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長相沒長相,要演技沒演技。」
「吳剛,我做錯了什麼要看你兒子那麼爛的演技。」
「沒有這父子倆,《狂飆》的評分會再高一些。」
這些評論,是網友對《狂飆》里高曉晨扮演者吳羽卿的評價。
吳羽卿是演員吳剛的兒子。
父子倆在劇中齊上陣,為避免「劇組關係戶」的嫌疑,演員表里吳羽卿特意化名「岳陽」。
但此招無果,這對父子關係最終還是被網友扒了出來,並被推到輿論高地,遭反覆鞭撻。
演員吳剛在採訪中回應了爭議。
惡評如流之下,吳剛的話鋒已極力與兒子的劃清界限,避免再令人聯想到「關係戶」這個話題。
其一,兒子拍戲的時候,自己不在現場。
其二,負面評價由他自己承擔,他們願打願挨。
其三,兒子的道路,讓他自己走。
即便如此,網友仍不買帳,還是無情的痛批。
讓吳羽卿「自己走」,以他的顏值與演技水平,根本不可能被好劇本看上。
從可親可敬老戲骨,到因兒子「晚節不保」。
吳剛父子的翻車,揭開了「明星世襲」的病態一幕。
《狂飆》熱播,翻遍全網,沒幾條差評。
吳羽卿出演《狂飆》里的高曉晨,翻遍全網,幾乎就沒幾條好評。
究竟把角色演成了什麼樣,以至於犯了眾怒,殃及老戲骨父親?
來,讓我們一起品鑑一下他的演技。
高曉晨在劇中的設定是聰明漂亮,但乖張驕縱的富二代。
左邊童年高曉晨,符合設定。
右邊吳羽卿飾演的成年高曉晨。
一頭黃毛,皮膚黑黃。
聰明氣全無,更像小混混,愣是沒看出一點兒時接受過精英教育的痕跡。
甚至身旁的小弟「阿泰」都比他看上去更像公子哥。
最大的問題還不在於外形,而在於演技難以彌補外形的短板。
劇中的他,全程瞪眼伸脖子。
台詞功底約等於無,基本靠嘶吼。
音畫結合,網友評價:好像一隻絕望的驢。
他的出場被觀眾詬病到什麼地步呢?
有人說:高曉晨一個人拖累了一整部劇。
有人說:如果不是他的顏值和演技,高曉晨和黃瑤姑且還可以嗑一嗑。
還有網友想出了缺德段子,說吳剛飾演的徐忠借職務之便,把兒子安插在劇組裡,糟蹋了整一部劇。
可怕的是,娛樂圈還不止一個「吳羽卿」。
「明星世襲」的病態現象,早就荼毒了不少國產劇。
張思樂,「楚雲飛」張光北的女兒。
她在評分高達9.3分的主旋律好劇《覺醒年代》里的柳眉一角。
人設是大戶人家出身的小姐、追求進步的女性,性格驕縱且任性。
沒看到有接受過進步教育的痕跡,只看到了仿佛與吳羽卿師承一派的「吹鬍子瞪眼」。
「任性」是有,但演繹方式過於浮誇,用「粗蠻」形容更合適。
她的存在與同劇其他人仿佛不在一個空間,硬生生讓一部良心國劇質感降低。
多餘、生硬、無聊,是觀眾對她戲份的評價。
《覺醒年代》之後,她又出演了《巡迴檢查組》的美女作家喬逸。
演技仍是沒有一絲絲長進。
這是她的哭戲。
這是她演感情戲。
張可盈,張凱麗的女兒,在《幸福到萬家》里飾演何幸運一角。
觀眾對於她的評價,和前面的兩位星二代如出一轍:演技差,戲份多。
魯伊莎,知名編劇王麗萍的女兒。
《大好時光》里,她飾演張雪兒一角。
關於她長相與演技的爭議一直未停歇。
當資源在一個圈子,或有親緣關係里固定了下來,就有了「門閥」。
學有學閥,戲有戲閥。
戲閥這個詞,上一次被廣泛提及還是易烊千璽考編的時候。
當炮火集中於他們三個人身上的時候,也有網友用餘光瞄到了錄取名單上的演員二代。
陳小藝的兒子劉恆甫赫然在列。
實力是否配得上,網友沒看過他演戲時的模樣,也無法品鑑。
