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駕駛意外頻發:過度營銷惹的禍?

2022-08-15     懂懂筆記

不要再吹自動駕駛了

「現在即便開了輔助駕駛,人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呀!」

近日,一輛小鵬P7在寧波的高架橋上發生追尾事故之後,不少新能源車主在網上建議,儘可能地少用、慎用電動汽車的輔助駕駛功能。

家住廣州的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透露,這幾天開車上高速,即便開著輔助駕駛,腳也要懸停在剎車踏板上,一有突發情況,就要全力踩下制動。每一秒鐘眼睛都要盯著前方,相比「純人工」開車,開了輔助駕駛似乎更累幾分。

然而,當問到「既然開啟輔助駕駛功能之後更累,為何不關閉?」的時候,姚先生下意識地一句回答,頓時讓懂懂筆記有些哭笑不得:「你不懂的,當成普通車去開,我花大價錢買了具備輔助功能的車不就虧了嗎?」

從車企到銷售都在吹「自動」

實際上,近期特斯拉在海外也因為「輔助駕駛」造成的事故而遭遇調查,不少造車新勢力都因為這項智能化功能而遭受詬病。眼看輔助駕駛的信任危機愈演愈烈,有「理中客」認為:輔助駕駛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無論行業還是市場,都理應該給予一定的包容。如果是因為幾起致命事故,而徹底否定新的技術路徑,就有點因噎廢食了。

但有網友指出,輔助駕駛系統之所爭議不斷,除了「道路安全無小事」外,更與車企過度吹捧、無度吹噓有關。有些造車新勢力為了賣車,甚至將有限輔助功能包裝成「自動駕駛」,一旦出了事故,輿論難免快速發酵。

可見,輔助駕駛被吹得越神,摔得就越狠。

目前,行業內普遍認可且量產車最高的自動駕駛級別為L2(輔助駕駛),即車輛能實現部分的自動化,但駕駛員要與系統一起控制汽車。那麼對於輔助駕駛,不同的車企在宣傳、推廣上,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呢?

在好幾家造車新勢力車企的官網上,懂懂筆記都看到在介紹輔助駕駛系統的頁面,赫然標著「自動駕駛」字樣,而且十分顯眼。反倒是處於「風口浪尖」的小鵬,以及傳統車企代表廣汽埃安,明顯標註著「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但無論官方是如何定義,在4S店等銷售終端,銷售顧問對於輔助駕駛系統的解釋似乎要更加寬泛,讓只能實現部分自動化、離不開駕駛者參與的輔助駕駛功能,被進一步默認為「自動駕駛」。

「反正自動駕駛概念就是一個筐,消費者任何需求,都可以往裡裝。」曾在一家造車新勢力品牌(深圳城市展廳)任銷售顧問的嘉俐回憶道,在入職的第一周,公司就會給新人培訓汽車、銷售相關的知識。

其中,有一節課程,專門講解輔助駕駛系統的實現原理、當前的發展階段。她坦言,包括她在內的大部分新人,最終只記住了輔助駕駛屬於「自動駕駛」分級之一。

「為了多賣幾台車,多賣高配版,最終銷售顧問都將輔助駕駛吹上了天。」例如,對於上下班通勤超過100公里、經常跑高速的用戶而言,銷售往往會說:自研「自動駕駛」系統,能幫助用戶「解放雙手」,大幅度減輕長途駕駛的疲勞。

至於周末經常舉家出遊的消費者,則更希望「自動駕駛」能處理路況信息,從而降低開車所需要的注意力,以便有更多精力,可以旅途中陪家人孩子聊天,「特斯拉車主開車睡覺的視頻,常常被當成案例,吸引用戶買輔助駕駛車型。」

如果是害怕泊車的女司機,車輛「自動駕駛」系統中的「自動泊車」功能,無疑能讓女司機泊車更加省心。至於「純路端感知」等暫未能實現的高階功能,沒關係,未來還有整車的OTA,讓車輛能常用常新。

總之一句話,買配備毫米波、雷射雷達、全棧影像解決方案的「自動駕駛」車型絕對不會錯。那麼,銷售人員誇大宣傳,將輔助駕駛功能吹成「自動駕駛」系統,難道不怕消費者提車之後,信以為真,解放雙手,產生風險?

「早有準備,顧客提車之前,銷售顧問會以『注意事項』的名義告知對方,開啟『自動駕駛』會有一定條件,比如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要隨時接管車輛。當然,有稍微較真的顧客摳字眼,要投訴銷售涉嫌虛假宣傳,但問題也不大。」

新能源車能否賣上價全看它了

嘉俐告訴懂懂筆記,且不說輔助駕駛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階段之一。即便消費者投訴到官方,銷售顧問通常也不會遭到處罰。畢竟,功能誇大宣傳,是銷售顧問的個人行為,可只要能夠多賣車,車企也不會幹涉。

除此之外,為了避免消費者向監管部門投訴,大部分車企宣傳「自動駕駛」時都留了一手。不少「自動駕駛」的宣傳頁面里,官方都會用不顯眼的灰色小字,給功能標註釋:不能完全代替駕駛員操控、不能完全應對交通環境......

一旦輔助駕駛系統發生事故,類似不顯眼的功能注釋,也能讓車企「甩鍋」更加有理有據。可令人費解的是,所謂「自動駕駛」概念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車企寧可冒著「被罵慘」的風險,也都要一捧到底?

