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網紅大蝦,前面有8千多桌。想看西湖爬長城,先找到隊尾再說。想回趟家,高鐵搶票系統會教你做人。
旅行路上,等待最磨人,因為朋友圈時刻提醒,你正錯過整個世界。
但是,世界上有一個地方,能讓人等得心甘情願,等得意猶未盡。
這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新加坡樟宜機場。
它已連續7年被評為「世界第一」,毫不誇張地說這個機場算是新加坡的國寶。
你看,卡達那麼有錢那般奢華,也就在多哈機場擺只玩具熊,但新加坡人卻在新開的航站樓里掛進一道瀑布,而且是全球最大的。
靠在欄杆旁,你可以免費享受全方位水霧洗頭服務。你聽,水聲多麼澎湃,早起趕機的喪心情,瞬間就被轟走。
網紅城市的夜裡必定有燈光秀,網紅機場同樣也有同類爆款。晚上7點半後,每半小時,走一波燈光秀。趕夜機的朋友,再也不用光拍停機坪。
圖 / 張小樂
從十年前開始,樟宜機場就在製造爆款的路上狂奔。
T1航站樓,1216滴閃閃發亮的金屬雨滴,製造一場場熱帶雨的飛舞效果。在強勁的空調里,也能給你穿梭熱帶雨林的feel。
T4航站樓,一座專為廉價航班設計的航站樓里,塞進世界最大的動態雕塑。憑著比人造衛星還複雜的編程量,一群半噸重的金屬胖子,拗出蘭花盛放的輕盈幻覺。
T4里各種世界各地藝術家創作的雕塑。
今年,這座機場早已不滿足模擬的藝術品,要玩就玩真的,真的大的瀑布,真的大的熱帶叢林。
如果你來了不喊OMG,算我輸。
你下飛機那一刻,直接決定你對陌生城市的第一印象。
曾經,廣州白雲機場的抵達通道,因沒有「廣州歡迎你」而被人詬病許久。
而在樟宜機場,你能感受到鋪天蓋地的「洗腦」攻勢,給你推銷「花園城市」。
賣樓的最多給你塞卡片,賣城市的可是在玩命地造花園。這個機場擁有蘭花園、蝴蝶園、向日葵園、仙人掌園、夢幻森林谷等等,媲美城市裡的植物園。
蘭花是新加坡的國花。除了隨處可見的蝴蝶蘭,你還能看見機場獨有的樟宜石斛蘭。晚上睡不著,你可以溜進蝴蝶園裡數蝴蝶,凝望一隻鳳尾蝶的破繭。
在這座機場裡,每一朵花都是真的。看見10多米高的大樹,不要懷疑,那也是真的,「花園城市」就是這麼剛。
如果你沒去過樟宜機場過夜,不要說自己飛行經驗豐富。
每個航站樓都設置了專門補覺的區域。這裡的椅子更寬,更長,更符合人體力學。
為了你睡得更香甜,地板上鋪有厚地毯吸音,角落放置流水裝置,不會一直是叮叮噹噹的拖車和高音煩人的廣播。
角落裡擺放成排名牌按摩椅,有全身按摩,也有腿部按摩。不用掃碼,沒有限時,免費使用。
星耀樟宜開幕後,樟宜機場變身成「世界網紅綜合體」。
全新加坡首家美國網紅漢堡店開業,引來當地美食主播輪番親測,看看要排多久才能吃上一口。
寵物小精靈專賣店,日本以外的首家。151款寵物小精靈玩偶,不建議你帶小孩過去,怕你買到破產。
新加坡機場特別版的皮卡丘公仔。
菲律賓搖搖薯條、韓國芝士棒和魚板、口感似黑松沙示的現調飲料……各種饞人的亞洲美食,24小時營業,等你來開箱。
菲律賓國民薯條Potato Corner。圖 / @Nihao
除了槍和毒品,樟宜機場可以買到你所需要的所有東西。世界各大品牌都在機場裡面設專櫃。奢侈品、化妝品、煙酒、糖果等等,應有盡有。
這樣的網紅景點,這樣的獨一無二店鋪,東西肯定賣得貴吧?
