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0億元地標被拍賣背後:母公司從昔日化工業龍頭走向破產

2023-11-03   南都周刊

原標題:廣州10億元地標被拍賣背後:母公司從昔日化工業龍頭走向破產

本文自南都·灣財社。

采寫 | 南都·灣財社見習記者 彭樂怡

攝影|南都、N視頻記者 張志韜 黎湛均

歷時兩個月,地標廣州圓項目拍賣結束。11月1日下午,廣州圓項目母公司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股票代碼:002002)方面律師向南都·灣財社表示,已有一些意向投資人,最終會評選出一家,但今年內不一定能完成評選。

今年2月24日,因自身多筆債券到期違約引發債務危機,經營基本停滯,鴻達興業申請破產清算。10月12日,因子公司烏海化工停產檢修超過2個月,並已向法院申請破產等事宜,鴻達興業股票自當日開市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 鴻達」。

鴻達興業曾經豪氣輝煌,斥資10億元築起地標廣州圓,如今卻債務纏身、業績下滑、股價暴跌,進入到破產清算階段。

著名地標一年前就曾被抵債

8月31日,著名地標建築廣州圓開發商鴻達興業集團發布了破產重整意向投資人預招募公告(以下簡稱「預招募公告」),招募時間為8月31日至10月31日。鴻達興業集團資產含兩大上市公司、廣州圓及若干土地,其中廣州圓地標最為人熟知。

11月1日下午,南都·灣財社記者致電鴻達興業集團方面律師,工作人員回復稱:「現在有一些意向投資人報名,後續還有內部評選、報告法院、報告債權會議等流程,不一定會對外披露。最後會確定一家投資人,今年不一定能完成。廣州圓建築是以拍賣方式處置的,不管是拆掉還是更改用途,處置方式要看投資人的意向。」

兩個月來,南都·灣財社持續關注廣州圓拍賣情況。9月27日,南都·灣財社記者查詢阿里拍賣平台發現,鴻達興業預招募項目已有超1500的圍觀人次,但意向人數仍為0。一名拍賣行業人士解釋:「意向投資人需繳納保證金500萬元,這也是一筆大額的流動資金,所以一般會在最後關頭才出手。」到10月末,平台顯示的圍觀人數超過5000人次,意向人數飆升至40餘人。

這並非廣州圓第一次被拍賣。2022年4月13日,廣州農商銀行在中拍平台發布擬轉讓債權資產推介,其中鴻達興業集團是排第一的債務人,廣州圓就在抵押物名單上。不過當日晚間,該拍賣信息又被刪除了。

廣州圓大廈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商務區,屬於白鵝潭沿江總部經濟帶。因其色彩和獨特造型,被網友戲稱為「土豪圓」,也曾被網友評為「中國十大最丑建築」。廣州圓建設工程歷時三年、總投資高達10億元,總建築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整體外觀為金色圓環結構,高138米,共33層,有23米大懸挑,47米多層大跨度。

廣州圓建築的設計靈感是廣東塑交所的開市銅鑼和廣州市南越王墓的古玉璧,但因其金光閃閃的圓環外觀,許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銅錢。廣東塑交所曾懸賞10萬元為這棟建築公開徵名,最後定名為「廣州圓大廈」。廣州圓兼具超甲級寫字樓和商業兩大功能,但作為寫字樓,其地理位置常被詬病太過偏僻。離大廈較近的地鐵站是廣州8號線寶崗大道站,距離大廈還有6.8公里。

南都·灣財社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除了鴻達興業集團和廣東塑交所,目前辦公地址在廣州圓大廈內的企業還有中躍建設(廣東)有限公司、廣州祺豐運輸服務有限公司等,還有不少已經註銷的小微企業。

債券違約引發債務危機,疊加巨額欠債

廣州圓被拍賣,是因為其母公司鴻達興業集團面臨破產清算。2023年2月24日,廣州中院裁定受理鴻達興業集團破產清算申請。預招募公告顯示,鴻達興業集團是國內大型化工能源產業集團。因自身多筆債券到期違約引發債務危機,目前經營已基本停滯。

鴻達興業破產清算案意向投資人預招募公告截圖。

2020年底開始,鴻達興業集團債務危機初顯,首次違約的債券是「20鴻達興業SCP001」。根據上海清算所公告,「18 鴻達興業 MTN001」「19 鴻達興業 MTN001」「20 鴻達興業 SCP001」和「20 鴻達興業 SCP002」等四期債券已發生實質性違約,合計違約金額為43.98億元。

除了債券違約,鴻達興業集團還欠下金融機構巨款。2月24日,集團主要子公司鴻達興業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中稱,截至2023年1月31日,公司逾期借款金額合計約52.28億元,其中已逾期或未到期已違約的借款總額為45.58億元,應付未付利息、違約金6.7億元。

上述在回函中披露的逾期債務還引來深交所關注。3月14日,深交所對鴻達興業下發了監管函,其中提及,鴻達興業在回函中披露已逾期未償還的借款額為52.28億元。經核實,公司僅在2022年4月30日披露的《2021年年度報告》中列示,已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總額為30.4億元,其後未再披露逾期借款信息。

種種債務疊加,鴻達興業無力償還,於是直接向法院申請了破產清算。

證監會「風險警示」, 降為「ST股」

進入10月,鴻達興業的破產之路仿佛按下了「加速鍵」,公司發布一系列公告,均與子公司破產重整、股票交易異常波動、轉債停牌有關。

10月21日,繼母公司鴻達興業申請破產後,其重要全資子公司內蒙古烏海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烏海化工」)向法院申請的破產重整也被裁定受理。公司公告稱,烏海化工資產無法清償債權人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較高的重整價值和可行性。截至2023年3月底,烏海化工應當返還債權人支付的預付款6894萬元和利息517.03萬元。

近年來,鴻達興業業績出現大幅下滑。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鴻達興業營收為19.5億元,同比下降24.52%;歸母凈利潤虧損4.76億元,同比下降270.81%。2022年鴻達興業營收為48.22億元,同比下降26.07%;歸母凈利潤為3億元,同比下降64.78%。

鴻達興業出現虧損與子公司烏海化工停產檢修有關。財報顯示,烏海化工生產聚氯乙烯(PVC)、燒鹼等基礎化工產品,也是鴻達興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根據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報告,2023年上半年,烏海化工營業收入為8.61億元,凈利潤虧損2.21億元。烏海化工出現大幅虧損的原因是公司的PVC、燒鹼及電石生產裝置停產檢修已超過2個月,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累計預計將超過3個月。

因子公司停產檢修,鴻達興業還曾於8月被深交所下發關注函,但彼時公司還回應稱停產檢修不影響生產經營活動,且不存在3個月內不能恢復正常的情形。9月22日,公司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於9月14日被證監會立案。

10月12日,因子公司停產檢修、申請破產等事宜,鴻達興業股票自當日開市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 鴻達」。降級為「ST股」後,鴻達興業股價下跌,交易價格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12.00%,可轉換公司債券交易價格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 30%。

鴻達興業11月2日截至午盤股價。來源:同花順。

鴻達興業重整意向投資人預招募已落下帷幕,卻未知花落誰家。一位拍賣行業內人士曾向記者表示:「這種拍賣並不是價高者得,他們要找的是能夠拯救公司的人。最好也是產業鏈上下游的,能夠幫助盤活公司已有的資源。拍賣主要目的是恢復生產和保障就業,屬於比較複雜的項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