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做菜,我國民間各地都有許多特色美食,而關於這些美食的做法也有很多,有些菜色是根據不同地方的人口味不一樣而做的,但也有一些烹飪技巧卻是通用的。就比如一直流傳的那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就說出了魚肉的基本烹飪禁忌。然而現在人的口味多種多樣,這些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秘方真的還適用嗎?
魚在很多人的眼裡是腥味很重的食物,有些人甚至很懼怕吃它。不過鮮活的魚兒儘管有腥味,但是在處理乾淨做成湯以後卻無比鮮美,甚至不用加什麼佐料就很有滋味。相反的大蒜對於活魚而言味道略重,所以若是燉清湯魚,很少有人會用大蒜,畢竟它濃烈的氣味會遮蓋魚湯的清香。
不過現在人對魚的吃法越來越多,隨著水煮魚、紅燒魚、烤魚等等菜色越來越受歡迎,加入其中的佐料也是五花八門,而其中大蒜和蒜頭卻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種。蒜有特殊的香味,若是經過油爆更是味道濃烈,配合各種調料食用更具另外一番滋味。所以當代人在烹飪的時候也不會按照這句俗語來,「魚不蒜」如今已行不通了!
再說牛不韭,牛肉和韭菜都屬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但是將這兩種食材合在一起烹制的情況確實不多見。眾所周知牛肉有強烈的味道,而韭菜也很刺鼻,單是從口感上說,這兩樣食物也不適合組成搭檔。除此之外這兩樣都屬於溫補類的食物,韭菜還是眾所周知的「發物」,牛肉吃多了也會上火,若是將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煮,恐怕很多人吃了以後都會引起不適!
當代人在製作牛肉的時候有很多方法,比如烤牛排、燉牛肉,所用到的食材也都是搭配土豆、西紅柿這樣性質比較涼的食物,口感也更好。而韭菜大多也都是以搭配其他食材的身份出現,比如韭菜炒蛋,韭菜餃子等,很少單獨烹炒。由此可見「牛不韭」還是很被大眾認可的。
最後一樣「肉不姜」,很多人就表示不認同了,現在人在做紅燒肉的時候放薑片幾乎是必須的,那為何老人要這麼說呢?說到這點就要從豬肉本身的質量上找原因了,從前的豬肉多是吃自家剩飯或者泔水長大的,且出欄時間慢,肉質也很好。那時候的人們吃的豬肉都很健康,在烹飪的時候不需要什麼繁瑣的步驟就可以煮出香噴的正宗紅燒肉,若是用了生薑反而會蓋去肉類的香味,所以很多老人在煮肉的時候一般都不加生薑。
那為何現代人不管紅燒肉,還是做肉片都喜歡加生薑呢?這是因為現在的豬大多是吃著飼料長大的,出欄時間也很短,所以沒有了早年的豬肉香味。很多人在烹飪之前還需要下到開水鍋里撈煮一番撇去浮沫才會安心,而烹飪過程中加點生薑就更能掩飾去豬肉的一些異味。所以老人的說的「肉不姜」在很多年輕人的眼裡就完全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