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鬥大省江蘇,看淮揚菜發源地之爭

有人說,江蘇是「內鬥」大省。

噴江蘇人最多的,是江蘇人自己。沒有嘲諷過其他江蘇人的江蘇人不是一個合格的江蘇人。

江蘇人雖然「內鬥」,但依然能將江蘇建設成全國經濟大省,即使是江蘇最落後的城市,也是全國GDP百強城市。

可以說,「內鬥」也是一種激勵因素,你瞧不起我,我拿成績把你比下去!

江蘇的「內鬥」

2200多年前,江蘇人「內鬥」的基調就定下來了:徐州人劉邦,帶著淮安人韓信,打敗了宿遷人項羽,即楚漢之爭。

這次內鬥,產生了一個強大的朝代--漢朝,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誰不服就打誰,打到服為止!漢族別稱「漢人」即源於此!

三國東吳的奠基人孫堅,靠一千鹽城、淮安、宿遷、徐州人組成的淮泗精兵起家;他的二兒子孫權建立吳國,定都建康(南京),南京作為六朝古都自此開始。

東晉之後,南北政權對峙時期,通常以天險淮河或長江為界,江蘇省常被分為兩部分,屬不同政權。

淮安盱眙,明祖陵

元朝末年,祖籍淮安盱眙的朱元璋,打敗了盤踞在蘇州鹽城人張士誠後,次年建立明朝,以南京為中心設立直隸,他的四兒子朱棣改名南直隸,範圍包括江蘇、安徽和上海,蘇南蘇北同屬一家。

明朝南直隸圖,圖:搜狐號「人為本」

1667年,康熙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上海市)、安徽二省,江蘇建省自此開始。

由於歷史原因,蘇錫常偏向吳越文化;徐州偏向中原文化;而南京、淮安、鎮江、揚州等地偏向江淮文化。三種不同的文化糅合到一起,發生矛盾也正常。

江蘇有沒有共同的文化現象和精神紐帶呢?有,那就是江蘇高考!

現代的江蘇「內鬥」,可以說主要是蘇南vs蘇北,其次是各地級市互相pk。

「你有北上廣,我有蘇錫常!」蘇州無錫常州向來抱團,是蘇南的核心。而不怎麼被蘇錫常接受的南京,卻大搞發展,GDP已經超越無錫常州。

在蘇南人眼中,長江以北就是蘇北,通揚泰則不服氣,說自己是蘇中,比不過你蘇南,我比你徐州淮安等蘇北強吧。可除南通外,揚泰GDP都不如蘇北的徐州、鹽城。

蘇南和蘇北五虎(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集體鄙視通泰揚這種投機行為。

揚州,你可以解釋下蘇北人民醫院在哪麼?(註:蘇北人民醫院在揚州)

所謂的蘇中陣營也是一盤散沙,揚州一邊對泰州說,咱們揚泰不分家,一邊抱緊南京的大腿,跟南京鎮江抱團搞三市「合體」發展--寧鎮揚同城化。

淮揚菜之爭

了解了江蘇的「內鬥」,也就不難理解菜系之爭了。

川菜、粵菜等菜系都是以省命名,各省人民也全力支持。而江蘇,有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揚菜,徐州連雲港的徐海菜,南京的金陵菜等等各種提法。

這都是江蘇物產富饒,飲食文化較繁榮導致的。歷史上,外省人還在思考吃什麼,江蘇人已經在思考怎麼吃了。

爭奪最多的,當屬淮揚菜!

淮揚菜,能夠與川、魯、粵省級菜並列為中國傳統四大菜系,是淮河流域、揚子江流域的江蘇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淮揚菜,為什麼不叫江淮菜或者揚淮菜?

是因為淮河流域的代表城市淮安,在淮揚菜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三鮮皮肚

一方面,淮揚菜之名,來源於以淮安為中心的淮揚這個區域名。

康熙九年(1670年)置淮揚道,駐淮安,淮安府、揚州府、海州直隸州都隸屬淮揚道。巡撫>淮揚道台>知府。清朝負責淮揚地區防務的淮揚鎮總兵駐地也在淮安。

1914-1927年,民國的淮揚道,政府駐淮安,轄揚州、鹽城、泰州、淮安、宿遷、連雲港等地區。

民國淮揚道區域圖,來源方誌江蘇

另一方面,發達的漕運鹽政河工和稅收、南來北往的繁榮和悠久的美食文化,使得淮安成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

