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宇宙中心的普通人是怎麼生活的?

2019-05-31     地產上海

《北京摺疊》曾經把帝都分成虛擬的三重世界,在未來的北京,空間被分成三層,被三個不同的階層占據著,晝夜之間三個空間交替摺疊。


如今,生活在北京的「國貿人」「回龍觀人」和生活在上海的「靜安人」、「莘莊人」、「松江人」,分別對應了不同的等級。人們在日常印象里便將他們區別開,似乎「上只角」鎏金遍地,歡歌四起,只有最上等的居民,才配日日享用這國內獨一份的榮耀和輝煌。


1.

然而魔幻現實主義的故事,正在發生在當下這座著名的「魔都」上海。

上海的魔性在於它是立體的,哪怕是最繁華的一角也隱藏著上中下各個階層。宇宙中心南京西路,被認定高尚街區、黑金地段、城市核心的南京西路板塊,這裡到底還有多少人鑽在亭子間,住在石庫門,用著公用廁所,連洗刷做飯都要幾家幾戶擠在一起。

行走在這些破舊的弄堂里,似乎一夜穿越回八十年代,這樣「尷尬」的情景。似乎與南京西路響亮的名聲頗有些衝突,但真正存在於市井小民間的生活。


「張園」社區要拆遷了。有機會在裡面遊歷的人都知道,這塊地界有多麼「金貴」。

北接上海老牌商業步行街吳江路,一步之搖就是南京西路「梅泰恆」,東接石門一路的興業太古匯,西臨茂名北路,周圍是網紅潮店酒吧的聚集地幸福里。


張園社區里的保護建築「張園99」已經被改造成外國人歡聚的夜場。



如果你晚九點和朋友去那裡喝酒,會發現整個院落里已聽不見中文,人們用英文把露天酒吧填滿,這片隱蔽的小洋國過於喧鬧,反襯出周邊破敗房屋的落寞和沉寂。


外部已經被靜安區政府定期的修葺和更新,變得饒有情調,更像是電影里的海派小樓和新派石庫門,只要你是遊客,看著這些帶有上海風味的老建築,可以悠閒安適地品評一番。

可你要是這裡的居民,穿過外面的院牆,真切地住在裡面生活,又是完全另一番情景了。


裸露的自來水龍頭、頭頂的晾衣杆、不遠處的公廁、斑駁脫落的牆皮、炸油條的早點攤販、胡亂擺放的雜物、修鎖補衣服的小鋪……

穿過發黑的大門,樓道內部更是狹小擁擠到讓人驚奇,從一樓爬狹窄到僅容一人側身而過的樓梯至三樓,陡峭如華山棧道般的梯子,讓你懷疑這裡長居幾十年的老阿婆是怎麼用年邁的腳步,每日上上下下在裡面洗米炒菜的。

2.

現如今迎來的拆遷,30平的小房子戶主可以拿到一筆「巨款」,遺憾的是當地居民是再也買不回這樣黃金的地界。

陪伴他們生活了幾十年的南京西路街道,終究要升級改造,迎來一批更適合此地生存的新貴們,這批老居民或將與早於他們「拆遷」的前輩們一起,到周浦、到閔行、到松江住新宅子安置房,成為一小波城裡來的「暴發戶」。

眼下為了拆遷補償,不少街坊在盤算怎麼弄划算。老劉心裡明知自己這輩子怕是回不到南京西路了,再怎麼想買,也買不起周圍的品質小區。

旁邊的經典茂名公寓緊挨著張園社區,且景觀稀缺,2公里內無遮擋,住在這高樓的大平層,將南京西路繁華盡收眼底,是老劉心底可望不可及的一瞬。



水景著稱的中凱城市之光同樣高不可攀



即便是19年初的上海,被認作樓市靜淡季,甚至被認為樓市已觸底,南京西路的老劉們,拿著拆遷款依然心愿難圓。

但幾十年的繁華在眼裡,他們總歸是捨不得,沒想到自己臨到老還是守不住這分地氣,住到鄉下,就剩用後幾十年來慢慢適應吧。

除了張園,震興里、興慶里、昇平街、康樂屯、汾陽坊……聚集在南京西路和延安高架間的大片紅瓦居民區,在歲月的磨損中,伴隨著房子主人的衰老,終將平地推翻了再起高樓,迎來它們體面的新主人。

只是這些舊城故事,再想去聊就要跑到外環外去評說了。伴隨著上海新一輪的舊城改造,宇宙中心騰籠換鳥,終將迎來新的輪迴。


以上正文來源城市漂流者,原創作者吐槽麵條,更多請關注微信號【城市漂流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O5IRmwB8g2yegNDdE9t.html



















明星豪宅大賞

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