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平和有助養心

2024-05-21     保健時報

立夏後天氣漸熱,易擾動心神,且心主情志,故養生重在養心,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心火內生。

01

增酸減苦,清淡飲食

立夏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機體出現氣血布於表,而相對虛寒於里表實里虛狀態,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有所下降。太原市中醫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張燕曾建議,此時養生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有強心的作用。

此時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宜遵循「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清淡飲食,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天氣轉熱後,人體出汗多易丟失津液,需適當吃酸味食物,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維生素C的供給,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另外,腸胃不好的人,絕對不可以吃冰鎮水果、飲料等寒性食物。

02

睡眠充足,合理運動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順時養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劉佳學曾建議,養心可適當調整日常的飲食起居,以助清心安神、健脾祛濕。

進入夏季後,作息應適當調整,宜晚睡早起,中午適當午睡,以助消除疲勞,養足心氣;但午睡時間不宜太長,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如果中午沒條件午睡,也可抽空閉目調息、放鬆身心。另外,運動應避免大汗淋漓。夏季天氣較熱,運動容易出汗,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血汗同源,「汗為心之液」;建議運動量不要太大,避免大汗淋漓,特別是中老年人,宜散步、慢跑、練八段錦和五禽戲、打太極拳或做瑜伽等不劇烈的運動,並適當多喝水補充體液。

03

戒怒戒躁,保持平和

《黃帝內經》認為,夏季與心臟均屬五行的行,而心主神志,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心主神明,暑易傷心。高溫天氣易使人心躁。因此,立夏之後要重視情志養生,做到戒怒戒躁,保持情緒平和,心情舒暢,切忌大喜大悲,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南京市第二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王霞曾建議人們學會調節不良情緒,不良情緒會影響體內氣血的運行。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往往情緒相對暴躁、易怒,所以在遇事的時候,保證穩定的心理狀態,更利於血壓的控制。對於一些脾胃功能不好、失眠、情緒不好的患者,則可以多到戶外走走,行走在青山綠水間,可以陶冶心情,減低負面情緒的影響,改善睡眠。可以通過練書法、繪畫、下棋、聽音樂等愛好,使心靜下來,保持舒暢的情志。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燕聲

編輯||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bf5c4d59f36fb1545cc742e1f616d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