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答案是中國石油。作為A股總市值排名第六的中國石油,悄悄地,悄悄地,股價就創下了歷史新低。與之相比,白酒龍頭貴州茅台的股價不斷新高,最近已經奪下總市值第四的寶座。
一個賣油,一個賣酒,股價走勢卻有天淵之別。貴州茅台的股東在天堂享福,中國石油的股東卻在煉獄煎熬。
對比了國際油價、華寶油氣和中國石油的走勢,我們可以發現:
在2016年,沙特帶頭減產的時候,油價上漲,華寶油氣大漲,中國石油就沒跟漲。
到了2018年,中美爆發衝突,油價上漲,華寶油氣滯漲,中國石油也沒漲。
如今2019年,中國爆發二次衝突,油價反彈,華寶油氣跟漲但繼續滯漲,中國石油依然不跟漲,還創新低了。
中國石油可以分為五個主要業務板塊,分別是油氣勘探生產(15%)、煉油化工(22%)、油氣銷售(52%)、天然氣與管道(9%)、其他業務(2%)。
很多人以為中國石油主要是開採原油的,但其實中國石油主要是做油氣銷售的。中國原油先從海外進口原油,進行加工後,向社會群眾銷售。油氣銷售涉及民生問題,所以中國石油在這塊業務上只是象徵性賺點錢,毛利率很低。
中國石油真正的核心利潤業務,是煉油化工和油氣勘探開採,但這兩塊業務的營收只有中國石油總營收的一半不到。從下圖可以看到,營收最多的油氣銷售,營業利潤占比很低。營收占比不高的煉油化工貢獻的利潤卻是最多的。
油氣勘探與生產利潤則基本跟著油價走,所以在2010年-2014年,這塊利潤占比是很高的,2015年之後這塊業務就貢獻很少了。而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目前對總營收和總利潤的影響都不大。
最後總結幾點:
中國石油並不是一家勘探原油公司,它旗下包括勘探、煉化化工、油氣銷售、天然氣及管道四大業務,貢獻主營收的是油氣銷售。從營收角度看,中國石油是一家油氣銷售公司
不能把中國石油作為跟蹤油價的標的品。國內有嚴格的成品油定價規則,中國石油不像貴州茅台,可以隨便升價,自己沒有定價權。雖然中國石油有壟斷效應,但並沒有形成可以產生超額收益的「壟斷護城河」。
因此從長期來看,中國石油並不是一家好公司。站在股東的角度,我們購買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希望公司爭取更高的利潤率,提高我們投資資金投資效率,獲取更高的收益率。但顯然中國石油更多要讓利給群眾,這等於是讓中國石油的股東給群眾謀福祉。
國內油氣業,我認為值得一看的就是油服公司。油服公司主要是賣鑽井等油氣勘探生產設備的,屬於油氣產業鏈的上游公司。當油價上漲了,大家興高采烈地開始挖油,油服公司就出來賣鏟子。不管你挖不挖到原油,反正油服公司的鏟子是賣出去了。
當前我國原油和天然氣自給力逐漸下降,對外進口依賴度不斷提高。國家能源戰略安全是我們一大頭疼問題。今年三大石油公司都收到領導指示,要加大原油勘探力度,提高自給率。
這對油服公司來說,是一大政策利好。即使未來油價是下跌的,但國內政策推動石油公司加大資本支出,增加原油開採量,會給油服公司帶來更多的訂單需求。所以油服公司在周期股的邏輯上,會加上成長股的邏輯。油價下跌會拖累油服公司股價下跌,但每一次的股價低點應該是逐步抬高的。
油氣行業的很多邏輯我之前都在知識星球做過分享,新朋友進來之後要多用知識星球里的搜索欄啊。
吸取糖業的教訓,由於油服公司最近漲得比較多,我就不透露公司名字了,以免大家又追高去買。交易的時候,切忌因為看到行業邏輯就打雞血追高買入。因為其實從歷史上看,大行情總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起起落落的震盪行情。追高買入的勝率是非常低的,等回調買入才是王道。要堅持做低買高賣的網格交易。
網格今天有交易,買回一格上周賣出的中概互聯ETF。華森製藥的華森轉債明天上市,轉股價值只有95不到,最近行情不好,破發。打新債就是打新債,如果首日破發不賣出,那就要承擔額外的風險了。
外資今天凈流出13.4億,繼續警惕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