不,偏不。天價牛肉麵的事絕對不會發生在樟宜機場。
樟宜機場肉骨茶的價格約為42元人民幣,放在廣州的東南亞菜餐廳,僅屬中等水平。
按照機場的管理規定,同一件商品如果在樟宜機場裡買貴了,店家要雙倍賠償差價。
想買肉鬆、肉乾做伴手禮的朋友,你們不用再拎著大包小包穿梭市區。
這座機場,能把你的候機時間安排得明明白白。
停留2-3個小時,五步一拍照打卡點。自拍,閨蜜照,女友挑剔反覆拍,總有一個打卡點適合你。
帶小孩的旅客,除了逛花園外,還可以去兒童遊樂場。據說,那條4層樓高的滑梯,專治飛機晚點小孩哭鬧。
T3里的4層樓高滑梯。
新航站樓的奇幻滑梯將在6月中旬開放。
停留4-5個小時,你可以去看一場免費電影。24小時開放,座位底下有巨大空間放行李。
不喜歡文藝的,去娛樂區瞧瞧。那裡配備Xbox 360 Kinect遊戲,坐上炫酷似電競椅的沙發,朋友圈圖打著遊戲就get到。
超過5個半小時,將有免費市區遊覽,魚尾獅和牛車水都能看到。
每年超過6000萬旅客人次,經過新加坡樟宜機場。
許多人去新加坡旅遊,就是為了去逛新加坡的機場。
樟宜機場,就像普通班裡的尖子生,嚴重拉高了所有亞洲機場的平均水準。國內許多機場(例如,廣州白雲機場)恨得牙痒痒,卻還得乖乖去請教學習。
機場能轉機就好,為什麼還要把旅客的候機時間安排明白?新加坡,你搞機場,到底搞什麼飛機?
新加坡機場強大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害怕被拋棄的心。
論區位,新加坡處於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看似優勢突出,但風光都在海運上。在空中交通方面,泰國曼谷的位置,才是東南亞-太平洋地區的王者。雅加達和科隆坡的位置,也不比新加坡遜色。
論人口,新加坡是小國中的小國,人口僅560多萬,規模不及東莞或者佛山常住人口的一半。
論資源,713平方公里的島國,面積有限,自然資源很少,連淡水都指望鄰國的供應。
論旅遊,面積不到北京1/24,名勝古蹟幾乎沒有。問新加坡的朋友有什麼好玩,他們會推薦你去馬來西亞。
先天條件不足的背景下,新加坡怎樣才能後天補救?
今天的「尖子生」樟宜機場,來自一場半世紀前的「陰謀」。
上世紀70年代,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拍板建一個人人都愛的世界機場,甚至將「建機場」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新加坡屬於外貿驅動型經濟,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新加坡建機場,最初目的是截留一波去東南亞談生意的商務客,再種草一批到世界各地花錢的國際遊客。
當年,李光耀給這座野心勃勃的機場,親自圈了一塊地。
1975年,樟宜機場啟動建設。跨越半個多世紀,機場歷經5次擴建,依然沿襲李光耀最初的規劃。更難得的是,後來決策者始終「不忘初心」,不輕易改變當初的藍圖,一座一座航站樓地建下去。
樟宜機場的T1,當年按接待1000萬人次旅客來設計。投入使用的5年後,旅客吞吐量達到設計容量的八成,樟宜機場立即動手建T2。
一座拼搏的城市,絕不會停下自我完善的步伐。在新航站樓啟用不久後,新加坡立即著手改造舊樓。樟宜機場的T1,至今運營30多年,依然絲毫不遜色國內最先進的機場。
在規劃設計中,樟宜不追求航站樓造型高大上,而是堅持「旅客至上」。
在技術上,樟宜機場沒有走得最前。但細節體驗上,卻總能更勝一籌。
例如,T4全自動登機系統正式啟用前,找來一群老人家去測試,看看智慧型手機都玩不溜的人們,自助託運行李會不會有困難。
受各種外來因素影響,國內新建機場往往過分追求航站樓外觀和造型,將機場作為形象工程,甚至政績工程,而忽略旅客關切的細節。
深圳機場T3在正式使用後的半個月內,曾試過外面下暴雨,裡面下小雨。
在機場落成後,才發現這樣那樣的缺憾,比如旅客走去登機口,要時刻做好拖行李去長征的準備。
國內城市的規劃總是大氣魄,動輒「百年大計」,但真正落實不爛尾的藍圖,又有多少?建好後繼續花心思精進的,又有多少?
