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生只讀一本間諜小說,那一定是它

2019-07-31     C1區

今年是推倒柏林圍牆30周年,1989年11月9日下午6點57分,民主德國宣布從即時起開啟邊境。

柏林圍牆第一次被鑿開一條縫,將東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牆很快就被推倒。

推倒柏林圍牆

這座隔絕了東西方意識形態、造成無數親人骨肉分離的建築終於消失在20世紀末的煙塵里。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推薦的書正是與此背景相關,一些喜歡間諜小說的書迷們絕不會感到陌生,那就是《柏林諜影》

我只是覺得厭惡和恐懼,這也是柏林圍牆帶給我的感覺——柏林圍牆是意識形態瘋狂的完美象徵,是這種畸形的完美展示舞台。

這是作者約翰·勒卡雷在書中主人公利馬斯對柏林圍牆的感覺,而本書描寫的就是冷戰時期一個英國間諜的故事。

與電影里高大帥氣、充滿艷遇的007不同,利馬斯不僅面臨著物質生活上的困窘,時時受到周圍人的唾棄,還經常在缺少信任、缺少愛的精神世界裡孤獨地存在著,這可能是一切間諜的宿命。

作為間諜,你要滲透到敵人內部,但不可避免得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感情,但是你還要時時記住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要刺探對方的情報以便消滅他們。

這當然是一個道德上的悖論,而且,由於間諜工作的特殊性,你對這個國家的貢獻不會被人民所知道、所讚頌、所銘記。

在勝利之後,英雄的紀念碑上將銘刻著在戰場上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將士,卻永遠不會有你的名字。

正如書里說的:

特工實施欺騙是為了自我保護,他們不但要提防外部世界,還要偽裝自己的真實感情。所以他們即使能賺到一些錢,在生活中也不敢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即使很博學,平常所說的也是一些陳詞濫調;即使他們內心是很柔情的丈夫或父親,在任何情況下也都要克制感情的自然流露。

有在很少情況下,他臨睡前會讓自己清醒一會兒,讓自己認識到這一切都是在演戲。

小說一開始,做了一輩子間諜的利馬斯就深陷在麻煩之中——自己在東德一手經營起來的情報網,竟然被清剿殆盡。

看著自己好不容易發展的線人死在了他的面前,倒在了柏林圍牆的鐵絲網中間,這讓他十分不甘心。

一切對他來說,不亞於從廢墟里重建,再加上他從間諜組織里領到的退休金根本不能滿足他的生活。

於是他變得十分潦倒。

一次在雜貨店購物,因為老闆拒絕了他賒帳的請求,他竟然與老闆大打出手,最終鋃鐺入獄。

生活給了利馬斯重重一擊,我們都對他未來的生活充滿疑慮和好奇。

從監獄出來之後,利馬斯再一次與情報打上了交道。

他被一個叫做阿什的人盯上了,漸漸地,利馬斯被東德的特務所拉攏而背叛反水,利用自己掌握的所有線索為東德服務。

看到這裡,我們或許會以為出獄與東德特務之間只是一個巧合,但隨著故事深入,我們會發現,一切根本沒有那麼簡單。

原來,利馬斯從與雜貨店主人打架開始就是一場陰謀。

這是自己的上「頭兒」精心設下的局,為的就是讓他以這種方式潛入到東德去,給東德一些線索,然後讓東德情報組織的自己人互相懷疑。

在混亂之間,最終利用東德情報頭領蒙特和費德勒之間的矛盾幹掉蒙特。

只可惜,身經百戰的利馬斯卻沒有看到這個任務之中的艱險。

而更令人詫異的是,這本書的陰謀還遠遠沒有結束。

再讀下去,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和利馬斯都被騙了。

利馬斯認為他的任務是要幹掉東德頭領,但真正要被幹掉的是另外一個人。這個任務背後,其實是一個超乎我們想像,完全顛倒劇情的大陰謀。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利馬斯也不過是大情報組織里一枚小小的棋子,我們的視角與他一樣,都在頭上設的局裡渾然不知。

這種局中局的設置,實在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強大的腦洞與縝密的邏輯。

誰都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運轉的,我們日復一日地做著自己認為的正確的事,在現實的任務和內心的直覺發生衝突時,甚至不惜為自己找個藉口來壓下內心的懷疑,以此來讓自己的工作乾得更加心安理得。

但我們做的事真的是正確的嘛?我們是否是被一個更大的局利用了呢?只有天知道。

「那他們按照什麼生活呢?」費德勒堅持說,「他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世界觀吧」

「也許他們就是沒有,也不想有,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的」利馬斯有些無助的回答說。

……

「如果他們沒有自己的世界觀,他們怎麼知道從事的事業是正確的呢」

「誰說他們認為自己的事業正確」利馬斯生氣地回答。

這是被完全割裂的東西方、被兩種意識形態所壟斷的兩個間諜之間的對話,我們看到了一個一邊執行任務一邊懷疑自己,甚至放棄思考、放棄三觀的間諜利馬斯,因為一旦要思考這個問題,那他簡直就要被逼瘋。

「如果他們沒有自己的世界觀,他們怎麼知道從事的事業是正確的呢?」費德勒的這個問題利馬斯無法回答。

但我們仔細想想,這個問題本身就充滿了哲學意味,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正在做著的事是正確的呢?什麼又是正確呢?

好了,介紹推理小說和間諜小說的一個基本道德就是不劇透,要想知道這個更大的局和利馬斯最後的命運,請你們去看書吧。

作為約翰·勒卡雷最知名的小說,《柏林諜影》曾經在《時代周刊》十大暢銷書排行榜上長達一年,全球銷售三千五百萬冊。

被知名小說家葛林盛讚說:「這是我讀過最好的間諜小說!」而約翰·勒卡雷也憑此奠定其文壇大師地位。

在冷戰過去多年的今天,人們依然願意閱讀間諜小說,不僅僅是因為其情節的精彩,還因為人性的難測。約翰·勒卡雷曾說過一句話:

「間諜小說不因冷戰而興,也就不因冷戰而廢。只要人心詭譎難測,事情就不會結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AK652wBJleJMoPMwA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