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
表決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
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民小生了解到,
這是我國首次 就
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專門性法律。
都有哪些看點?
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共8章、72條。 具體分為:總則、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保障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
主要包括明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定位、原則和管理體制,系統規定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維護和管理相關制度等內容。
看點一:
將殘疾人、老年人作為重點保障對象
根據此前國務院頒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規定,無障礙受益人群為「殘疾人等社會成員」。此次新出台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一大突出亮點就是擴大了受益群體。
總則第一條明確立法目的為「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有2.67億。國家衛健委數據測算顯示,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數量龐大的老年人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點受益群體之一。
首都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廖娟認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明確將無障礙環境建設保障重點規定為殘疾人、老年人,在制度設計、標準確立、建設要求等方面,緊扣殘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體現了鮮明的特點,並回應了很強的現實需要。
「及時出台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進一步健全殘疾人、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制度機制,充分體現國家和社會對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關心關愛,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主任石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明確:「無障礙環境建設應當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遵循安全便利、實用易行、廣泛受益的原則。」
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院長邵磊認為,此次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明確將無障礙環境建設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有利於最大限度提升無障礙環境的包容性。
看點二:
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石宏介紹,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過程中,始終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完善解決問題的理念、思路和舉措。
在無障礙社會服務方面,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圍繞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司法訴訟仲裁、公共運輸、教育考試、醫療衛生、文旅體育等場景下的無障礙服務分別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
比如,規定公共服務場所涉及醫療健康、社會保障、金融業務、生活繳費等服務事項的,應當保留現場指導、人工辦理等傳統服務方式。
與殘疾人、老年人相關的服務機構應當配備無障礙設備,在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方面提供無障礙服務。
同時,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還新增應急避難所提供無障礙服務的義務性規定,以及完善殘疾人使用服務犬的相關規定。
就公眾關心的商品說明書特別是藥品內置說明書字體過小等問題,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完善藥品標籤、說明書的管理規範,要求藥品生產經營者提供語音、大字、盲文、電子等無障礙格式版本的標籤、說明書。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全國人大代表王永澄建議加強大字版教材的出版和供應,滿足低視力學生的需求。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定,國家鼓勵教材編寫、出版單位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實際,編寫、出版盲文版、低視力版教學用書,滿足盲人和其他有視力障礙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編寫、出版盲文版、低視力版教學用書,是事關視力障礙孩子未來發展的大事。」 中國助殘志願者協會會長呂世明建議,要在確保教材質量的同時,全方位全系統促進教材內容和無障礙呈現方式相統一,實現相得益彰。
看點三:
增加稅收激勵措施,
完善體驗試用等監督機制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設保障措施專章,對「開展無障礙環境理念的宣傳教育」「制定或者修改涉及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標準」「建立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領域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此外,這部法律明確提出:「國家通過經費支持、政府採購、稅收優惠等方式,促進新科技成果在無障礙環境建設中的運用,鼓勵無障礙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研發、生產 、應用和推廣,支持無障礙設施、信息和服務的融合發展。」
在監督管理方面,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強調,殘疾人聯合會、老齡協會等組織根據需要,可以聘請殘疾人、老年人代表以及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進行監督。
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研究人員丁鵬認為,「邀請殘疾人、老年人等受益群體和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親身參與設計、評估等環節,有利於推動無障礙設施從有到好、從能用到好用。」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多領域、多部門、多主體。只有各方面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各環節有序貫通、各要素系統連接,才能建設設施齊備、功能完善、信息通暢、體驗舒適的無障礙環境。
石宏表示,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總結吸收實踐經驗,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全要素、全鏈條、全場景作出系統規定,覆蓋規劃、設計、施工、驗收、使用、維護、管理、監督等全過程,並區分未來新建和以往既有,統籌考慮地區城鄉差異,推動社會各方面共同發力,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新華社、新華視點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