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記日記#1880 不做耳食之菜 挖掘食材好味道

2022-03-27     董克平飲饌筆記

原標題:#開始記日記#1880 不做耳食之菜 挖掘食材好味道

#開始記日記#1880 不做耳食之菜 挖掘食材好味道

2022/03/24 星期四 廣州

繼續廣東衛視《粵菜好師傅》的錄製,今天對陣的是澳門隊和順德隊。澳門隊胡寶華師傅是米其林一星餐廳帝影樓主廚,米其林三星黑珍珠三鑽餐廳譽龍軒總廚歐陽師傅也來到場外助陣,看來澳門隊勢在必得。結果也是澳門隊贏得了進入下一輪的機會,代表順德隊出戰的豬肉婆的幾位廚師只好等待來年了。

結束時嘉賓合影留念。

豬肚雞絲羹。順德隊作品,加了花膠絲,還有陳皮,味道極好。

澳門隊做的紙包雞。雞肉用印尼椰子腌過,味道清香,有新意。面殼脆甜,借用了叫花雞的概念,敲開儀式感足。用了椰子,東南亞風情濃郁,符合澳門地區東南亞客戶的需求。

澳門隊的芋頭飯,用的是荔浦芋頭做的扣肉,米飯里有芋頭粒,切芋頭絲炸脆,豐富口感。

順德隊做的蘿蔔絲龍蝦。我始終認為,好食材要好輔料,蘿蔔絲與龍蝦不是個好搭配。這個菜的主食材是蘿蔔,用龍蝦有點題目要求的本末倒置。

第三道菜雙方都用廣東肇慶高要產的「麥溪鯇」作為主原料。麥溪鯇號稱魚中之王,出水魚身呈粉白色,清朝曾為貢品。只有麥西塘的水才能養出這樣的效果。其它地方的鯇魚放到麥西塘里養也會這樣,麥西塘里魚拿到別處養,就不會有粉白色。介紹說,這是因為麥西塘水土原因,大概這也就是在地風味的成因。

麥溪(圖片來自網絡鯇)

順德隊做的麥溪鯇海參卷。取魚皮和皮下脂肪和黃玉參打卷,用豬網油抱住蒸熟,澆汁成菜。味道不錯,但是沒有體現麥溪鯇魚肉特點。

澳門隊用麥溪鯇做的一道菜。有一塊類似上海熏魚做法的魚排,魚肉包了水晶餃,用菠菜汁、牛奶蛋清做成綠波打底。味道形狀都很不錯,口感豐富,把麥溪鯇魚肉的特點做了很好的發揮。

一場錄像,兩個隊做了六個菜。總體感受是澳門隊的出品更有新意,對食材的理解和運用也要透徹明確。順德隊每道菜做的都不錯,味道在線,雖然也有創新,但與澳門隊相比,創新度還是弱了一些。順德隊幾道菜用了花膠、龍蝦、海參這些比較名貴的食材,這與當前大陸餐飲消費心理、消費趨勢相吻合,廚師的創造力想像力還要藉助名貴食材來體現,不然就很難受到重視,說到底,我們的消費觀還是停留在為食材買單的階段。澳門隊的三道菜,圍繞著主食材使用做文章,方法與調味都是為了讓主食材有不同的表現,合情合理下的出新,這是符合烹飪發展的一種境界,更是對廚藝自信的表現。把尋常食材作出不尋常的味道,利用手法和調味表現食材特質,不做耳食之菜(聽上去很美很貴)就是對食材的尊重,這就是食客的福音了,這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越早超越對名貴食材的依賴,飲食的本質、烹飪的本質就會越快的回歸,也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美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b7cc3310835bfb1f434a5c0e1efc4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