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關行是什麼?老寧波為什麼會有這樣獨特的行業?

2020-04-16     後宮地圖三千

報關行是指專門從事辦理和經營接受委託代理進出口貨物所有人向海關報關的中介服務性機構。1861年設立浙海新關之後,寧波也出現了這種在通商口岸獨有的新興行業。

新關成立後,外籍稅務司負責新關對外貿易稅的徵收,這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大批外籍官員進入海關擔任稽查員、稅務員、驗貨員等,他們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同時報關納稅程序所需的文件和單據如報單、稅單、三聯單、憑證等一律用英文書寫。新關出台新規,要求無論華洋,所有新式輪船均通過新關報關。而新關報關程序要遠遠複雜於清政府報關程序。語言的屏障與報關程序的煩瑣迫使許多從事輪船航運的華商請人代為報關。於是,專門代客辦理報關手續的一種中介性的代理行業「報關行」應運而生。海關官員因省去溝通與費舌解釋之苦而對這一新式行業樂見其成。

寧波報關行的代辦報關業務流程與全國報關行的流程大同小異。首先,由貨主向報關行提供與貨物有關的單據、證件,收貨行號的稱謂、地址,繳納手續費和運輸費、雜費,報關行即向海關申報貨物的品名、數量、金額起運地點並交驗規定的單據、證書和繳納稅金。



報關行營業收入的最核心部分即是為客戶代辦業務收取的佣金,收費沒有統一標準,一般按貨物價值的2%~10%收取。另一部分屬於額外收入:一是墊款利息,即報關行代客墊付的各種費用,如關稅、車船運輸費、裝卸費、上棧費、輪船艙位費及其他雜費等,客戶須支付一定利率的息金;二為輪船公司回扣,輪船公司為獲得穩定的貨運業務,常與報關行訂有協議,同意從運費中給予報關行一定回扣;三是報關行在為客戶的貨物估稅時有意降低貨物等級,以多報少;另外,報關行也可從客戶打點海關及船公司的活動費中收取回扣。報關行營業收入中有一塊是收受輪船公司的回扣,一些承運公司為節省這部分利益而自行成立轉運行,除報關業務之外,還增加了為客商辦理貨物託運的業務。

很長一段時間裡,報關行與轉運行並存,形成了寧波報關行獨有的現象。轉運行在為貨主進口報關的同時,根據貨物提單所載明的來船班期,先行準備駁船(有自備駁船,也有長期約定的駁船)和安排裝卸搬運工人,以便卸貨;在出口報關中,接到貨主貨單後,先向輪船公司接洽裝貨的船舶和預訂噸位,並商定開船班期,同時約定駁船和工人,準備裝運貨物。在激烈的競爭中,轉運行的存在對報關行經營構成嚴重的威脅,促使報關行逐漸拓展託運業務,報關行與轉運行的界限日漸模糊,成為經營相同業務的港口貿易服務企業,二者都可稱為報關行或報稅行。



寧波報關行自浙海新關設立不久即有,清同治八年(1869)設立的恆升泰報關行屬於建立較早的報關行。總體而言,民國時期設立的報關行居大多數。寧波報關行大多集中在江北岸中馬路和桃渡路一帶,毗鄰外灘碼頭和浙海新關。在1937年之前,寧波報關行穩步發展,數量穩定在三四十家。而在寧波淪陷之前,周邊的上海、杭州相繼淪陷,內陸陸路交通不暢,寧波港成為大後方與國外進行商品貿易及物資交流的唯一海上通道,甬滬(租界)線外,寧波與浙南諸港、香港、華南諸港、東南亞諸港之間轉運業務非常繁忙。寧波港進出口貨物量大增,報關行呈現井噴式發展,增至100多家。寧波淪陷後,浙海關閉關,各報關行全部歇業。抗戰勝利後,許多報關行相繼復業,但因上海外貿的復興壓制了寧波的發展,寧波報關業不復往日的繁榮。

報關行的產生,是近代整個經濟社會格局變遷的結果,不僅與海關主權的喪失、海關制度的變革有密切關係,同時也是航運業務擴大、對外貿易繁榮的必然產物。報關行這一與航運密切相關的服務性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貿易往來,提高了運輸效率。然而與近代的幾乎所有新興行業一樣,報關行的歷史作用仍要置於近代海洋經濟的格局下來考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juVgnEBfwtFQPkdps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