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看什麼叫「B肝治癒」?B肝治癒新概念

2020-03-31     肝博士

許多疾病在醫學是上不可能或者是很難完全治癒的,B型肝炎就是這樣一種疾病。因此,醫學上就出現了一個詞:臨床治癒(Clinical cure)。在上個世紀,還沒有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的時候,對於因B型肝炎而住院的患者,只要臨床症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在出院的病歷首頁上我們醫生就會在「臨床治癒」的選項上打個「√」。這例病人就算「臨床治癒」了,不管他體內的病毒是否消失。

現在,隨著干擾素及核苷(酸)類藥物的廣泛應用,B肝病毒終於可以在藥物的抑制下無法猖狂複製,甚至還可能從血液中消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定義B型肝炎的治癒呢?

我國2015年版《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定義:B型肝炎的臨床治癒是指「持續病毒學應答且HBsAg陰轉或伴有抗-HBs陽轉、ALT正常、肝組織學病變輕微或無病變。」這種臨床治癒比上個世紀的臨床治癒更進了一步,不僅要求肝功能恢復正常,而且還要求持續的HBV DNA檢測不到。

近年來,國際上一些專家提出了B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癒的一些新概念:完全治癒、功能性治癒和部分治癒[1, 2]。

完全治癒(Complete sterilizing cure或Absolute cure):是指患者在治療後HBsAg檢測不到,HBV DNA清除,包括cccDNA及整合DNA的清除。

但是,就目前現有治療手段而言,HBV感染完全治癒尚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有研究顯示,HBsAg消失10年後,約14%的患者肝臟中仍可檢測出cccDNA[3]。因此,可以解釋一些HBsAg陰性、抗HBs陰性或陽性、抗HBc陽性的者(既往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者)在使用抗腫瘤藥物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時發生的B型肝炎再激活現象。

功能性治癒(Functional cure):是指有限療程停藥後HBsAg消失,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學轉換,血清中HBVDNA檢測不到。

這種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功能性治癒和我國2015年版《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定義的B型肝炎臨床治癒是一致的。研究顯示,經干擾素類藥物或核苷(酸)類藥物治療後獲得HBsAg消失或血清學轉換的B肝患者停藥後疾病復發的風險低,肝細胞癌發生的風險顯著降低。而且,HBsAg消失或血清學轉換髮生早的患者預後更好。

儘管目前的藥物治療可以達到這種B型肝炎病毒感染「功能性治癒」的比例都沒有超過10%[2, 4],但近幾年各國指南都把這種「功能性治癒」作為一種最滿意的B型肝炎治療目標。經過醫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確有一些病人達到了這一目標。

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努力研製的一些新藥,也是希望幫助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達到這一目標的[2, 4]。

部分治癒(Partial cure):是指停藥後血清HBV DNA持續檢測不到,但血清HBsAg仍可檢出。

這種「部分治癒」就是屬於那些經過治療後達到HBeAg血清學轉換和持續HBV DNA檢測不到幾年以上,但HBsAg沒有被清除,停藥後沒有復發的那些患者。這也是抗病毒治療的目標之一。

參考近年來的文獻[1, 2, 4],我將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這3種治癒概念歸納為一個表,共供大家參考。

表1. B型肝炎病毒感染3種治癒目標的鑑別

References

[1] Block TM, Gish R, Guo H, et al. Chronic hepatitis B: what should be the goal for new therapies. Antiviral Res. 2013. 98(1): 27-34.

[2] Lok AS, Zoulim F, Dusheiko G, Ghany MG. Hepatitis B cure: From discovery to regulatory approval. J Hepatol. 2017. 67(4): 847-861.

[3] Chu CM, Liaw YF.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B viremia after spontaneous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oclearance in hepatitis B carriers. Clin Infect Dis. 2012. 54(1): 88-90.

[4] Lok AS, Zoulim F, Dusheiko G, Ghany MG. Hepatitis B cure: From discovery to regulatory approval. Hepatology. 2017. 66(4): 1296-131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7FvMXEBiuFnsJQVE9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