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警鐘!
聚會易「中招」
下面這些活生生的案例
告訴你聚會危害
案例1
山東已發現聚集性疫情60起!其中49起為家庭聚集
記者從今天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山東省疫情分析發現,報告發生了多起典型的家庭聚集性疫情,對總體疫情的影響也非常大。據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已發現聚集性疫情60起,其中49起為家庭聚集性、6起同事間聚集性、5起集體暴露。平均每起聚集性疫情傳播病例數2.15例。
比如:
臨沂市某患者傳播6例病例比較典型,其自武漢返回後,因家庭就餐和同事聚餐,共同暴露的人員中,該患者丈夫、兒子、兒媳和兒子的岳母、妻弟以及一個同事6人確診;
煙台、青島的確診病例中,有4例是在參加雲南旅行期間感染,另外同團旅行者中還發現1例無症狀感染者,回到煙台後,傳給了3名家庭成員。
案例2
天津一家三口確診,曾回溫州與一感染者吃飯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2月1日晚間通報,截至2月1日22時,天津市新增3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確診病例增至41例。
第39例,男,52歲,居住於天津市東麗區,無武漢旅行史。1月20日至26日回浙江溫州母親家過年,於26日同家人自駕返津。患者自訴在溫州曾與一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一同進餐。1月27日出現發熱,自行對症治療,1月31日就診於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2月1日經市專家組確診為天津市第39例病例,為普通型。目前患者已轉至海河醫院,生命體徵平穩。
第40例,女,46歲,居住於天津市東麗區,無武漢旅行史。該病例系第39例確診病例家屬,1月20日至26日一同回浙江溫州過年,26日自駕返津,自訴在溫州曾與一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一同進餐。1月31日因咳嗽、咽部不適就診於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2月1日經市專家組確診為天津市第40例病例,為普通型。目前患者已轉至海河醫院,生命體徵平穩。
第41例,女,21歲,居住於天津市東麗區,無武漢旅行史。該病例系第39、40例確診病例的家屬,1月20日至26日回浙江溫州過年,26日自駕返津,自訴在溫州曾與一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一同進餐。1月31日因發熱就診於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2月1日經市專家組確診為天津市第41例病例,為普通型。目前患者已轉至海河醫院,生命體徵平穩。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以上3例病例為一家三口發病,有聚集性。1月26日至31日,三人自述一直居家,未接觸其他人。
案例3
哈爾濱家庭聚餐:1人感染4人
1月18日,武漢理工大學學生陳某返哈後與其同學李某聚餐,聚餐後同乘一輛計程車分別回家。李某回家後再未出行。
1月24日李某參加家庭聚會,聚會參加人均為家庭成員,共9人。分別為:
李某及其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姑父、姑姑、表哥、表姐,參加聚會時李某有流涕症狀。
1月24-26日,李某和母親一直與其姑姑一家人共同居住。
1月28日,李某發熱去黑龍江省電力醫院就診,診斷正常。
1月30日去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就診,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無既往病史)。
參加聚會的其他8人中有4人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分別為:李某的祖父、祖母、父親、表哥。
案例4
安徽省一場同學會,6人確診染病!
1月29日,安徽合肥市衛健委公布了1月29日合肥市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況。其中6名男性患者因參加同學聚會確診,平均年齡22歲。
近期
多地已出現聚集性病例
哈爾濱
2月1日,哈爾濱相關部門公布了兩起因家庭聚集而引發疫情的典型案例,希望廣大市民引以為戒,自覺做到疫情防控期間不聚集、不聚會、不聚餐,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防控氛圍,嚴防聚集性疫情發生。
北京市
1月29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發布會通報,北京市出現了多起聚集性病例,以家庭聚集性為主。
青島市
1月27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通報市內又確診3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為青島市首起家庭聚集性病例。
安徽省
1月27日,安徽省衛健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1月26日24時,安徽省共報告聚集性病例3起,共發病7人,其中2起4人發生在合肥市,互為家庭成員關係;一起3人發生在阜陽市,由朋友聚集引發。
天津市
1月24日,天津市衛健委通報的新增病例中,有2例病例均屬天津動車客運段乘務車間職工,由此天津市出現聚集性發病病例。
廣東省
1月23日,廣東省衛健委通報省內已累計發現聚集性疫情6起,均為家庭聚集。
什麼是聚集性病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
聚集性疫情是防治的重點!
老實待在家
就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提醒,
為避免人群聚集引起的交叉感染,
要減少出門和聚集,
儘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廣州日報、央視新聞海峽都市報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QqEHAB3uTiws8KQy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