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清朝末期,朝廷上也出過一些清流的重臣,比如大家熟知的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洞之等等,這些重臣將清朝的壽命又延長了10年之久。這其中張洞之是唯一一個文官。
由於張洞之沒有上過戰場,沒有功勳加持,但是還是依舊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一路做到軍機大臣,可見他的能力和學識有多出眾。下面就看看這位晚清重臣的事跡。
張洞之在1837年,也就是道光十七年出生於興義府官舍。張洞之的父親張鍈是當時興義府的知府。張鍈年少好學,為官後正直清廉。在張鍈的影響下,張洞之從小就敏思好學,年僅13歲的張洞之,不但已經學完各種儒家經典,還讀習了《六韜》、《孫子兵法》等兵家典學。
隨後張洞之14歲之時就以縣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秀才,及接著又以鄉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舉人。但是,由於張洞之在家幫父親應處理苗民起義的相關事宜,而且後又因為父親去世,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參加會試。
直到1863年,此時的張洞之已經27歲。但是年齡並沒有掩蓋他的聰資和決心。皇天不負有心人,張洞之以第三名的成績取得了這個姍姍來遲的進士。緊接著在第二年在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三名,因此張洞之被朝廷正式授為翰林院編修。至此,張洞之正式開始了他政治生涯。
作為一個文官,張洞之晉升之旅非常的慢。他40歲的時候,還只一個從五品,在擔任司經局的洗馬,而李鴻章四十幾歲的時候已經官拜直隸總。但是張洞之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言官,他不但正直清流,而且頭腦極為清醒。張洞之在皇權面前十分懂得進退。尤其是在處理中俄雙方簽訂《交收伊犁條約》中表現出眾。故而張洞之在野的政治民望大漲,因此他十分受慈禧的賞識。
1881年張洞之被調任到山西,時任山西巡撫。當時的山西受鴉片腐蝕已久,各級官員腐敗糜爛。張洞之剛到山西,便重視官員的官風問題。嚴懲貪官污吏,獎勵清流官員。絞收鴉片,編練軍隊,創辦學院。給山西打一針強有力的回春針。
兩年之後,中法戰爭爆發。在1884年張洞之臨危受命擔任兩廣總督。張洞之到達廣州之後,加強布防。張洞之識人會辨,調任馮子材、王孝祺等進行挂帥坐鎮。在一干人的力挽狂瀾下,居然扭轉局面,擊退了法軍。法國的內閣茹費理因此獲罪下台。但是晚清朝政的整體腐敗,最終和法國簽訂和解。
張洞之後在廣州,看到了西方列強的工業技術,開始在興辦洋務。先在武漢、南京創辦多個學堂,包括武漢大學的前身自強學堂、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湖北工藝學堂、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農務學堂、南京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張洞之建議並主張建設蘆漢鐵路,這條鐵路貫通南北,作為清朝的戰略建設。
在工業上,興辦漢陽鐵廠。漢陽鐵廠是一個中國近現代最大規模的鋼鐵廠,也是當時全亞洲獨一無二的鋼鐵廠。在輕工業方面,張洞之創辦了湖北織布局,並且派學生到日本留學。張洞之在改革期間也不忘訓練軍隊,訓練軍隊也放棄傳統的訓練方法,而是採取西式訓練。張洞之一系列舉措,大力推動了中國近現代實業教育和輕重工業的發展。1909年10月4日,張洞之因病去世,享年72歲。
但就是這樣一位晚清名臣,卻有兩個漢奸兒子。同樣是晚清名臣曾國藩、李鴻章的後代由於良好的家風,個個優秀之極。張洞之的子女極多,有記載的嫡子就有五個,但是還有很多未記載的庶子。他的兒子張仁樂早年在日本留學,受到日本極端派系的蠱惑,十分親日。
回國後,雖然父親張洞之的關係,在天津的政場上擔任一官半職。但是,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張仁樂便毫無骨氣,毫不猶豫的投降日本。而且更令人氣憤的是張仁樂變成了徹頭徹底的漢奸,他賣主求榮,幫日本人做事。新中國成立後,張仁樂逃到了日本,最後在日本去世。
張洞之另一個漢奸兒子就是他最小的兒子張仁蠡。張仁蠡其實是一個天資十分聰穎的人。他早年考入北京大學,在私立民國大學任教。張洞之對於這個老來得子的小兒子,十分寵溺。而在張仁蠡建立價值觀的時候,張洞之卻已經去世。對他產生影響的就是他已經變成漢奸的哥哥張仁樂。所以張仁蠡也和哥哥一樣為日本人做事。
張仁蠡嚴禁自己的下屬吸食鴉片,以為了維護他良好的形象。但是事實上張仁蠡才是那個被鴉片腐蝕的人。張仁蠡還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搜颳了不少的民膏民脂。以供自己享樂。後來,新中國成立,張仁蠡清算被抓,家產沒收後,被處以槍決。最終結束了自己的漢奸道路。
張仁蠡雖然虛偽走狗,但是他的兒女仿佛又繼承了張洞之的才能,各個都才華出眾。張仁蠡兒子考入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拜師錢學森,為中國的飛彈事業發光發熱。而張仁蠡的小女兒是世界上一流的心理學家,大女兒也到美國定居。
其實張洞之雖然在政治場上十分優秀,可是對於兒女的管理卻不盡如意。他既不像曾國藩,對兒女耳提面命,立下家書,對後世子孫加以規束。也不像李鴻章一樣,給子孫留下實業財產,以供經營。
張洞之雖然已是國之棟樑,邊疆大吏,但他離世的時候,卻十分清貧。他的兒女在張洞之庇護下錦衣玉食,但是張洞之一死則樹倒猢猻散。要知道有簡從奢易,由奢入儉難。張洞之的兒女們面對著在巨大的經濟壓力和極其誘惑的條件前,最終慢慢折了腰。
文/史海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