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進城買房,農村的房子沒人要?明年起,農村有4類房子或被拆除
走出農村,進入城市。這是千萬個農村年輕人最實際的理想。為什麼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一定要離開農村,難道說城市的環境更好,空氣更香嗎?並不是,但不得否認,我國廣大農村的現有資源、就業機會確實留不住年輕人。就拿教育資源為例,農村的教育條件和城市的教育條件之間的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這可是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所說過的原話。
劉強東曾拿自己小時讀書的經歷回憶道「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我的任課老師是小學二年級的學歷。」雖說這段話的時代背景是幾十年前,但現如今農村和城市的距離還在拉大,源於此,他建議自己手下的員工至少要在老家地級市買一套房,這樣就能把孩子送到城裡的學校讀書,讓他們的孩子和城裡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線上。
農村人進城,也是新時代下的一種人口轉移趨勢,但城鎮化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國目前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在44.38%左右,大概有超過6億人擁有城市戶籍並且擁有了產權住房。如果從常住人口角度來算,我們的城鎮化率在60.6%左右,兩個數據之間大概相差2.27億人。簡而言之,這2.27億人雖然常年住在城市,但截至到目前還沒有在城裡買房。
這裡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些城市常住人口遲早要做出一個選擇,要不然就努力在城裡買房,再把戶口也落到城裡,徹底成為新城市人口,要不然就打拚幾年,再回到農村的廣闊天地。因為房子隨人走,哪裡有房,哪裡才有家。如今,農村住房相關的管理制度也越來越細緻與規範,很多農村人一旦進城買房了,農村的房子就沒人要?明年起,農村有4類房子可能要被拆除了!這一點還請生活在城市裡的農村人知曉。
第一類:無後人繼承的農村住房
在農村,後繼無人的情況有很多,一種是丁克家庭,也就是沒有生育子女,還有部分家庭由於當時農村生活和醫療條件落後,生下來的孩子不幸夭折,再者就是沒有結婚的單身人口,同樣膝下無兒無女。但人都會老去,當他們百年以後,留下來生前的房子將會無人繼承,人不在了剩下的房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就會拆除掉,房子下面的宅基地村集體將會重新收回再分配。
第二類:閒置過久的破損危房
進城的農村人有兩種生活狀態:一種人雖說也常年在外務工,但每到年關還是要回到農村休養過節,農村的房子還是會修繕打理,這樣的住房還是屬於農民個人所有,不得擅動。還有很多農村人舉家搬到了城市生活,從今往後不會再回到農村居住,但房子需要人氣,年久無人打理修繕就會破損成為危房,這樣的房子不能住、沒人要,還存在安全問題,最後就會被拆除。
第三類:占用耕地建蓋的房子
耕地不能用於建房,這一點國家早就明文規定過。但是,在過去農村不乏亂占耕地建房的現象,有些不懂的村民覺得有塊耕地位置不錯,就計劃在上面建房,為了徵得全村人的同意,甚至還挨家挨戶找人簽字同意,認為這樣就萬無一失,其實這種做法仍然無法改變耕地不能建房的事實,因為這屬於違規違法建築,一旦被發現,還是無法逃脫房子被拆除的結果。
第四類:不符合「一戶一宅」的規定
農村土地改革以後,國家就提出了「一戶一宅」規定,就是一家住戶,只能擁有一戶住宅。這項原則主要為了避免農村出現亂占土地、多建房的現象,同時還為了維持村集體土地使用的公平,所以,任何不符合「一戶一宅」要求的房子,都會被拆除,從而把多占用的宅基地重新交給村集體。
人在一種生活環境下持續過久,就又渴望另一種生活環境,尤其是在城市的水泥森林裡待太久,就會感覺到焦慮、煩躁,無奈早已離農村的故鄉遠去,無法再回到過去,回到渴望中的藍天凈土。筆者想要告訴你們,現在後悔還來得及,即使戶口已經不在農村了,但只要在農村老家還有完好的房子,這套房子的繼承權仍然歸你,若想最大限度的留存,還可以花點成本,在不改變房子的主體結構下進行加固修繕,給自己留下最後一方向往的世界。
各位看官是否贊同筆者的觀點,支持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yy08XMBLq-Ct6CZ1M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