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徹底顛覆推理小說套路的奇書

2019-07-14     C1區

當下,在中國,喜歡推理小說的讀者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這位日本暢銷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

別看他現在名聲大,其實他的作品在剛進入國內時並沒有太大反響,甚至還一度因為銷量不佳而導致後續出版計劃的擱淺。

這一窘境直到日劇《神探伽利略》和《白夜行》在國內風靡後,他的作品才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

說到東野圭吾最知名的作品,首當其衝的一定是《嫌疑人X的獻身》和《白夜行》。

除了內容及故事設定本身的精彩,還得益於影視化的傳播,及拜福山雅治、柴崎幸、堀北真希等明星之福,在日劇迷的引領下成為風靡中國的暢銷書。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卻不是其中任何一本,而是東野圭吾挑戰懸疑小說寫作極限的佳作——《惡意》

《惡意》因為其寫作手法和故事結構的特殊性,對於同一件事情會由於第一人稱、時間點的不同存在反覆闡述,對於影視化來說,是非常考驗鏡頭語言的運用。

因此雖然身為東野圭吾的代表作,《惡意》的影視改編卻並不成功。

這也就使得相較其他作品來說,《惡意》也顯得落寞幾分。然而,這並不影響其作為東野圭吾一部從形式到結構到內容都充沛飽滿的傑作。

  • 兇手輕鬆落網,殺人動機成謎

《惡意》故事由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之死而展開,他在自家書房被殺,發現者是其昔日的好友兒童文學作家野野口修,以及日高邦彥的妻子理惠。

負責此案的警探加賀恭一郎在破案過程中發現好友野野口修將案子寫成了手記,手記中寫道,在日高邦彥被殺當日,野野口修曾拜訪過他。

日高邦彥告訴野野口修。自己為了讓房子好租出去,殺死了鄰居總是來搗亂的貓。

野野口修結束拜訪時,遇到了同樣來拜訪日高的藤尾美彌子,她死去的哥哥被當作校園暴力的原型寫在了日高的暢銷書中,她此次前來正是希望日高邦彥能下架或是修改此書,

但日高卻說自己是為了文學作品而非樂趣,不小心侵犯了別人隱私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當晚,就是野野口修再來找日高時,卻發現他死在了自己的電腦前。

此時的嫌疑人,無非就是兩個,要麼是好友野野口修,要麼就是書中主人公的妹妹藤尾美彌子。

隨著警察的調查深入,儘管野野口修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細心的警探加賀恭一郎依舊在破案過程中從細枝末節處察覺出事情的疑點。

問題就出在了手記上。

憑藉著手記中的疑點,加賀撕開了案件的真相,野野口修被逮捕,兇手落網。

什麼?全書還沒到三分之一,兇案就告破了?!

別著急,這正是《惡意》最核心最故意為之的節奏安排所在。

這部小說完全顛覆了眾多懸疑推理小說「知道了罪犯是誰,推理小說也就結束了」的簡單模式。

被逮捕的野野口修對罪行供認不韙,唯獨對殺人動機三緘其口。

野野口修與日高邦彥是昔日的同窗好友,日高邦彥還幫助想成為作家的野野口修找到了撰寫兒童讀物的工作。

那麼野野口修又有什麼理由要殺害日高呢?

  • 兇手另有隱情,被害者罪有應得?

隨著案情的深入,一個可怕的故事漸漸浮出水面。

警探加賀在野野口修家中找到了日高邦彥因車禍去世的前妻初美的照片和大量大學時期的小說手稿,內容與日高邦彥的暢銷書和獲獎作品十分雷同。

這一切微小證據都顯示在這裡野野口修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加害者正是死者日高邦彥。

根據野野口修認罪書中的內容顯示,自己曾拿著小說找日高邦彥,希望得到指導,日高邦彥卻以小說內容不佳為由讓其準備下一部作品。

日高前妻初美覺得過意不去便告訴野野口修,原來日高邦彥一直在抄襲野野口修的小說,一來二去初美與野野口修相愛了。

為了怕報復,野野口修想要殺了日高邦彥,但卻被日高邦彥反過來抓住把柄。在日高的逼迫下成為其影子寫手,初美也因為日高的所作所為心神不寧遭遇車禍去世。

為了所愛之人的聲譽;為了不再寄人籬下充當影子寫手;為了解決掉這個從骨子裡透露著惡意的日高邦彥,野野口修惱羞成怒,最終將人殺死。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以為,原來這就是一出逼上梁山的苦情戲。

但如果故事只到這裡就結束了,那東野圭吾怎能稱的上是東野圭吾呢。

一唱三嘆之後,東野圭吾將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故事撕的稀碎,對著讀者的心靈猛擊了重重的一拳。

  • 人世間竟還有如此惡意

故事在此處再次急轉,在小說最後十頁,前面的所有「真相」全被推翻,呈現在眼前的是在炎炎夏日看到都會感到背脊發涼的結尾。

下面書中一段對野野口修經典的內心描述,解開了我們所有的疑惑。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在恨這種令人窒息的氣氛里,野野口修每一個日子都在不斷複習那種恨意,直到生命終結。

對於野野口修來說,日高邦彥就是他永遠成為不了的「自己」

「為什麼同樣都是愛好寫作,你成為了萬人敬仰的作家,而我實現不了夢想只是忙於餬口?」

「為什麼我那樣欺負過你,你卻以德報怨?」

「為什麼你那麼健康而我得了癌症?」

在這裡,善良化作了惡意,這些卑賤的妒忌,滋生了罪孽,生長了仇恨。

東野圭吾筆鋒犀利,近乎白描的筆觸下書寫了人性中深不見底的黑暗,但在終點時他戛然而止,留了白,舍了色,讓讀者自己去想像,自己去體會,這份惡意最終去向何方。

而我們作為看客,自己心中又是否有著某些不可言說的惡意呢?

借用書中的一句話——他從來沒有想像過,在這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KMCGwBmyVoG_1ZDy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