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概況

2019-04-22     旭東讀史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位於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綿陽市東南部。東與綿陽市鹽亭縣交界,南與射洪相鄰,西與中江縣接壤,北與綿陽市涪城區相連,距綿陽市57公里,距成都市153公里。

境域南北長 81.1 公里,東西寬 56.2 公里,狀若艾葉,幅員面積2661平方公里,為四川百萬以上人口的農業大縣之一,有漢、回、藏、羌、彝、滿、白 、土、維吾爾、蒙古、苗等11個民族。

三台縣先後在中國縣級城市中榮獲「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號。是中國的米棗之鄉,四川的足球之鄉等,體育發展走在全省的前列。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位置

三台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綿陽市東南部,北緯30º42′34"~31º26′35",東經104º43′04"~105º18′13"。東鄰梓潼、鹽亭兩縣,南連射洪、大英二縣,西界中江,北接涪城、遊仙兩區。三台縣與5縣邊界線長410.21公里。縣政府駐北壩鎮梓州幹道,距綿陽市區57公里。[2]幅員面積2659.38平方公里。[3]

地貌

三台縣海拔高度307米至672米。屬川中丘陵地區,地勢北高南低。

三台縣地處四川盆地中東北部,大地構造分區為揚子准台之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四川盆地川中褶皺帶旋扭構造。境內地質構造簡單,全部由褶皺構造組成。土地承載能力在2.5—2.8kg/cm之間,無地質斷層。

水文

縣境內大小江河溪流46條,均屬於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其中涪江、凱江、梓江、郪江為四條大江。涪江由綿陽市涪城區豐谷鎮進入三台縣境內,經永明、蘆溪、花園、老馬、劉營、里程、爭勝、靈興、新德、潼川、百頃出境至射洪香山場,縣境內流程長70.65公里,流域面積2660.5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183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6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上游入境處為348立方米/秒,下游出境處流量為441立方米/秒。凱江縣境內流程長45.35公里,流域面積64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2.4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3420立方米/秒,冬春季節的乾旱年,也曾出現短暫時段的斷流現象。郪江縣境內流程長32.95公里,流域面積2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0.7立方米/秒。梓江縣境內流程長12.7公里,流域面積569.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49.1立方米/秒。流域面積達100平方公里以上較大溪河有魏城河、綠豆河、蘇家河、桃花河、牛頭河、茂隆河、草帽河、柳池河8條,縣境內流程共長457.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76至9.87立方米/秒。1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溪河34條,呈葉脈狀分布三台縣,屬涪、凱、梓、郪四條河的二、三級支流,多年平均流量在0.08~1.5立方米/秒之間,流程總長441.4公里,流域面積1031.25平方公里,水面面積為3244.5畝。

土地資源

2012年,三台縣總幅員面積265965.76公頃,其中耕地116689.09公頃,占幅員面積43.87%;園地4230.58公頃,占1.59%;林地77321.07公頃,占29.07%;草地913.18公頃,占0.35%;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372.84公頃,占9.54%;交通運輸用地5143.19公頃,占1.9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4196.47公頃,占5.34%;其他土地22099.34公頃,占8.31%。

水資源

縣境內水資源主要是地表徑流水、地下水和外來客水。

地表水,縣境內地表水資源主要來源於降水,受降水時空分布的影響較大,具有明顯的夏雨型特徵。縣境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82.2毫米。四季氣候分明,冬春降水少而夏秋降水集中,形成年際降水不均。降水最多的年曾達1523.5毫米,最少年為598.8毫米。年降水和年徑流區域分布上,總的趨勢是降水量從縣境中部往北邊和南邊兩端遞增。在年徑流的區域分布上,當地徑流與降水區域分布大體相同,也是境南至境北呈逐增趨勢。三台縣地表水資源總量5.401億立方米,利用量0.947億立方米。

