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娛樂圈這片英雄地、風雲地,周潤發絕對算得上是個耀眼的奇蹟。
他的前半生,是標準的奮鬥逆襲。從貧苦家庭的孩子,蛻變成人人景仰的天王巨星,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他功成名就的後半生,反而沒有按照「成功者」的姿態來活,而是致力於掙脫世俗規則的束縛。
明明掙了億萬身家,周潤發卻身體力行的踐行「反消費主義」,甚至放話要在百年之後捐出全部遺產。
他低調,接地氣,沒有巨星架子。
出行靠公共運輸工具,買菜也是自己去逛菜市場。
無論是喧鬧街市,還是平價麵店,都可以捕捉到他的身影。
粉絲要求合影,發哥從來都是來者不拒。
但對於公眾人物而言,似乎毀譽參半才是他們的最終歸宿,樸實如發哥也沒能逃過這個「魔咒」。
翻看昔日報端,發哥與傳聞中的樣子,又頗有出入。
拍戲被曝耍大牌。
要求奢華待遇,開出幾十條要求。
張藝謀和吳宇森的製片人,甚至先後跟他撕破臉,公開與之交惡。
不得不承認,發哥的口碑是有瑕疵的,路人盤也敗了不少。
敗,就敗在他的愛妻——陳薈蓮女士身上。
都說她是發哥的賢內助,結婚之後就擔任老公的經紀人兼助理。
自身的白富美身份能助力發哥不說,還手執行政大權,替發哥在外斡旋。
可謂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可翻看新聞中的真實紀事,陳薈蓮又沒少給周潤發的演藝事業添堵。
發哥光是在北上這一段經歷,就多次深陷耍大牌風波。
從《滿城盡帶黃金甲》到《赤壁》《孔子》,都有發哥發嫂為爭排面開罪劇組的報道。
陳薈蓮確確實實拖累了發哥的口碑,所以才說:周潤發,成也陳薈蓮,「敗」也陳薈蓮。
我們也忍不住好奇:如果陳薈蓮早些在周潤發的事業上放手,而不是把家庭作坊搭建至今,發哥的事業發展會不會更好一些?
畢竟在眾人眼裡,周潤發雖然頂著義薄雲天的形象,陳薈蓮卻踐行著見利忘義。
否認不了,發哥的成功,陳薈蓮占了一半的功勞。
至少,用現在感情博主的話術來說:陳薈蓮給周潤發提供了情緒價值。
陳薈蓮出現在周潤發人生最彷徨的時刻。
80年代初,周潤發的事業與愛情雙雙墜入低谷。
事業上,他被稱作「票房毒藥」,演一部,撲一部。
愛情里,更是十足的失意人。
先是與女友陳玉蓮生了嫌隙,一時半會兒想不開,飲下洗潔精與消毒水求死。
所幸搶救及時,撈回性命,卻成為全港熱談。
陳玉蓮之後,周潤發化身「恨娶男」,急匆匆與余安安走進婚姻殿堂。
短短9個月後,一對璧人不歡而散。
愛情抱憾,事業惘然。
好在名字與陳玉蓮有著一字之差的陳薈蓮趕到了,搭救了他的觸底人生。
1984年,在朋友的牽線搭橋下,周潤發認識了新加坡富商之女陳薈蓮。
相比於周潤發的前任女友們,陳薈蓮的長相不夠看,但勝在親和可愛。
兩人很快就發展成為了男女朋友。
那時的周潤發尚未走出情傷,成日患得患失,不敢再貿然走進下一段婚姻。
於是她對陳薈蓮說:「我不會跟你結婚的。」
