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蒙國際機場全貌
2019年1月21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出席了伊蘭&阿薩夫·拉蒙(Ilan&Asaf Ramon Airport)國際機場的揭幕典禮並致辭。
拉蒙機場航站樓一角
內塔尼亞胡在拉蒙國際機場揭幕典禮上致辭
拉蒙國際機場又被稱為埃拉特·拉蒙機場,原因是它位於以色列城市埃拉特以北18公里處。拉蒙機場用於取代老舊的埃拉特機場,是僅次於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機場後以色列第二大機場。
拉蒙機場項目於2003年通過審批。2013年5月,政府官員和拉蒙家族親屬參加了機場的奠基典禮,然後機場於半個月後正式動工。
拉蒙國際機場的建設先後共花費約4.7億美元,原定2017年4月開始啟用,但工程進度受到延誤,直到2017年9月才開始進行飛行校驗。
施工中的拉蒙國際機場
建成後的拉蒙國際機場占地5.5平方公里,有一座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的航站樓,8個大型飛機停機位和9個支線飛機停機位。機場只有一條長3600米的跑道,可以起降包括A380在內的各種大型客機。
拉蒙國際機場由90號高速公路和埃拉特相連,預計未來還將建造高鐵或者輕軌,以接納更多的旅客。目前拉蒙機場的旅客接納量為每年200萬,以後將提升到超過400萬。
埃拉特是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位於紅海邊上,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旅遊城市。每年有大約150萬以色列人和30萬外國旅客到此旅遊度假。拉蒙國際機場的落成,將會拉動埃拉特旅遊業的發展。
拉蒙國際機場的塔台,在那上面可以360°的觀賞無盡的蒼黃景色
拉蒙國際機場鳥瞰
拉蒙國際機場的IATA代碼為ETM(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機場代碼),ICAO代碼為LLER(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目前已經有以色列的阿基拉航空,德國漢莎航空,法國ASL航空,愛爾蘭瑞安航空等十多家航空公司開始營運至拉蒙機場的航班。
以色列阿基拉航空的DC-3在拉蒙國際機場,該機已經不飛航班了,但還承擔通用航空和包機業務
除營運國際航班,拉蒙國際機場還是以色列空軍的戰備機場。同時由於拉蒙國際機場緊挨以色列和約旦邊境,飛機起降時想要不越境,反倒是難事了,所以約旦一直都在抗議反對。
2018年7月,以色列空軍就在拉蒙國際機場進行了演練,其中包括波音707加油機
拉蒙國際機場位置,藍點處,紅點是舊的埃拉特機場
拉蒙國際機場平面圖,箭頭處就是以色列和約旦邊境
然而反對沒什麼用,以色列還在機場跑道外的邊境處築起一道世界上最高的反飛彈圍欄。這道金屬圍欄高26米,長4.5公里。上面布置有攝像頭,小型雷達等監控設備。可以阻擋武裝分子使用反坦克飛彈和火箭筒對機場的攻擊。
高26米的反導圍欄(左),右邊的是高6米的邊境圍欄
工作人員在維護反導圍欄
以色列最大的機場是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機場,它由以色列第一任總理(首相)戴維·本·古里安來命名。這機場以拉蒙來命名,那拉蒙有何德何能可以用來做該國第二大機場的名字呢?
伊蘭·拉蒙(Ilan Ramon)出生於1954年6月。1974年從以色列空軍飛行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A-4的作戰中隊,後改飛幻影III-C。1980年以色列空軍首個F-16中隊組建,伊蘭·拉蒙成為其中一分子。
1981年6月7日,伊蘭·拉蒙駕駛F-16A參加了突襲伊拉克核設施的「巴比倫」行動。
巴比倫行動中伊蘭·拉蒙駕駛的那架F-16A
其後伊蘭·拉蒙又進入特拉維夫大學深造,後又駕駛過F-4,並擔任中隊指揮官,1994年他被授予上校軍銜。直到1998年從以色列空軍退役,伊蘭·拉蒙在A-4,幻影III-C和F-4上累計飛行超過3000小時,在F-16上飛行超過1000小時。1997年,伊蘭·拉蒙被選中作為美國太空梭的有效載荷專家,1998年7月前往美國進行太空人訓練,成為以色列首位太空人。
以色列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太空人伊蘭·拉蒙,2001年
2003年1月16日伊蘭·拉蒙搭乘「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執行STS-107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執行STS-107任務
STS-107是太空梭計劃的第113次飛行,此次任務進行了多項國際空間實驗。除伊蘭·拉蒙,機上華友另外6名太空人。
下圖,由左至右:任務專家大衛·布朗,美國海軍上校。指令長里克·赫斯本德,美國空軍上校。任務專家勞雷爾·克拉克,美國空軍上校。任務專家卡爾帕娜·喬拉,印度裔美籍航空航天工程師。有效載荷指令長麥可·安德森,美國空軍中校。太空梭駕駛員威廉·麥庫爾,美國海軍中校。有效載荷專家伊蘭·拉蒙,以色列空軍上校。
哥倫比亞號STA-107的太空人,中間是此次任務的徽標
經過16天的太空飛行,2003年2月1日上午「哥倫比亞號」準備返回。但在8:53左右,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梭加州海岸上空7萬米的高空開始出現故障,此時飛機的速度是音速23倍。9點左右,此時距離預計著陸時間還有16分鐘,「哥倫比亞號」解體,機上成員全部遇難。不......有倖存者!裝在罐子裡用於實驗的蠕蟲存活了下來,強大的蟲子啊!
解體後的哥倫比亞號,猶如隕落的流星
事後調查表明,引發這起悲劇的是太空梭發射時外部燃料儲存箱的一塊泡沫脫落,在「哥倫比亞號」左機翼上撞穿一個15~25厘米的洞。這洞成了「哥倫比亞號」的死穴,在再入大氣層時導致太空梭的熱防護失效從而解體。
更悲催的是,這個外部儲存箱外殼上敷的泡沫塊也不是第一次脫落了。前幾次都沒事,這次偏就把「哥倫比亞號」的隔熱層給打穿。
太空梭助推器的外儲箱
在伊蘭·拉蒙成為太空人後,他妻子和三個孩子都跟隨他搬到美國。「哥倫比亞號」災難後,他的家人又搬回以色列。大兒子阿薩夫·拉蒙(Assaf Ramon)子承父業,於2006年加入以色列空軍,2009年6月完成初級訓練成為戰鬥機飛行員。2009年9月13日,阿薩夫·拉蒙駕駛F-16進行訓練時墜毀遇難。
阿薩夫·拉蒙和母親羅納·拉蒙
先後痛失丈夫和愛子的母親羅納·拉蒙(Rona Ramon)原來是以色列國防軍的護理人員,遭遇變故後回到學校繼續取得多個學位。並開始講授悲傷處理和心理疏導課程,還擔任拉蒙青年學術卓越基金會(Ramon Foundation)主席。2018年12月17日,這位堅強的母親也因胰腺癌離世。遵照她的遺願,直接火花,她不想另外兩個孩子再參家人的葬禮了。
以色列是個很小卻很彪悍的國家,愛它的人不少,恨它的人可能更多。無論怎樣,它依然我行我素,並且還以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對它作出貢獻的國民。
全文完,謝謝觀看。
本文由武裝志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