地下水,主要以紅層地下裂隙水為主。其次是沿江河谷一帶的鬆散堆積物下,埋藏有豐富的地下孔隙水。紅層地下水包括淺層地下淡水和深層高礦化承壓鹽滷水兩大類。淺層地下水系指地表淺部風化帶淡水和埋藏不深的層間水。三台縣地下水儲量為6.959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為4777萬立方米。

外來客水,引入三台縣的客水主要是涪江、凱江、梓江、郪江、魏城河和都江堰引水的人民渠六期和七期水利工程,計年過境客水總量為126.211億立方米,利用量僅2.34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境內植物共55科95屬269種,主要有常綠針葉樹柏樹、馬尾松,落葉闊葉樹麻櫟、榿木、泡桐、楊、刺槐等,珍稀樹種有銀杏、楠木、水杉、紅豆杉、紅豆樹等。草本植物共有25科69種,常見的有屬禾本科的白茅、鐵錢草、芭茅、蓑草,莎草科的香附子、牛筋草等。動物種類繁多,有魚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等多種。

礦產資源

四星級酒店--梓州國際酒店(4)

截至2012年,三台縣探明有礦泉水、膨潤土、石油、天然氣、砂金、砂石鑄型用砂、磚瓦用頁岩、鹽滷等礦產。在開發中的礦產資源有川中石油礦區在三台富順、秋林、前鋒等地開發利用石油、天然氣。雙勝、忠孝、三元、富順、秋林、東塔、古井、魯班等鎮開採加工的鈣基膨潤土經改性加工成活性土。含砂質鈣基膨潤土主要分布在鈣基膨潤土礦的頂、底板,用於飼料添加劑。砂金主要分布在縣境內涪江流域劉營至慕禹河段,砂金平均品位0.18克/立方米,儲量約5噸,由於砂金品位低未進行開發。

三台雲台觀

三台雲台觀(1)

雲台觀為四川省第二大道觀,僅次於青城山。位於三台縣南百里的安居境內。[7]

郪江古鎮

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鄉,三十年代更名為郪江鄉,1992年建鎮,同年被命名為省歷史文化名鎮。郪江位於四川綿陽三台縣,是三台文化的發祥地,境內有戰國時代郪王城和傳說的郪王墓,的漢代至兩晉時期的崖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宋時代摩崖造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民、街道、寺廟和石橋。[8]

西平古鎮

2010年1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廳、省旅遊局、省建設廳等聯合主辦,省名城古鎮文化旅遊發展促進會等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四川名城古鎮文化旅遊節」上,西平古鎮被評為「四川最美古鎮」,排名全省第二。主要景點有念佛樓、古民居、石板街、四大會館、吳氏宗祠,以及朱君辦事處紅梁村陳宛溪故居遺址等文物、遺蹟。[9]

琴泉寺

琴泉寺(2)

琴泉寺位於三台縣潼川鎮北泉路左側的長平山腰。始建於北周(公無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經隋,於唐初更名慧義寺,南宋易名護聖寺,因寺後山泉滴聲似琴,明朝萬曆時已稱琴泉寺。1981年5月由三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6月,由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0]

五層山

「一印高懸,一切峰巒皆處下;五泉上涌,五層樓閣獨居尊。」這是聳立於三國遺址五層寺的一幅古石刻對聯。聯語寫盡了五層寺壯美、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色。五層山位於三台縣建設鎮北三公里。

東山公園

東山公園(2)

三台縣東山公園位於縣城東郊涪江東岸,始建於唐代,始稱「普惠寺」、「東山寺」,以有「東林晚鐘」之景而有「小寒山寺」之稱,民國時期更名為東山公園。在三台縣政府的城市總體規划下,於1991年正式成立東山公園管理所,1992年被縣政府確定為第一批縣級風景名勝區。[11]

魯班湖

國家級水上公園魯班湖是四川省最大的水庫之一,魯班湖,是20世紀70年代,三台人民巧奪天工用勞動和智慧凝結而成的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人工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t-R_msBmyVoG_1ZgY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