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電影中的槍戰類型片,很多觀眾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暴力美學」的代表導演吳宇森。在1986年憑藉《英雄本色》的成功,吳宇森和周潤發重新定義了香港電影。吳宇森作為邵氏傳奇導演張徹的弟子,他將張徹在武俠片中男人的熱血暴力,帶到了現代槍戰電影中。這種充滿創意的組合,讓香港電影在動作片和喜劇片之後,再次找到了另外一張屬於香港電影的名片。在《英雄本色》之後,吳宇森和周潤發又相繼合作了《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經典黑幫槍戰動作片。隨著吳宇森的成功,黑幫槍戰動作片成了香港電影最有活力的類型片之一。
而隨著吳宇森和周潤發等一眾香港功勳電影人,相繼前往好萊塢發展,香港電影也逐漸進入了一個衰退期,槍戰動作片作為香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未能倖免。但是在1996年前後,後香港電影時期的一個重要電影公司,銀河映像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這個電影公司由香港無線電視台起家的杜琪峰領銜,又有一批如曾經導演過周潤發主演的電影作品《和平飯店》的韋家輝,有專注黑色電影的奇才導演游達志。這些人的相互作用,共同合作,形成了香港電影近20年來,極具風格的銀河映像系。而充滿巧合的是,《和平飯店》是周潤發去好萊塢發展之前,主演的最後一部香港電影。
銀河映像系在近20年的發展中,以產量高,質量穩定而著稱。杜琪峰的影片創作思路和同時期香港藝術電影的代表王家衛導演有很大區別,王家衛講求慢工出細活,沒有靈感就等。而杜琪峰則有一整套的創作思路和班底,他的影片中的演員很多並不是頂級的巨星,但是個個都是演技派,老戲骨。如任達華、劉青雲、黃秋生、吳鎮宇、林雪等便是杜琪峰影片中經常出現的香港演員,這些演員雖然不是同時代的頂級巨星,但是每個人都是演技派的代表。
在1999年,銀河映像迎來了他們電影事業的第一座巔峰,這一年由銀河映像的大當家杜琪峰執導的《暗戰》、《槍火》、《再見阿郎》,無論是在商業上,還是在藝術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特別是《槍火》這部僅僅拍攝了19天,投資僅有250萬港元的槍戰片,為香港的槍戰類型片迎來了一個新的輝煌和巔峰。
《槍火》是杜琪峰風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部從角色上沒有絕對主角的電影,但是在內涵上,卻十分統一的,向觀眾講述了一種叫做男人情懷的東西。在一場場槍戰,在一個個不同角色的對立里,觀眾們從餘音繚繞的槍聲中,從煙雲繚繞的槍火里,看到了一種叫做男人情懷的東西,這裡面有忠肝義膽,有江湖義氣,也有大男人立於當世的無奈,無法擺脫宿命的悲涼。
杜琪峰將影片的故事處理的十分簡潔,幾乎略去了所有可以略去的劇情。影片中的人物也很少有沒必要的對話,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表情。雖然整部影片劇情簡單,人物眾多,但是每個角色的個性卻非常的鮮明。這一方面得益於這幫香港老牌演員的嫻熟演技,一方面也得益於杜琪峰導演對影片氛圍的掌控能力。
黃秋生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阿鬼,是社團中(黑幫組織)曾經的骨幹力量,曾經尖沙咀的風雲人物,外號人稱「鬼見愁」。他曾經是社團龍頭文哥的得力助手,現在表面上是一個理髮師,但是在社團有需要的時候,他也必須挺身而出,因為這是社團的規矩。一旦成了社團的人,就要一輩子為社團服務。
影片的核心故事,是龍頭老大文哥遭遇刺殺。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文哥召集阿鬼等人,組成臨時護衛小組。而這個小組中的成員之間,有的成員已經是舊相識,但是有的成員則是通過這次任務第一次接觸。阿鬼是整個小組的組織者,領導者。除了阿鬼之外,另有張耀揚扮演的阿麥,吳鎮宇扮演的阿來,林雪扮演的阿肥,以及呂頌賢扮演的阿信。
幾個人在保護文哥的過程中,通過幾次生死大戰的經歷,漸漸的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杜琪峰用阿鬼和阿來兩個人的衝突,向觀眾解讀了「不打不成交」這句古代用來形容男人情感的諺語。在他們接受任務之後,在一個夜晚的小巷裡,突然遭到襲擊。阿來不顧阿鬼的告誡,急躁的追向敵人,但是在擊退殺手後,阿鬼等人帶著文哥迅速離開現場。阿來回去後,因為阿鬼不顧他的死活而離開,對阿鬼拳打腳踢。
但是老練持重的阿鬼並沒有因此而發作,他反而利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阿來解決了他地盤上的麻煩。後來阿來知道這些事情後,和阿鬼一笑泯恩仇,展顏笑夙願。
因為幾個人的通力合作,他們很快通過兩次極具風格化的槍戰,找到了殺手集團,並最終查明了事情的真相。而這個幕後刺殺文哥的黑手,就是他們社團中德高望重的叔父輩人物肥祥,肥祥曾經跟著文哥的父親,從一個字花檔做到了一個字頭。但是最終他因為嫉妒,而背叛了整個社團。而扮演肥祥的演員,便是著名導演王晶的父親王天林,同時王天林還是杜琪峰的恩師,兩個人曾經一起合作執導了83版的《射鵰英雄傳》。
在槍戰場面的處理上,杜琪峰一改往日香港電影中槍戰場面的處理辦法。他將吳宇森槍戰動作片的「動」,改為了「靜」。杜琪峰槍戰場面的「靜」不僅表現在人物的動作和表情上,也表現在角色的冷靜態度上。例如本片中有一場和殺手頭目的終極狙擊對決,阿麥和殺手相互冷靜的狙殺對方。他們的狀態不像是兩個人在決鬥,而更像是兩個高級別的棋手在對弈一樣。他們的境界,在於他們在以命相搏的過程中,還能夠因為沉侵在自己熱衷的事業里,而樂在其中。
然而影片故事的最終高潮發生在最後的20分鐘里。觀眾們本以為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這幾個兄弟的感情,卻因為男人都會犯的錯誤而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杜琪峰的影片中的宿命論和大男子主義都充滿了傳統思想的色彩。而這部影片也很好地利用了「紅顏禍水」這個情節。阿信在接送大嫂的過程中,經不起大嫂的誘惑,而和大嫂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這件事情,在他們完成任務之後,被文哥的弟弟阿南知道了。
因為社團的規矩,阿鬼不得不殺了阿信。這就引出了本片的終極命題,也是杜琪峰導演對男人情義的一個終極拷問。在殺死朋友和自救當中,男人應該何去何從,是遵從江湖規矩還是兄弟情義。這是盤桓在男人之間,千百年的一個命題。在組織和個人的忠義之間,在由朋友到對立的你我生死抉擇之間,應該何去何從?
在這點上,杜琪峰導演將義和信串聯在了一起。這五個人也因為有信有義,而度過了他們的情感難關。何為兄弟,同生共死,信義為先就是兄弟。這五個剛剛同生死,共患難之後的兄弟,再次用他們的默契,保住了阿信的性命。這個橋段的設計里,杜琪峰導演並沒有將劇情明朗化,他是用了多個懸念,將觀眾引入了他設計的那個男人之間的情感氛圍里。杜琪峰導演通過這部影片的槍火,讓觀眾們好好的感受了一把久違的男人情義。
在這部影片中,影迷們似乎又看到了「小馬哥」,看到了張徹影片中的大俠,看到了香港經典電影中的兄弟情懷,也看到了香港槍戰類型片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