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效應:「笨孩子」都是被罵出來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人生

2019-11-29     天才小寶

孩子剛剛來到世上,懵懂無知的年紀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在他們世界裡是沒有安全感的,對於外界的一切都是膽怯的,父母就像是大樹,最值得依靠和信任,同樣,父母對於孩子的認可和評價,對孩子的自我認知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

父母或高或低的評價,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仿佛是一個又一個的框架,給孩子設置了最高限度,將孩子困在框架中,讓孩子失去了向更高處攀登的動力,也是在變相地告訴孩子:「你不行」。


l 「我媽媽說了,我一定考不到60分」


白老師是一位三年級的數學老師,也是學校出了名的「溫柔老師」,不管是再不聽話的孩子,她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第一次模擬考成績出來,大部分同學考的都很不錯,只有一位小女孩成績不及格。這個小女孩平時很內向,上課也不太喜歡回答問題,白老師開始注意到這位小女孩。

在這之後,白老師會特意在課堂上挑這個女孩回答問題,小女孩卻總是會回答不上來,第二次考試,小女孩又考了58分。

白老師課下找到小女孩談話,但小女孩情緒很低落地說,「我永遠也不會及格的,我媽媽說我一定考不了60分」,並且她已經認同了媽媽的說法,堅信自己沒有能力考及格。

可能小女孩的媽媽也沒有想到,也許是自己無意間的一句話,就給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影響,只因為小女孩第一次沒考好,媽媽就直接給他貼上了「永遠不能考及格」的標籤。

也許很多家長也都說過類似的話,也沒有意識到對孩子帶來的傷害,但孩子也恰恰因為這句話,質疑自己是否有能力,不再相信自己,這就是大部分家長從來沒有注意到的「標籤效應」。

l 什麼是「標籤效應」?

「標籤效應」就是指當一個人被貼上了「標籤」後,自己會在潛意識中朝著標籤的方向所發展,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受到某種方向的暗示後,就會慢慢地朝著暗示的方向發展,成為那樣的人。

在教育過程中,很多家長不由自主地就給孩子貼上了「標籤」,就像白老師班裡的那位小女孩就是這樣,在一次考試失利之後,媽媽就馬上給孩子貼上了「標籤」,相應的,小女孩的第二次考試依舊沒有及格。

家長給孩子貼的「標籤」,不僅僅只是一句評價,還像是一個被限制了高度的「籠子」,它告訴了孩子能到達的高度有多高,那些巔峰你永遠不可能到達。這些被貼上「標籤」的孩子,也就放棄了努力的念頭,相信自己沒有能力,自己不是能站在巔峰的那個人,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常說的話就是「真笨」、「天天上學啥都不會」、「你也就這塊料了」等等,父母們把可能把這些話視為對孩子的一種激勵,想讓孩子下次做的更好,殊不知,這種錯誤的激勵法,正在起反向作用。

l 「標籤效應」是把雙刃劍,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關注和幫助,而「標籤」是具有定性導向性的,頻繁地、過早地就給孩子貼上標籤,孩子的潛意識中會將這些評價納入自我認同中,會自然而然地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標籤」也像是一把雙刃劍,是分為正和反的,若是能好好地利用標籤的正向作用,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1、給孩子貼「正面標籤」,孩子更易成功

孩子在未成年階段,是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性格形成和培養的最佳階段,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中,孩子的經歷和接觸到的人,都會給對他的價值觀的形成帶來影響。

若是父母常常告訴孩子:「你真是個好孩子」,或者是「你就是塊好學生的料」,孩子則會從內心深處相信自己真的可以,相信自己本來就應該是站在巔峰的那個人,讓孩子培養自信心。


除了自信心外,為孩子貼上「好孩子」的表現,會對孩子道德感、責任感的形成有益,會讓孩子往好的方面發展,成為一個擁有高尚品質的人,更容易成功。

2、給孩子貼「反面標籤」,孩子會越來越自卑

絕大部分的父母在給孩子貼上「反面標籤」的時候,只是一時的衝動,並不是真的不相信孩子,只是為了想激發孩子的好勝心,想讓孩子下次更努力,所以才會說出「笨蛋」、「你絕對考不上大學」這種話。

除了在家中數落孩子外,有些家長還喜歡在外人面前數落孩子,說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家長是為了聊天打趣,但這些話早已經深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經常遭到數落的孩子,會無法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越來越不相信自己,會頻繁的質疑自己,不能直面困難,遇到一點挫折就立馬認輸,變得自卑又敏感,久而久之則會影響到性格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l 錯誤的激勵法不可取,貼「正面標籤」的孩子才會更優秀

1、不給孩子設置條框,孩子才能自由發揮

怎樣給孩子貼「標籤」,貼什麼樣的「標籤」,也是需要家長仔細衡量的,家長要正確客觀的孩子與「標籤」之間的關係,在給孩子貼「標籤」時,不能盲目誇大吹捧,更不能強力打擊,不公正客觀的「標籤」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無益的。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是「引導者」的身份,而不是「決策者」的身份,不要給孩設置過多的標準和條框,而是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可行的目標,這樣孩子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水平。

2、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多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人的潛力是有限的,但限度是無法衡量的,通常情況下我們並不知道自身潛力有多大,只有不斷地去激發,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


孩子也是同樣的,每一個孩子都像是一個寶藏,家長要慢慢地去發掘,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讓孩子相信自己,充滿自信和動力,有直面困難的勇氣,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3、多與孩子溝通,尋找合適的貼標籤時機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家長想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就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詢問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地對孩子的想法做出回應,分享自己的觀點,可以讓孩子參考。

貼「標籤」,要注意的有很多,包括方式、類型和時機,把握好時機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才可能事半功倍,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

例如:當孩子作業得了「優」,家長可以說:「兒子真棒,這字寫得,下次一定是優+」,在基礎上鼓勵、表揚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支持的態度,那麼下次一定會做的更好。

相反,若是孩子在犯了錯誤時,家長也要視情況而定,不能盲目地去誇讚、暗示,這樣反而會助長孩子的錯誤,不能讓孩子真正地從根源上認識到原因所在,只會向反方向越走越遠。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隨著經歷的事情不斷增多,也會不斷成長,不斷被他人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則是父母給予的「標籤」。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要為孩子照亮前方的路,在合適的時機,準確地為孩子貼上正確的「標籤」,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PJxW4BMH2_cNUgU7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