但由他延伸,網友發現「世襲」在娛樂圈裡實在普遍。
且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實力,與他們所處的位置和所擁有的資源無法匹配。
張凱麗的女兒,公認演技平平,卻是北京人藝的一員。
眾所周知,人藝是公認最難考的劇院。
雷佳音、鄧超、海清都曾被拒之門外。
張光北的女兒,三番兩次被網友吐槽毀劇、被質疑「帶資進組」,卻能夠在中戲教書育人。
小到因演技不過關,被質疑加戲。
大到考編、當電影學院老師時,被質疑是走後門。
這些演藝圈的「繼承者」們,引發大眾不滿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但我們想,觀眾反感的其實並不是「明星世襲」本身。
不是每一個演藝圈的二代都遭人厭惡的。
《狂飆》里的王驍,起點其實和吳羽卿大差不差。
大家都有老戲骨爹媽,吳羽卿媽媽岳秀清是人藝演員,一級演員,父親是知名的戲骨吳剛。
王驍的媽媽王馥荔是響噹噹的影后,爸爸是知名演員王群。
論外貌,他們都不算好看的類型。
但論路人緣,兩人可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其中的差別,無外乎演技。
靠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司命,《流金歲月》里的霍連凱,《狂飆》里的楊健,王驍的演技獲得了觀眾的肯定。
被發現母親是影后時,網友也不會去質疑他入圈是否靠上一輩的紅利,只會感慨:龍生龍,鳳生鳳。
同是《狂飆》。
唐小龍的戲份雖然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扮演者林家川,其實也是名副其實的演藝圈二代。
他的父親林和平是著名編劇。
怎麼就沒有質疑這一對父子間的裙帶關係?
依舊是《狂飆》,劇中李青之死讓人揪心。
他的扮演者王宏,曾在《琅琊榜》里扮演黎綱。
而他的父親王守泉,就是同劇夏江一角的扮演者。這爺倆還一起參演過《父母愛情》。
同樣是父子齊上陣,怎麼就沒有人噴這一對父子?
說到底,觀眾反感的並不是世襲本身,而是無能者借著裙帶關係上位,獲得了與他們實力相差甚遠的角色。
往往,他們的存在還拖了一部劇的後腿。
他們顏值未到可以讓觀眾原諒一切的地步,演戲的時候又熱衷於吹鬍子瞪眼。
他們的存在,總讓相關戲份變得詭異,畫風與與主要劇情仿佛不在同一個時空。
簡而言之,膈應。
因為他們的存在,觀眾總會覺得,刪掉這一部分劇情更好,或者「這一個角色換一個人來演」更好。
他們的存在,總是完美中的不完美,是一部劇裡邊的瑕疵。
換而言之,德不配位還要三番兩次糟蹋劇集,是對觀眾的審美霸凌。
「星二代」這一個詞在過去和現在的褒貶含義是不一樣的。
從前,坐擁「星二代」身份,並不是一件好事。
謝霆鋒老爸是謝賢,劉德華的歌曲《十七歲》里有一句「記得四哥、發哥,都已見過面」。
裡面的「四哥」就是謝霆鋒的老爸謝賢。
單論外形與天分,謝霆鋒與今日備受質疑的星二代相比,條件已優越了太多。
但他出道的時候並不被看好。
去一場演出,他可以從上台被「噓」到下台。
僅僅是站在台上,還沒有開口唱,台下已經唏噓一片,聲音大到他聽不見自己的歌聲。
主持人介紹他的名字,「謝霆」剛念完,還沒有說出「鋒」字,就已被台下觀眾打斷。
甚至會有觀眾向他投擲水瓶和螢光棒。
