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歸來,三一市值超千億,同樣是混凝土機械,與中聯區別在哪?

2019-07-05     砼行機械


​根據權威金融數據機構choice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排名500強確定。工程機械領域,三一重工以1095億元,排名第104位,位列中國工程機械領域之首,也是這一領域唯一一家市值超千億的企業。

而排在行業第二名的中聯重科,以及排在第三名的徐工機械,分別位列榜單第242名和336名,市值分別為470億元和349億元。從這組數據來看,三一重工的市值,已經超過了中聯重科和徐工機械市值的總和,還要多。

​作為國內市場,混凝土機械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2018年三一重工混凝土機械實現營業收入 169.64 億元,同比增長 34.64%,在全球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也是第一名。

而作為三一重工最大的競爭對手,中聯重科在混凝土機械市場的占比,僅次於三一重工,2018年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營業收入101.65億元。同時,也是在技術上,唯一一個能夠跟三一平起平坐的品牌。

一直以來,三一和中聯在混凝土機械領域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這期間也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此前,中聯憑藉國企的身份,在市場的公信力要強於三一重工,品牌的認可度更高一些。不過,三一從產品入手,以更加高質量、高性價比的產品,最終也是將市場囊括到自己手中。所以,如果說到底誰更強?我想一直討論下去,也很難有一個有說服力的結論。那麼,同樣是混凝土機械領域的翹楚,三一和中聯的區別在哪裡?

品牌的對比

三一重工是比較典型的湖南籍企業,敢闖敢拼。對於未來的發展有自己的想法,對於技術的追求可謂孜孜不倦,敢於打破傳統,從實際需求出發打造產品。所以,客戶對於三一的認可度非常高,對於其產品的評價也很高。

而中聯重科的優勢一直以來都非常明顯,一路走來都是自帶國企的光環,這也中國消費者買東西最看重的一點。而三一作為民企,早年間是很難跟中聯這樣的國企競爭的。

​這就好比是中國一汽和吉利汽車的關係,一汽作為自主品牌的一哥,品牌的名氣更為響亮,也是國產車造車技術的代表。所以,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一汽比吉利的車更受國人歡迎。但是,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以及品牌理念的不同,可能會導致產品適用性發生變化,進而導致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發生變化。如今,吉利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遠遠超過了一汽。

而中聯和三一,也正是這樣一種競爭關係。不過,目前來看,中聯和三一的發展水平,比一汽和吉利更為和諧一些,要知道一汽一直被國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品牌的不同,勢必會導致兩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以及消費者對其的評價,褒貶不一。

研發實力的對比

技術一直是國內品牌的軟肋,但是,三一打破國人傳統的「技術恐懼」,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公司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發,研發人員達到了2000多人的團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研發體系。很多公司不知道研發的重要性,但是,對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來說,只有掌握了對手不具備的技術優勢,產品才能從中脫穎而出。

而中聯重科的技術實力就更加不用多說,它本身就是由國家級的科研院所改制而來,中聯重科還擁有國家級的科研實驗室。所以,在技術方面自然也占據了更多的優勢。同時,作為混凝土機械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中聯重科主導了國內混凝土機械的技術發展方向。而且,中聯重科每年也會拿出銷售收入的3%-4%作為研發投入,研發人員也有3000多人。

​兩個品牌在分別收購了國外的混凝土機械品牌之後,技術實力又得到了擴充。基本上中聯和三一,已經把混凝土機械領域的技術都囊括在自己的名下,並且包含了諸多的專利技術。

從以上的對比來看,中聯和三一在研發實力上,各自有各自的優勢項目,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兩家的產品在市場,才能競爭的如此激烈。

​在我看來,三一和中聯的區別在於,你有你的計謀,我有我的策略。不管是產品,還是技術,都有相互克制的地方。同時,兩者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都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消費者對於兩個品牌的評價,往往是最能展現它倆區別的地方。更何況除了混凝土機械之外,三一和中聯在其它機械領域也有各自的側重點,三一挖掘機做到了國產品牌第一,而中聯的起重機械,也同樣做到了行業第一。所以,個人覺得,它倆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區別。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砼行機械」,文章經第三方維權機構認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_TYHmwBmyVoG_1Z_E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