出乎意料,陳薈蓮沒有感到失落,她的回答是:
「好,沒事。」
接下來的日子裡,陳薈蓮默默當著周潤發的地下戀人。
沒有名分,卻要身兼數職。
既要當管帳婆,又要當貼身保姆,還要兼任經紀人,為周潤發把關遞來的劇本。
終於在1986年,周潤發在拍《秋天的童話》時候,感激陳薈蓮的付出,帶著她去領了證。
與此同時,事業上傳來佳音。
憑藉《英雄本色》,周潤發奪得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也俘獲了張國榮這個「小迷弟」。
他在告別演唱會上,情真意切的向發哥告白,盛讚他是「超級偶像」。
站在周潤發的角度,好一出逆襲爽文。
可切換到陳薈蓮的視角,也不乏辛酸滋味。
不是大眾眼裡的理想夫婿,戀愛不能見天日,又要默默付出,完了還沒有承諾。
但陳薈蓮心甘情願。
而周潤發,能從票房毒藥到影帝多不容易。
必須要掙脫情緒的泥沼,重拾在演藝事業上的信心。
如果陳薈蓮的陪伴,周潤發的崛起不會這樣迅猛。
但成也陳薈蓮,敗也陳薈蓮。
陳薈蓮是發哥精神世界的一縷春風,卻沒能給發哥的演藝事業送上春風。
結婚之後,兩人把家庭小作坊延續了下去。
陳薈蓮依舊擔任周潤發的經紀人,替他把關,替他與製片方周旋。
愛得深切,自然想捨不得對方的利益有一絲一毫的受損。
陳薈蓮為夫討債的強悍模樣,在當時的香港影壇聞名。
1994年,周潤發拍攝永盛電影出品的《賭神2》。
業內有規定,一旦拍攝時間超出合約要求,就要支付演員超時費。
結果,在拍攝這部片子的時候,發哥的工時嚴重超標,超時費高達800萬港幣。
好大一筆錢,但發哥不夠膽量要。
因為出品方永盛電影,是向華強、向華勝兄弟的產業。
人家就是制定江湖規矩的人,哪敢向他們伸手問錢?
但陳薈蓮不怕,抄起合約直奔向家,討要個說法。
她揚言要是向家不付這筆費用,就拿著白紙黑字的合約鬧上公堂。
向華勝第一次遇見問自己討要超時費的,對方又氣勢洶洶,不免敬畏三分。
不僅把超時費給了,又與發嫂處成了好友。
談合作時錙銖較量,涉及利益寸步不讓。
陳薈蓮以聰明能幹出名,被稱作「辣妹」。
但切換一下語境,陳薈蓮對周潤發的全力保護,在製片方看來,卻是撒潑打滾,不依不饒。
換一方水土,陳薈蓮的方式就顯得目光狹隘了。
2006年,周潤發北上,拍攝《滿城盡帶黃金》。
拍攝過程中,周潤發耍大牌的消息突然曝出,引得輿論一片譁然。
起因是,作為周潤發的經紀人,陳薈蓮向劇組拋出了一籮筐的要求。
住要住得好,陳薈蓮提出要住在離攝製組有兩個小時車程的長安街。
房費高昂的房間,發嫂一要要了7間。
劇組提議,把住所換到省時省錢的拍攝地周遭,但發嫂一口回絕了。
非但如此,陳薈蓮還提出,周潤發要從出發一刻開始計算片酬。
除此之外,陳薈蓮還要求劇組為周潤發配備每日租金高達5000元的豪華房車。
出發點僅僅是為了方便周潤發上廁所。
發哥的名聲受損,發嫂沒有收斂。
第二年與《赤壁》劇組談合作,發嫂令去年的情景重現。
這一次的「罪名」又升一級——罷演。
影片開拍未幾,周潤發被劇組「退貨」的消息不脛而走。
發哥是國際影星,劇組也敢退?