可能很多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如今的「自動駕駛」技術,很多時候是用在了新能源汽車上。對於不少主機廠、新勢力品牌而言,新能源車是「自動駕駛」技術的最佳載體。

不過,新能源車企狂吹「自動駕駛」技術,背後的原因遠不止於此。

「你知道,新能源車的三大件是什麼嗎?」

聊及新能源車企將輔助駕駛功能吹噓成「自動駕駛」技術的話題,從事汽車相關技術研發工作將近十年張森(化名)饒有興趣地問了懂懂筆記一個問題。他給了個提示:傳統燃油車的核心技術壁壘,是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底盤。

然而,當懂懂筆記提出新能源汽車的三大件是「電池、電機與電控」時,他卻搖頭笑著說道,如今行業戲稱的新能源車三大件,是彩電、冰箱以及沙發——暗諷如今新能源車「刺客」盲目堆砌配置,抬高價格。

「這些亂象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是車企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核心技術壁壘並不算高,創新乏力。很多新能源車企,電池、電控以及電機,都是採購現成的解決方案,技術上的同質化,相當嚴重。」

寧德時代的電池、大陸的電控、方正的電機......企業採購上一套,然後只做「四大工藝」也能攢一台新能源車。

因此,張森指出,為了提高自家新能源車的市場競爭力,車企開始差異化造車。

「豪華,說白了就是拚命堆料,現在十幾萬元的自主新能源車型,豪華感都挺好。」但是,自主新能源車的高端化進程,也開始顯現出同質化、創新乏力的跡象了,「所以大家只能往輔助駕駛上使勁,想借智能化拉開彼此的差距。」

因此,有媒體報道,復盤過去三年自主車企的研發營收比,都處於逐年遞增的狀態。

例如,曾在2021年「豪擲」196億元研發費用的上汽集團,新能源、智能網聯、數字化等技術的研發投入,均有所增加;

而長城汽車、廣汽集團也都宣布,未來計劃投入1000千億用於新能源與智能化等領域的研發。

至於國內造車新勢力,更是牢牢握緊「自動駕駛」大旗,試圖借智能化實現彎道超車。

「不談智能化、不吹噓『自動駕駛』技術,這些新勢力拿什麼跟傳統車企比?」張森坦言,造車新勢力無論是銷售網絡的布局還是造車經驗、工藝技術積累,都遠不及傳統車企。

在他看來,之所以現在一些中高端新能源車能賣得動,往往是靠「科技感」智能化,吸引對於生活品質有更高追求、特立獨行的一部分消費群體。

因此,新勢力只能在輔助駕駛等智能化配置上,狠下功夫,使勁「包裝」吹噓,讓車型形成獨特的產品力,與傳統車企Battle。

不管是之前的高端化,還是如今的智能化、輔助駕駛甚至「自動駕駛」,都是新能源車企實現差異化競爭,大搞「軍備競賽」的必然結果。只是,相比其它領域的競爭,智能化尤其是輔助駕駛的激進比拼,是會「出人命」的。

過度宣傳「自動駕駛」何時休?

儘管有銷售人員稱,在車主提車時,會對此前誇大宣傳的「自動駕駛」技術,在實際使用上進行「糾偏」,避免有車主「信以為真」而產生風險。

但事實上,新能源汽車行業長期過度宣傳「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足夠削弱用戶對於交通安全的敬畏之心。

於是,最近幾年時間陸續有行業人士呼籲,車企應避免誇大輔助駕駛功能的作用,甚至過度宣傳「自動駕駛」技術。更有網友建議,直接立法禁止車企虛假宣傳,將輔助駕駛包裝成「自動駕駛」。

早在2020年,就有媒體報道,慕尼黑一家法院禁止特斯拉在德國將其駕駛輔助技術描述為「自動駕駛」——因為此舉可能誤導消費者。那麼,通過立法的方式規範車企宣傳輔助駕駛,又是否可行?

8月1日,中國首部與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相關的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落地了,儘管法規明確了智能聯網車輛事故責任的劃分,但其適用的主體仍是測試車輛,而非乘用車、私家車。

「由於法規的缺失,車企、銷售顧問誇大宣傳輔助駕駛,缺德但不違法。」汽車媒體人張齊(化名)告訴懂懂筆記,車企、銷售顧問在輔助駕駛的宣傳上,為了突出智能化,往往會避重就輕地忽略「人」在自動駕駛功能里的重要性。

類似的行業亂象,不禁讓她回想起,國內新能源車發展之初,車企宣傳產品續航時,引用「60等速」的里程,從而導致車主實際續航與標稱里程相差甚遠的現象,同時也為行業後續發展,埋下「續航焦慮」的固有標籤。

「不準確、避重就輕,並不意味著虛假宣傳,能讓車企停止過度宣傳『自動駕駛』的辦法,只有讓用戶明白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之間的差距與定義。正因如此,以宣傳、科普的方式,加強消費者認知是根本。」

張齊告訴懂懂筆記,2019年,一些行業大咖、汽車媒體集體「放炮」抨擊「60等速」里程標準的大潮,是倒逼車企後續採用NEDC、WLTP以及CLTC里程作為標稱續航的關鍵因素。

【結束語】

去年8月至今,理想CEO李想、360董事長周鴻禕、威馬董事長沈暉、愛馳董事長付強等行業人士,都曾就部分同行過度宣傳「自動駕駛」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在近期相關事故發生之前,交通運輸部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是首次從國家層面,對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給出了安全規範。

或許,只有「討伐」過度宣傳「自動駕駛」技術的車企,規範分級技術命名機制、完善法規,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並不完善」的輔助駕駛技術淪為銷售端的營銷話術,避免誤導用戶、造成重大損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c6f07b7e68519e724b643a233b20b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