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王績《野望》,夕陽西下,心無所歸,孤獨彷徨

2019-09-29     聆思贅言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唐代: 王績《野望》

錐心的孤獨,不是處於寂寥淒清的無人之地,而是處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看到別人都融融恰恰,怡然自得,而我則獨茫然自失,彷徨不知所歸。曾有多少狂士,醉酒鬧市之中,歌哭笑傲,旁若無人,其不為世人所知,內心異常孤獨、苦悶,故意做出癲狂之態,惹人注目,宣洩內心的抑鬱。其行雖狂,然其心可憐。旁人不知,或不屑,或稱羨,皆不能得其意。如果有一二知而憐之者,定當掉頭痛哭矣。此所以荊軻、狗屠與高漸離日日狂歌於燕世,一旦燕太子丹信用荊軻,則為自深入虎穴,粉身不顧。李白雖得以被唐玄宗召見,供奉翰林,然而久之不能稱其意,日日醉於市井之間,最後被賜金放還,略不置意。

對於孤獨,狂士有狂士的行徑,含蓄深斂的人,則惟有彷徨無賴,抱影戚戚。此正是王績《野望》之情。日暮時,獨自立於山坡之上,對著夕陽,彷徨不知所歸。樹帶秋色,山余落暉,正是拒人之意。仿佛都在說:「這個時候,你一個人還在這裡做什麼呢?」牧人驅趕著牛羊回家,獵人騎馬帶著收穫的獵物,也正趕往家裡。他們都有各自的歸宿,看起來都那樣的悠恰自然。自己一身卻無所歸,與眼前悠然的環境及人群,一點都不融洽。好像自己不屬於這個人間,正如一個遊魂,只羨慕他人的融融怡悅,而惆悵自己沒有歸宿。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身處於擾攘的人間,身邊卻沒有一個相識,何等的孤獨,何等的悽苦。也不是沒有棲居的地方,只是一個人,去往哪裡不一樣呢?天雖晚,也不願歸去,歸去也只是獨自忍受悽惶孤獨。立於此處,還可以看看往來的人,時或意隨他們而去,暫時可以忘卻自身。等到天黑,路上已無行人,則不得不獨自歸去。一個人,一燈影,對著四壁,漫漫長夜,一聲浩嘆。世人平凡的生活著實可羨,但是那不是我能得的。我依從伯夷、叔齊那樣狷介、高潔的廉行,過著「採薇」的生活,雖然太過孤獨愁苦,然而選擇了那樣,只有甘心堅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wh0f20BMH2_cNUgWKH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