看看新聞報道,還是發哥發嫂理虧。
原因是,劇組難以接受協議中的近百條嚴苛要求,是以導演與製片人都痛下狠心,把周潤發開了。
面對傳聞,周潤發做出了聲明。
表示是自己主動辭演,而並非被劇組炒魷魚。
至於辭演的原因,是一直到開拍一個星期前,劇組才把劇本給到他。
時間倉促,周潤發覺得自己難以勝任,所以請辭。
沒過多久,製片人張家振回擊,聲稱周潤發一方謊話連篇。
並表示傳聞中的近百條無理要求,確實存在。
還有消息透露,發哥與《赤壁》劇組不歡而散,是因為發嫂吃醋。
說是發嫂忌憚製片人之一楊雪儀的美貌,以至於拈酸吃醋。
連人家主動打招呼,也不肯賞眼色。
接連兩年賠了夫人又折兵。
作為發哥的妻子,陳薈蓮稱得上是盡職盡責。
但作為經紀人,陳薈蓮似乎缺了點大局觀。
為了吃穿住行上的舒適性,不惜與劇組鬧僵,又讓周潤發被貼上「耍大牌」的標籤,實在是得不償失。
面對外界的質疑,陳薈蓮的回應是:
發哥是我老公,我要保護他,醜人我來做,風雨雷電衝我來。
可癥結所在是,陳薈蓮的付出,更像是單方面的自我感動。
忙忙亂亂,只證明了自己有多愛老公。
而真正落到周潤發頭上的好處寥寥,反倒給他的演藝事業添了不少亂子。
往後的日子裡,周潤發還是頻頻被爆出耍大牌的傳聞。
原因還都是協議中的條條框框。
2006年是如此,2010年還是如此。
陳薈蓮顯然更像是一個精心竭力的保姆,而非一個可以助力發哥事業的經紀人。
嗅覺遲鈍,不具備專業人士的素養,是家庭作坊的又一弊端。
沒有什麼疑問,以經紀人的標準要求陳薈蓮,她又是稱不上優秀的。
在周潤發的電影創作上,她沒能給出有效建議。
沒有挑剔好劇本的毒辣眼光,也沒能給周潤發的演藝之路提出合理規劃。
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逐漸走向沒落。
周潤發不當導演,也沒有轉型幕後的想法。
作為一名純粹的演員,周潤發相比於周星馳、成龍少了一份競爭力。
於是他決心去好萊塢謀出路。
出發之前,陳薈蓮手把手給周潤發惡補英語。
但可惜了,環境受限,一口好英語對周潤發的好萊塢之路增益有限。
或者說,馬後炮一番,好萊塢之旅對於周潤發而言是蹉跎。
好萊塢是別人的天下,香港巨星過去,身上不帶點東方功夫,也得不到優待。
王晶就曾不客氣地指出,「發哥去好萊塢就沒進步過,都是「千篇一律」。
從《替身殺手》到《再戰英豪》。
好萊塢施捨給周潤發的資源,無一不是小製作、低口碑電影。
一直到1999年的《安娜與國王》,周潤發才等來暹羅國王這樣一個人格豐滿的角色。
票房上也有了小小突破。
2000年,周潤發獲得了華語影壇拋來的橄欖枝。
李安邀請其出演《臥虎藏龍》中李慕白一角。
《臥虎藏龍》可視作周潤發的翻身之作,影片全球大賣。
闖好萊塢沒闖出名頭的周潤發,終究還是靠著母語創作環境享譽全球。
《臥虎藏龍》之後,周潤發從好萊塢撤退,回歸華語電影。
此後,周潤發的作品只能用「參差不齊」來形容。
有《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讓子彈飛》《無雙》這樣的佳作。
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銅雀台》《滿城盡帶黃金甲》《澳門風雲》這樣口碑不高的片子。
「爛片之王」的帽子,順勢被坊間戴在了周潤發的頭上。
在發哥的沒落之路里, 陳薈蓮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
周潤發說過,陳薈蓮負責的是與合作方的洽談。
劇本行不行,還是由他自己把關。
頂多是在自己看過之後,再遞到陳薈蓮手上,讓她再考量考量。
演一部好的,再演一部壞的。
走走停停,難以在藝術性上更進一步。
演技之神在爛片中蹉跎歲月,發哥自己是難辭其咎的。
把一切歸咎在陳薈蓮的身上有些殘忍,做了發哥幾十年的經紀人,她也勤勤懇懇,滿腔真心。
癥結也在他們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
陳薈蓮一定是一位好妻子,但擔不起「賢內助」的美名。
她的眼光不夠獨到,又時常本末倒置,難以給發哥的演藝事業增益。
所以,發哥的成功,陳薈蓮有大半的苦勞。
發哥沒有在演藝事業上再攀高峰,陳薈蓮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