在德國公開發行時,就要銷售兩萬冊,哪怕報紙上還沒有登過任何廣告。

實際上,他也的確做到了。

而茨威格將如何以天才之筆描繪歷史裡的天才呢?

《人類群星閃耀時》,就是最好的答案。

  • 人類歷史裡那些閃耀的短暫時刻

在開頭的自序里,茨威格寫道:

在一個民族的內部,總是需要有幾百萬人,才能產生一個天才;同樣,總是需要有無數的光陰無謂地流逝,才能等到一個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出現。

在藝術上,一旦有天才誕生,他必將流芳百世,而歷史中,這種星光閃耀的時刻一旦出現,就會決定未來幾十年和幾百年的進程。

歷史裡,有太多充滿戲劇性的命運攸關之刻,它的發生往往超過我們的預期。甚至某一時,某一分鐘,都有可能對人類歷史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人類群星閃耀時》,既有默罕默德二世、亨德爾、列寧等人的成功,也有拿破崙、斯科特、威爾遜的失敗。

拜占庭的陷落,

是其中尤為精彩的一個篇章。

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土耳其蘇丹默罕默德二世攻占東羅馬帝國最後的堡壘。君士坦丁,後改名為伊斯坦堡。

土耳其人破城而入

在茨威格筆下的這場攻城之戰里,一方研究攻城之術,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製造炮火和武器。

另一方則寄希望於城牆以及向上帝的不停祈禱。

只是誰能想到,就在眼看要陷入僵局之時,偏偏那一扇被忘卻的凱爾卡城門,成為了失陷的主因。

默罕默德進入城門

也就是拜占庭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攻占的那一刻起,歐洲,乃至世界格局都被重新改寫。

那一扇忘關的小門,就此顛覆了拜占庭帝國的千年文明。

如果拜占庭沒有被攻占,也許學者們就不會帶著書籍去到西歐,就不會有後來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

只可惜,歷史上沒有「如果」。

而關於滑鐵盧戰役

似乎是全書里最不「光芒閃耀」的一篇。

拿破崙

作為戰神一般的拿破崙,五破歐洲反法同盟,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

滑鐵盧戰役的失敗,確實讓無數人惋惜。關於戰敗的原因,後人也都在爭相找尋。

在茨威格的筆下,他卻將這場戰役儘可能的戲劇化。

副將格魯希雖然聽到了滑鐵盧開展的炮聲,但依然沒有選擇前去支援。

就在這一秒鐘,世界歷史被改變了。

滑鐵盧戰役

如果是拿破崙贏得了這場戰役,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的王權政治就不會扼殺西班牙、希臘和東歐的自由憲章運動;

18世紀的歐洲大陸將會是法語主導的一體化社會;亞非拉的反殖民主義浪潮可能會提前幾十年到來;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茨威格寫:

有時候——這是世界歷史上最令人驚奇的時刻——命運之線在瞬息時間內是掌握在一個窩囊廢手中。英雄們的世界遊戲像一陣風暴似的也把那些平庸之輩卷了進來。

但是當重任突然降臨到他們身上時,與其說他們感到慶幸,毋寧說他們更感到駭怕。他們幾乎都是把跑過來的命運又哆哆嗦嗦地從自己手裡失落。

除此之外,茨威格的筆下還記錄了:

一輛封閉的列車,

如何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一個大膽的設想,

如何縮短了兩個大洲之間的距離;

一位落魄的音樂家,

如何「復活」寫出流傳千古的《彌賽亞》;

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平凡人,

如何偶然寫出了鼓舞人心的《馬賽曲》;

一位成功的淘金者,

如何一夜之間家破人亡;

……

所有決定人類歷史的偉大瞬間,在茨威格橫向截取的描寫里,消解了時間的意義,使得這些閃耀的時刻被不斷延長。

正是這些「短暫時刻」,組成起個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乃至人類歷史的命運。

茨威格在書里寫:

我把它們稱為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因為在這個人類難以企及、不朽的時間黑夜裡,它們宛若星辰,刺破了黑暗,放射出永恆的光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d3GPGwB8g2yegNDa2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