明清兩朝,淮安是中國的漕運指揮中心(漕運總督)、河道治理中心(河道總督)、漕糧轉運中心(天下糧倉--常盈倉)、漕船製造中心(清江督造船廠)、鹽榷稅務中心(鹽運淮北分司、明清稅收第一關--淮安榷關、兼收揚關稅收的淮揚海道), 是大運河的重要交通樞紐--「南船北馬、舍舟登陸」。

一直以來,淮安始終高舉淮揚菜的大旗,宣傳推廣淮揚菜;而一段時期,揚州高舉的卻是維揚菜大旗,認為維揚菜才是四大菜系之一。這段時期,淮、揚也相安無事,你搞你的維揚菜,我發揚我們的淮揚菜。

可是,揚州的四大菜系之一的維揚菜是自封的,社會不認可,搞不成氣候了,於是對淮揚菜又熱心起來。

正如吳明千大師所說的,七十年來淮安(淮陰)人獨自扛著淮揚菜大旗蹣跚前行,而揚州人扛的是維揚菜旗,現在看到此路不同,竟然搶過淮安的大旗勇敢向前跑!

揚州還在重量級媒體發聲,認為淮揚菜就是揚幫菜、維揚菜,淮揚菜就誕生在揚州,這態度轉變之快,令人驚呆下巴!連揚州本地及周邊人民都沒反應過來!

揚州所宣傳的維揚菜,卻是個笑話!

一直磚家考證淮揚菜見於文獻,始於《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認為惟通維,淮揚就是維揚,維揚代指揚州,所以淮揚菜就是揚州菜!這個邏輯......

你們怎麼不將惟通唯呢?唯揚菜,唯揚州菜獨尊!

《尚書·禹貢》成書於戰國時期,當時秦王還沒統一中國,九州只是一個構想。另外,一字千金都沒人去改動的《呂氏春秋》記載:「東南為揚州,越也」;《爾雅·釋地》「江南曰揚州」,江南則是長江以南。揚州,最早是指長江以南、我國東南地區。

揚州成為行政區域,那是在西漢武帝時期,天下分為十三州部,安徽淮河以南、江蘇長江以南屬揚州刺史部,可惜的是當時的揚州跟現在的揚州沒半點關係,只是同名而已!也說不準哪天哪個磚家跳出來,說浙江、福建、江西都是揚州的!

西漢十三州,圖:百度百科

漢朝,徐州與揚州以長江為界

歷史上的揚州和今天的揚州在名稱區劃、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統一,是在唐朝李淵武德八年,揚州治所從丹陽(今南京)移到長江北,自此,今天的揚州市才為「揚州」。

可以說,「揚州」這個名字是移植來的,老名新用。

可見,維揚菜的起源之說,根本站不住腳!維揚菜=淮揚菜=揚幫菜根本經不起歷史考證,只會誤導不明真相又不愛學習的群眾!

看,微信公眾號後台一直提示「維」是疑似錯別字!

淮揚菜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凝聚了淮安、揚州、鎮江、鹽城、泰州等市人民的共同智慧,而不是你揚州一家的。

當然,公正、明是非的揚州人也有很多。淮安那麼美,發展這麼快,歡迎揚州兄弟姐妹們來淮安旅遊,嘗嘗淮安的淮揚菜,了解下真實的淮安與淮揚菜,不要被某些磚家不符實際的宣傳誤導。

大燒馬鞍橋

不可否認的是,揚州為淮揚菜的形成發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揚州三把刀之一的廚刀出神入化,展現了絕妙刀工的文思豆腐等淮揚菜肴發源於揚州。

八卦下,揚州還是「中華修腳刀之鄉」;揚州的理髮刀也是全國聞名,在清朝發揚光大,曾被乾隆皇帝「御賜一品刀」。

揚州和淮安都是「中國淮揚菜之鄉」,正如網友所說的:「沒必要去爭誰是正宗!唯有共同發揚光大,將淮揚菜推向世界,才是正本之源!」

淮揚菜國際推廣這方面,淮安一直在努力。

2019年,淮揚菜走進巴黎

2019年,「淮揚美食之夜」活動走進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9年淮揚美食走進朝鮮,淮安承辦

2019年,淮揚美食走進約旦,淮安承辦

「一帶一路」淮揚菜國際化高端研討會在淮安召開

淮安和揚州,地理相鄰,風俗相近,有同樣的文化底蘊,同為歷史古城,同是淮揚菜的發源地。願揚州一些磚家們尊重歷史,不要在混淆是非的路上越走越遠。

淮安願與揚州一道,將淮揚菜發揚光大,互利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