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篇帖子至少要120以上的智商,請慎重。
放幾百年前有人還會問,為什麼權力必須得世襲。
答案無非是,權力也可以世襲。只不過是你生晚了,沒生在權力世襲的那個時代。金錢世襲也是一樣,你生早了。
權力不可世襲,這是近代工商業發展的結果,反對權力世襲的那個集團強大了。就是商人資本集團與人民群眾。他們把權力也當成一種商業契約。而且誕生出了它們的代表人物——盧梭。
盧梭提出社會契約論,以工商業集團的視角審視國家權力。認為人人應該平等,國家是契約。平等的人炮製了國家這個契約,自然得人民來決定權力歸誰。也就是人民主權。權力由此就不能世襲,法理上人民成了權力來源。這得人民選舉決定權力誰掌握。不聽人民意願的,照舊得幹掉。
金錢的世襲呢?誰是金錢世襲的反對力量?一部分先進的工商業集團與人民群眾。力量推演如下——
工商業集團進一步壯大,成為世界性的統治力量。資本權力超越國家權力。這樣工商業集團就會發生分化,一部分成為貴族世襲的權力把持者,宰割天下。他們實際上成了新的君主。開始做違背工商業存在根基的事情,也就是說商業交換的平等基礎被破壞。
他們會做什麼破壞交換平等基礎的事呢?就是把商品交換關係轉換為債務支付關係。這就不是平等關係了。
普遍的債務支付關係的形成,有賴於其資本世襲下,貧富嚴重的分化。生產與消費得平衡,漸趨成為債務平衡。金融大債主們不斷借錢給普通勞動者消費,由此債務關係加深。人身控制力度也加強。曾經的工商業的代表們,由此身份開始轉換為債務奴隸主。他們經營的也不再是普通的商業,而是買賣人身自由權利的金融債權。
由此自由被廢棄,而這些大債主們就成為了奴隸主,對債務奴隸實行全盤監控。他們會擔心債奴們還不上錢而主動幫他們找工作,乃至包他們的分配——當奴隸的好處,是雖然沒有權利,但奴隸主得大包大攬。
這樣平等交換關係變成社會性的森嚴的統治關係,違背人人生而平等的工商業存在條件。那麼關於人民主權的2.0版本就會形成。這種轉化的形成,根本在於資本世襲。
人民主權的2.0是什麼呢?就是人人生而平等,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資本是一種社會權力,亦應屬於人民。當金融寡頭成為世界性的統治力量時,就應該考慮整個金融統治體系的公共性問題了,也就是金融統治權力將被視為一種新的公權。
而社會契約論也就升級換代——奮鬥者自個人奮鬥那一刻就通過市場與人民形成了契約,他積累資本的每一步,都是人民消費的認可來實現的。他的資本積累是人民的「公意」。
整理下——資本家是籍由個人奮鬥而被人民認可而獲取了統治權力的。人民並未授權資本可以世襲,則屬於僭越。
因而人民擁有資本主權,進而否定金融寡頭勢力的世襲特權。
這個廢止資本世襲的力量,是那些堅持工商業平等交換初心的集團。同樣也是出於債務奴隸反抗的壓力——一無所有的債務奴隸,對私有這回事究竟還有什麼可眷戀的呢?此時私有是真正的生活枷鎖。私有等於一無所有,私有就是資本貴族的特權,私有就是寡頭的獨裁。而廢止資本世襲則成為債務奴隸最強烈的利益要求。因為他們要自由,他們要平等。
就意識形態而言,那些曾經捍衛工商業資本家利益的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都會反過來,升級換代,成為反殺他們自身最強大的理論武器。也就是走他們的路,令其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