修建航站樓好貴,動輒上百個億,樟宜機場哪來這麼多錢?
答案是,自己掙的。
機場收入通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航空性收入,飛機停在你的機場裡,收個廊橋使用費、停機費;另一部分是非航空性收入。
國內機場大多靠政府補貼和航空性收入。前幾年有個統計,中國內地超過6成的機場虧損,尤其是航班不多的小機場。
於是,國內機場往往把機場店鋪的租金定得高高的,店鋪再把快餐礦泉水賣得死貴,價格是外面的兩三倍,甚至十幾倍。非土豪旅客,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在機場裡消費。
樟宜機場在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裡排名第六。儘管升降航班超級多,但它的總體收入裡面,超過一半來自非航空性收入。說白了,就是外包商的管理費和商場店鋪的租金。
為了避免高租金帶來高單價,樟宜機場和店鋪一起承擔經營風險。
同樣大小的店面,經營範圍不同交的租也不同。快餐店租金便宜一些,奢侈品店相對貴一些。等店鋪賺到錢,機場再從店鋪的營運收入中抽取提成。
與此同時,機場一邊製造網紅景點吸引流量,另一邊提高安檢和通關速度。人們從排隊里省下的時間,可以用來慢慢逛商場,繼續買買買。
商鋪賺到錢,機場賺到錢,反過來就能「豪」給旅客。那些免費的電影、KTV、花園,都離不開前人的爆買。
你進到機場,不用擔心被人宰,還有各種免費服務,自然更樂意花錢,就像火鍋店門口的瓜子和修甲,你心情舒暢,多點盤毛肚又算什麼?
這樣,機場、商鋪、旅客的互惠互利之間,建立起良性循環。
北京首都機場的繁忙程度,排名全球第二。
2008年,北京辦奧運會,旅客人次比樟宜機場多一千多萬,但樟宜機場的收入卻能比首都機場多近20個億。
2015年,新加坡機場每名旅客平均花117元。相比之下,每名旅客對內地四大機場的貢獻只有43元,只比一杯星爸爸咖啡高一點。
樟宜機場這個國寶,不只自己有錢,同時拉動整個新加坡經濟。樟宜機場以及周邊航空港等產業,足足貢獻新加坡7%的GDP。
這哪是一座機場,恐怕是一座印鈔機吧。
樟宜機場無論怎麼優秀,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國家的珠寶。
寫這麼一篇種草文,是希望你有機會去新加坡現場拔草,更希望你在內地機場體驗到跟市區持平的物價。不用長途跋涉奔去登機口,更不用在飛機晚點時只能蹲牆角玩手機。
哪怕不是VIP,只是窮游背包客,也能從踏入機場那刻開始,感受到旅客應有的體面與尊重。
順便跟國內高鐵站說一聲,廣播的喇叭能換個不發出破音的麼?既然花了好幾個億,就不差那個喇叭吧。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那一座城合作諮詢QQ:3256736117 / 37949252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9q_msBmyVoG_1ZAH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