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軍隊表現不佳,這支曾經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的軍隊幾乎不堪一擊。戰爭的失敗極大地打擊了俄國人的自尊心,也使他們對沙皇政府產生了強烈的仇恨心理,渴望推翻之。這時俄國的經濟也瀕臨崩潰,戰爭一開始,沙皇政府就徵召了1000餘萬士兵,為了支付巨額戰爭費用,不斷增加賦稅,使人民生活雪上加霜,被追起來反抗。
從1917年開始,俄國先後發生了兩次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發生在俄歷2月22日,地點是首都彼得格勒。
這一天,當彼得格勒一家大工廠普梯格夫金屬加工廠的工人們上班時,發現已經大門緊閉,於是為數達3萬多的工人擁上街頭,他們的行動得到了大批工人兄弟的支持,規模迅速擴大,到了2月25日,整個首都已經成了抗議者的海洋。為了鎮壓抗議者,沙皇政府派來了哥薩克,但士兵們不願意向同胞開槍,甚至紛紛加入到反抗者一邊來。
到27日,原來的抗議者已經變成了起義者,他們用從軍火庫中奪來的武器武裝自己。第二天起義者們控制了整個首都面對這樣的局勢,沙皇幾乎什麼也沒做,因為他什麼也做不了,他幾乎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沒有人聽從他的指揮,他的臣民們都拋棄了他。絕望的沙皇以為人民恨的只是他,決心作出自我犧牲。他宣布退位,將帝位傳給弟弟米哈伊爾大公。然而他又失望了,深知帝制已經不可救藥的米哈伊爾拒絕繼位,於是帝位空了,統治俄國長達300餘年的羅曼諾夫皇朝遽然然而終。
帝制被推翻後,俄羅斯有了兩個政府:一個是由以前的俄羅斯杜馬代表委員會建立起來的臨時政府,它馬上就被廣泛承認為俄羅斯唯一的合法政府,另一個則是彼得格勒的工兵蘇維埃,後者又分成了兩個派別,即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
臨時政府得到了孟什維克的支持,如果按臨時政府的路線走下去俄國將逐步成為英美式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布爾什維克堅決不答應,決心起來鬥爭。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臨時政府決心繼續當時仍在進行的世界大戰,1917年7月,俄軍在前線發動了進攻。但這次冒險不久就以徹底失敗告終,十幾天之內俄軍損兵折將6萬餘人。
十月革命
聽到這樣的消息,工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示威遊行,要求推翻臨時政府,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結果遭到臨時政府鎮壓,布爾什維克被迫轉入地下。此後臨時政府也進行了改組,由克倫斯基任總理兼陸海軍部長,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俄國的局面迅速惡化,國家經濟已經完全崩潰,城市裡連麵包都供應不上了,人民瀕臨死亡的邊緣。到處是罷工,工人們要求推翻腐敗無能的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權。
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舉行了奪取政權的武裝起義。起義在11月6日爆發,由於這一天是俄歷10月24日,因此被稱為「十月革命」。
起義者們很快占領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橋樑、交通、政府建築物等。眼看大勢已去,克倫斯基只好藏匿在一輛美國駐俄大使館的汽車裡逃走了幾乎整個首都都被起義者們控制,只有冬宮仍在臨時政府控制之下。
11月7日晚上9點40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響起了大炮發射的隆隆聲,這是進攻的號角。數萬名起義者從四面八方向冬官發動了猛攻,這時守衛冬宮的只有3000來名士官生和哥薩克等,他們被一個個消滅,到深夜2點左右,臨時政府的部長們被抓住了,冬宮被布爾什維克占領,革命取得了勝利。
就在起義者們向冬宮發動總攻之際,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開幕,大會通過了列寧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一切政權歸工兵農代表蘇維埃。十月革命勝利了。
平定叛亂
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如何穩定政局,他們在俄羅斯各地相繼成立了蘇維埃政府,蘇維埃政府立即開始徹底打碎舊的國家機器,重建全新的蘇維埃政府機構。例如廢除了原來的等級制度,取消了沙俄的爵位,又廢除臨時政府各部,建立了具有濃厚蘇維埃特色的各級政府機構例如部稱人民委員會,還創立了人民法院與人民警察。此外還成立了「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愈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契卡」,實際上是種秘密警察,第一任領導人是捷爾任斯基。
經濟上蘇維埃政權也採取了一系列西方史無前例的措施,例如成立了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集中管理國家經濟,進行了大規模國有化,將銀行、鐵路以及許多大企業收歸國有。把大地主、皇室和教會的土地通通沒收,分給農民,等等。
1918年初,蘇維埃政府宣布建立國家軍隊,因為紅色象徵革命,故稱為「紅軍」。
外交上蘇維埃政權首要的事是停戰,1918年3月與德奧等同盟國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根據和約,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諸省、波蘭,白俄羅斯、芬蘭、烏克蘭、高加索等都被德國占領,它們包括了戰前整個俄羅斯人回的1/3、耕地的1/3和煤田的9/10。
和約簽訂後不久,為了避開這時候已經活躍於距彼得格勒不遠的反布爾什維克軍隊,蘇維埃政府決定遷都莫斯科。
與德國人簽訂和約為蘇維埃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可以全心全意來對付更大的敵人了,這個敵人就是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叛亂者們。
第一支大規模進攻蘇維埃政府的是捷克軍團。所謂捷克軍團是第次世界大戰中俄軍俘虜的奧匈帝國軍隊中的捷克人,蘇維埃政權釋放了他們,要他們經西伯利亞往東到海參崴,再從那裡乘船歸國。1918年5月底,他們發動了叛亂,在俄羅斯的廣大地區點燃了戰火。
捷克軍團的叛亂像星星之火,迅速點燃了反蘇維埃的烈火,且大有燎原之勢,許多地方起來反對蘇維埃政府,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地方獨立政權。這時俄國到處是反革命分子,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也一樣,他們採取暴動、暗殺等手段對付蘇維埃,1918年8月30日,一個叫范妮·卡普蘭的社會革命黨人刺殺了列寧,雖然列寧沒有死,但身負重傷。
面對嚴峻的形勢,蘇維埃政府決心實行「紅色恐怖」,對一切形式的反對子以鎮壓。9月,蘇維埃中央又宣布要將全國變成一座巨大的軍營,「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勝敵人」,將國家的一切資源用於戰爭,要求全國所有公民無條件服從國家,所有人都隨時要響應國家號召上前線,自由貿易被廢止,糧食和日常生活用品一律實行配給制,這就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為了打敗叛軍,蘇維埃中央採取一切措施強大紅軍,紅軍人數迅速增長至近百萬,列寧親自領導新成立的最高軍事機構工農國防委員會。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逐一平定了叛亂,除捷克軍團外,還有高爾察克,鄧尼金等舊沙俄將領統率的大規模叛軍集團。社會主義革命在俄國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