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買房,未來房子是貴如"黃金"還是賤如"白菜"?專家透底
過去房價在一直漲的階段里,對於老百姓來說買房會更加乾脆果斷,因為無路可選,擺在面前的只有一套路,那就是早買早省錢、早享受,晚買多花錢是其次,就怕最後徹底買不起。現在房價已經止漲,想買房的人卻有些難以抉擇,眼看著手裡買房的錢好不容易攢夠了,樓市狀態卻發生了變化,現在買房,如果未來房價向下運行,那不就功虧一簣嗎?
尤其是近兩年期間,從國家正式強調房子不准拿來炒以後,對樓市的管控之勢是越來越嚴,進入到2019年,基本再沒有聽說那個城市有"搶房"的消息。這導致樓市走向的預判聲音已經不再是此消彼長的"唱多"一邊倒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看漲派專家人士改變態度,一改往日的堅定立場,就連曾經有樓市最准"預言帝"之稱的任大佬都已失聲。
但是對於沒有房子的人來說,現在不買房並不代表沒有了需求,只是想等待最合適的機會下手。從當下的趨勢出發,未來房子是貴如"黃金"還是賤如"白菜"?普通個人的觀點當然並不太可信,我們終究還是要站在專業人士的肩膀上來分析局勢,看清未來房子的真正價值,具體從三大方面來小心論證。
1、 以"人"為本,從人口動態趨勢的變化來推導住房價值
經濟學家任澤平"三點論"表示,樓市長期看人口、中期看金融、短期看政策!人口增長,購房需求就會增加,人口持續下降,購房需求就會見頂,足以見得人口因素在樓市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相關證券機構經濟學家梁中華測算過,2013年過後,我國人口就呈現出明顯的負增長,其中15-60歲的人口每年大概減少200萬以上,未來5年趨勢還會上升,10年後,年均人口減少量或高達1000萬人,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二、以"量"為本,從住房數量的動態變化來看住房價值
10年以後,房子每個家庭都有,但是購房需求卻已見頂,隨著人口總量的下滑,甚至還會有很多住房呈空置狀態,而且新房還在不斷建設之中。根據西南財經大學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城鎮空置住宅數量就達到6500萬套,其中新房銷售面積達到16.9萬億平方米;2018年達到17.1萬億平方米。如果每套房平均為100平米,2017年進入存量市場的住房套數就有1600多萬套;2018年就有1700多萬套,10年以後,房子的"量"與"價"總有一個因素要改變,如果量不保持不變,那麼價就勢必會下跌。
三、以"位置"為核心,從地段價值的動態變化來看住房價值
過去買房躺著賺錢,無論是一線、二線還是三四線,但很多城市的住房價值都是被炒作起來的,當國家介入到房地產調控,當堅持做到住房不炒的定位以後,房價只漲不跌的謬論就已經被推翻。專家透底表示,未來樓市會兩極分化,一種是人口吸附力強的城市,一旦有了人口以後,就有發展動力、有產業升級、有經濟增長、有科技創新,這類有競爭力的城市,住房需求依然存在,房子當然也不會貶值,甚至價值還有所上升。
另外一種就是人口收縮型城市,一旦人口流失以後,就無發展動力、無產業(更沒有升級)、經濟倒退、沒有創新科技,這類城市的房價想要保持原有水平不跌都很難,現在很多中小城市的房產都已經失去增值空間,未來更不會有太大價值上的表現。
那麼現在不買房,未來房子是貴如"黃金"還是賤如"白菜"?基本都能通過這三大方面來論證解析得出答案。
喜歡作者的朋友記得點贊、分享、關注哦,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