謝霆鋒不是個例。
鄭少秋與沈殿霞的女兒鄭欣宜,出道的時候也不被看好。
剛出道的時候她胖嘟嘟,被叫「豬扒」,等她瘋狂瘦身後變得苗條,又把她叫做「竹籤不靚女」。
「最廢星二代」的稱號也一直跟隨著她。
直到她去年獲得金曲女歌手大獎,才算是破繭成蝶,通過了媒體嚴苛的「質檢」。
王驍獲得今日的肯定,也沒有仰仗父母的光芒。
他雖然從小擁有演員夢,但父母並不贊成他進娛樂圈。
為此,他不得不採取「曲線救國」的路線。
他先是以「學俄語」為幌子去俄羅斯留學,想著等到俄語修成,就偷偷跑去莫斯科電影學院學表演。
兩年過後,俄語沒學成,他被父母發配到了北美,專業是三維動畫。
他想著,等靠著這個專業當成了劇組後期,就能在劇組裡和導演打照面,順帶毛遂自薦,順理成章當演員。
一直到2004年,他才與媽媽立下了「三年之約」後辭職回國。
從小配角演起,一步步到了現在這一個受人肯定的王驍。
「星二代」在過去,意味著要花大把的時間打破刻板印象,要花費許多努力去超越父輩的光芒。
而「星二代」在如今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一出道就可以用「某某的兒子」、「某某的女兒」、「某某的外甥女」的標籤營銷,藉此打開知名度。
這只是營銷方面的小小好處,在資源上,他們更是名副其實的「生在羅馬」。
前一段時間剛剛翻車的「陳飛宇」,雖然被網友調侃「怎麼捧都捧不紅」。
但他的資源與同等外形條件、同等演技的小生相比,已經好太多。
一出道就是青春校園電影的男主角。
出道第二年又是大IP《將夜》的男主角。
之後一路上都不缺戲拍,《最好的我們》、《皓衣行》都是大IP。
還有蔣雯麗的外甥女馬思純。
成年後出演的第一部電影是由英皇出品的《歲月無聲》,她在裡面出演女主角。
之後是蘇有朋的《左耳》和港圈大導演的《七月與安生》。
在綜藝節目裡,她試圖掙脫「靠小姨和小姨夫走到今日」的評價。
網友是不能空口鑒資源咖。
但平心而論,他們真的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不靠爹媽嗎?
那些真正沒有背景的演員是怎樣的呢?
《狂飆》里,高啟強和陳書婷的扮演者,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高啟強扮演者張頌文,廣東韶關人,三線小城市出生。
媽媽是鄉村醫生,爸爸是軍人,祖祖輩輩就沒有從事演藝事業的。
也因背景一片空白,即便演技早已是圈內公認的優秀,是無數人的表演老師,但一直到《隱秘的角落》播出,他才有了小小名氣。
在此之前,他買不起家鄉房子,年收入一度只有兩萬元。
比他稍好一些的是高葉。
也是電影學院正兒八經的畢業生,也是一步步從小角色走過來。
路上什麼苦頭都吃過了。
拍戲的時候跳過臭水溝,跪過雪地,還險些窒息身亡。
而他們花費十數年取得的成就,世襲制下的明星們出道第一年就能夠獲得。
就這樣,「吳羽卿」們、「陳飛宇」們、「馬思存」們,還能說自己不靠背景嗎?
這前後的轉變,意味著「實力」因素的消解。
相等的實力,有的人可以憑藉著星二代的身份,一出道就獲得更多的營銷資源和演戲資源。
他們的存在也擠占了別人的發展空間。
但願,從此以後的好劇,別再讓我們再看見毀劇的「吳羽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