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走得總比自己想像中的快很多。
完全沒有意識到,《Let it go》洗腦全宇宙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暌違六年,迪士尼再次攜冰雪而來。
然而,續集的口碑不及前作,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討論,豆瓣和IMDB的評分都是7.3,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香玉沒有寫文的原因。
而且個人感覺作為一部全齡向、全家歡的電影,《冰雪奇緣2》的故事非常容易被觀眾接受,不需要我再怎麼介紹。
但刷完之後才發現,我低估了它。
《冰雪奇緣2》中的場景、細節纖毫畢現,特效幾乎精緻得毫無瑕疵,近乎完美了。
大多數人對它的詬病,在於內核和劇本的倒退。
比起第一部,故事有些平庸。
但其實,《冰雪奇緣2》的內核極為深刻,格局也要比我們想像中大得多。
對小孩子來說,它是一個童話。
對大人來說,它是一段史詩。
在童話的包裹下,隱藏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且聽我來說。
迪士尼的公主來自世界各地。
灰姑娘來自法國,花木蘭來自中國,茉莉公主來自蘇丹…
而《冰雪奇緣》中的艾莎和安娜,則來自北歐。
從服飾上看,是挪威和冰島傳統服裝
這是一個北歐的童話,改編自安徒生的小說《冰雪女王》。
為了致敬這位偉大的童話大師,片中四個主要角色Hans、Kristoff、Anna、Sven的名字快速念出來,就是安徒生的全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
阿倫黛爾王國,也是根據挪威的一個小鎮命名的。
其建築風格,完全是參照北歐城堡設計的。
冰雪奇緣
哈姆雷特城堡
考慮到仍有部分觀眾尚未看過電影,先簡單幾筆帶一下劇情。
第一部講述,阿倫黛爾王國生活著兩個公主,艾莎和安娜。姐姐艾莎天生具有製造冰雪的能力,在她18歲加冕為女王那天,意外暴露了魔法,被誣陷為妖怪而遠走深山。並因為難以控制強大的魔法,而冰封了整個王國。為了拯救被冰雪覆蓋的阿倫黛爾,妹妹安娜踏上了尋找姐姐的歷險旅程。
續集承接第一部結尾,艾莎解凍冰封,執掌阿倫黛爾後,與妹妹一起生活在Love & Peace中。
卻意外聽到一個神秘的呼喚,與自然之靈產生共鳴,引發異象。
阿倫黛爾失去光明,再次陷入危難。
為了找尋歷史真相,拯救家園和百姓,艾莎和安娜踏上冒險歷程,進入魔法森林,找出呼喚的來源。
這個聲音,其實是北地人的詛咒。
在阿倫黛爾的北方森林,曾經住著一群北地人。
為示意兩邦交好,艾莎和安娜的祖父,替北地人修築了水壩。
但其實老國王的真正意圖,是鎮壓北地人的氣脈。
興建水壩困住了北地人,使得他們再也走不出迷霧重重的森林,一輩子困在裡面。
不同於第一部線性時間發展,第二部是回頭追溯過往。
也就引申出一個問題,作為普通人的孩子,艾莎為什麼會擁有冰雪魔法?
由這個疑惑,揭開她的身世之謎。
艾莎的父親是阿倫黛爾的王子,母親是北地人。
而艾莎作為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被注入了魔法。
並且發現,自己竟是風、火、水、土之後的第五元素。
讓人意外的是,《冰雪奇緣2》的故事並不是完全虛構的,而是有真實的歷史事件依託。
北地人隱喻的是,歐洲「最後的土著」,薩米人。
他們也是世界上最後的白人土著民族,生活在挪威的北極地區。
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戰爭」一詞。
然而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挪威政府計劃在卡拉什克以北的阿爾塔河,修建一個水電站大壩。
如此一來,勢必將淹沒他們所居住的馬西鎮。
為了阻止水壩的興建,天性愛好和平的薩米人,進行了為期三年的非暴力反抗運動,這才最終保住了自己的家園。
在薩米人眼中,任何事物都有靈魂,無論是生物還是非生物。
馴鹿、樹木,甚至是北極光,都有自然之靈。
自然被賦予一股原始的神秘氣息,因其作為生命和文化的源起之地,也成為艾莎魔法和身份的追尋終點。
正是在解開魔法來源的真相,以及尋找自我的過程中,艾莎成了冰雪迷們的女王。
她勇敢、智慧,不再是以往童話里需要王子拯救的公主。
其魅力也超脫於性別,無論造型,還是設定,她才是真的「白馬王子」。
馴服像馬一樣的水精靈,憑藉強大的冰雪魔法,戰勝波濤洶湧的大海。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男生還是女生,都會被她撩動。
艾莎也因此成為了coser們最喜歡cosplay的角色。
作為迪士尼2010s年代最後一部電影,《冰雪奇緣2》不負所托,將幫助迪士尼成為影史第一個在一年之內全球票房破100億美元的製片廠。
但「冰雪奇緣」的影響力,還不止於電影。
其所產生的衍生品和版權出售價值,創造出113億美元的總收入,已經超越了迪士尼其他公主題材所實現的總收入。
一舉入圍全球50大最賺錢IP榜單。
誕生才不過6年,卻把已有80年歷史的《超人》系列甩在後面。
僅艾莎的裙子,就賣了4.5億美元。
實實在在的數據背後,是IP的號召力與影響力。
是全球無數孩子單純而美好的想像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