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4歲挂帥出征去武漢
雖有危機重重,亦當往矣。
一位40歲業界翹楚被砍在搶救
為眾抱薪者,豈能寒乎?!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這是一種什麼疾病,臨床表現是什麼,確診病例有多少,該如何預防治療......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召開發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任專家組組長。
出生於1936年的鐘南山,是我國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0年,24歲的鐘南山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並於1979-1981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
此後,鍾南山院士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並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範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症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他不僅首次證實了隱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領導的研究所對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診斷成功率達85%,重症監護室搶救成功率達91%。
2003年SARS爆發,當時66歲的鐘南山臨危受命,被稱為「抗擊非典第一人」。17年之後,84歲的鐘老再次挂帥出征。
當他再一次出現在全國人民的視線前,很多人難以相信,眼前這位精神矍鑠、思維敏捷、看著不過60齣頭的鐘院士,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
1月18日,鍾院士在開往武漢的高鐵餐車,84歲的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截至1月21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內13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440例,死亡9例。
就當前的發展形勢而言,武漢肺炎疫情防控手段已經全面升級!
首先,官方通報口徑已從最初的「未見明顯人傳人」,改為「不排除人傳人」。
其次,武漢自1月14日起,在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客運碼頭迅速安裝紅外線測溫儀35台,配備手持紅外線測溫儀300餘台,設置體溫檢測點、排查點,加強離漢旅客體溫檢測工作,對出現發熱的旅客進行登記等。
就目前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
然而就在我們醫護人員眾志成城一起抗擊冠狀病毒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讓人憤怒的事情。
1月20日下午1點55分左右,一名崔姓男子手持菜刀沖入門診樓,直接砍向正在接診的北京朝陽醫院的陶勇醫生。
身中數刀的陶醫生,雙手和頭部多處被砍傷,左手、前臂肌腱斷裂,據說正中神經和尺神經也受損。
「對一名做手術極為優秀的眼科醫生來說,手意味眼睛和大腦。」
一位醫生在微博上寫道。
而這位優秀的眼科醫生,還不滿40歲。
文質彬彬,一身白大褂如雪般純潔,屬於他的美好人生才剛剛開始。
陶醫生被襲擊後,有人第一時間扒出了他的履歷:
28歲北大醫學院博士畢業後,在德國訪學一年;
32歲就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和碩導,36歲成為主任醫師,37歲至北京朝陽醫院任主任醫師、博導;
獲省部級成果獎勵三項,已發表SCI論文98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55篇,中文期刊論文51篇;
是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青年委員和眼免疫學組最年輕的委員……
按照這樣的發展,未來的陶醫生將會是某個分支領域領先級的眼科醫生。
2009年,他成為了一名 「健康快車」 的醫生,為許多眼科疾病患者免費進行手術。
何為「健康快車」?簡而言之就是:
流動的、建在火車上的慈善眼科醫院 ,配備有世界一流的眼科醫療設備。專門開進內地偏遠農村,為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手術。
至2010年12月,「健康快車」為 近11萬名 貧困的白內障患者實施了 免費的復明手術 ,使他們重見光明,許多患者因重獲勞動能力而走上脫貧之路
這些年來,陶勇免費做了2000多例白內障手術,也是少數願給愛滋病患者做手術的醫生。
他從未忘記,自己放棄德國教授的挽留,一心回國從醫,為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夢想「去給窮人做白內障手術」。
陶勇醫生在健康快車上的工作及其感言
對陶醫生來說,他所作的一切,不為前程事,不為身後名,只為了給更多人帶去光明。
只是,曾經懸壺濟世救人的他,如今卻只能躺在手術台上等待被救。
這一天,距離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的楊文醫生被害,僅僅過去27天。
醫護人員面臨的精神壓力和身體壓力,我們永遠想像不到,尤其是現在,他們需要熬多少夜,放棄多少休息時間、家人團聚時間,我們不是他們就不會明白。
如果沒有了醫生,得病了誰還能救我們?
魯迅先生說: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何以謂之為「英雄」,我想也不過如他們。
良之所至,需有厚黑。方可稱之為道。搜索公眾號「厚黑台」
推薦理由:觀點犀利,幽默卻不失風雅,
厚黑台與你分享新鮮狠辣的熱點評論、
熱淚盈眶的生活乾貨以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人生苦短,只該用精彩填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1rN7W8BjYh_GJGVhx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