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時配送,明檔現切!海底撈首家牛肉工坊來了!

2023-09-15     火鍋餐見

原標題:4小時配送,明檔現切!海底撈首家牛肉工坊來了!

本期看點:

1、海底撈首家牛肉工坊來了

2、「鮮」的可視化最新案例

3、鮮的本質是「回歸」

4小時配送到店,明檔現切

海底撈首家牛肉工坊店來了

繼演唱會搶人、夜市擺攤等向外觸達顧客的動作後,火鍋餐見發現,海底撈本身的門店場景也在變換。

這不,先是升級了喜馬拉雅風,更加高級了,最近它還開了一家牛肉工坊店。

仔細了解發現,該店是在原來的深圳卓越店基礎上,增加了潮汕牛肉的特點。

首先,在門店布置了打卡點,綠色的草皮上,幾頭大黃牛靜臥,上書「僅此一家」「牛肉工坊」等路牌,有意識地引導顧客傳播。

牛肉工坊打卡點,圖源小紅書

其次,在門店開設了明檔現切的牛肉檔口,新鮮的牛肉懸掛,幾位師傅在裡面切肉裝盤的場景一目了然。

明檔現切展示,圖源小紅書

同時,在店內增加了很多弔旗,把「鮮牛肉4小時配送到店」「1牛10吃」的賣點展現出來,加深顧客印象。

相應的在菜品中,也力推鎮店之寶牛雪花、全牛拼盤等產品,還給出沙茶鮮牛肉乾撈麵、鮮蘸水拌牛肉等小料吃法推薦。

全牛拼盤,圖源小紅書

今年,海底撈推動大區制改革,把決策權下放,區域門店在產品和運營上,做出了更多本地化、個性化嘗試。

這一牛肉工坊店也是個性化門店的嘗試,開在深圳潮汕牛肉盛行城市,也是為了更好地迎合當地顧客喜好。

從海底撈的牛肉工坊,到九毛九的新品牌賞鮮悅木注重「新鮮」和「天然」,不難看出,鮮趨勢在火鍋界中越來越受重視。

「鮮」的可視化有哪些新表達?

看看這4位尖子生筆記

遇南三創始人謝泊磊認為,顧客對鮮一直有需求,如果你想重點展現某款食材的新鮮,就需要把與之相關的擺盤、場景等「放大」,建立顧客的認知。

同時在選材、供應鏈等各個環節做好把控,保證出品新鮮,顧客吃到嘴裡也是真鮮,沒有落差感。

那麼第一步建立「鮮」的認知如何去做?就是要有一定的可視化表達,誇張來說,甚至要有點表演性質。

1、把「買菜、進菜」過程可視化

九畝地牛肉火鍋,到點敲小鑼「接牛」

牛肉火鍋在表現「新鮮」時,經常是「明檔現切」,口號也是每天一頭牛,新鮮不隔夜,怎麼做的跟其它潮汕牛肉不一樣?這個九畝地新品牌,把牛肉「到店」這一過程給可視化了。

進店處顯示屏上,清楚顯示牛肉兩次到店時間,中午11:30,下午18:15,店內還有更詳細的上午下午兩次「出牛場」「到門店」時間

在牛肉到店後,店家還會敲小鑼,來個「開牛儀式」,店員立即接牛處理,現場切肉擺盤,從宰切到店不到2小時,確保牛肉的新鮮,顧客們也開始排隊「搶」最鮮的牛肉。

開牛儀式與菜品清貨時間

除了表現牛肉的新鮮,九畝地還在門口又加了一塊顯示屏,展示菜品每日清貨時間,21:30八折,22:30七折,23:30免費吃,直到全場菜品售完為止。

明為清貨,實際是像錢大媽一樣,向顧客傳達新鮮、不賣隔夜菜的意思。

2、把食材運輸過程可視化

飛毛肚,展示空運毛肚物流單

開在川渝之外又主打毛肚的火鍋怎麼展現自己的鮮?這家青島的飛毛肚,定位空運鮮毛肚火鍋,招牌產品是黃牛鮮毛肚、鑽石血毛肚、水牛鮮毛肚等5種毛肚的拼盤。

店家自己開了帳號,把每天店員去接機提貨、分撕毛肚的過程拍成視頻同時還把每次空運毛肚的物流單粘貼在牆上進行展示,讓顧客相信自己的毛肚是真的「坐飛機」來的。

空運鮮毛肚

同時為了加深顧客對「空運」的印象,鍋底牛油造型是一架飛機,配套的茶飲也叫「飛飛茶」系列。

3、把「與鮮有記憶點」的場景可視化

全哥的火鍋,「菜市場小販式」現配現稱

這也是一個成都的火鍋品牌,把食材像菜市場小販一樣展示。

顧客點單的時候,專門附帶一張小菜單「重慶當天凌晨配送來的尖貨」,有水牛毛肚、血毛肚、土豬黃喉、牛黃喉、土鱔魚等,都是展示食材原生態的樣子,然後論斤賣。

尖貨鋪子,現點現稱

據說最開始還是用餐車推著去賣,很市井、小販叫賣的感覺,後面受到周星馳《國產007》的啟發,改成檔口的形式,顧客點單後,毛肚、鱔魚等當面現稱,用的有年代感的小秤錘。

還有鍋底也是現場炒煮,炒料的師傅說一大鍋可以管130桌。門口三元一杯的涼蝦,直接裝在魚缸里,更有新鮮的感覺。

4、把鍋氣可視化

五里關火鍋,展示古法手工菜

國人心中「現做」的才健康、新鮮的觀念已經形成,怎麼讓門店讓他們感受到?就是把「鍋氣」可視化,簡而言之就是手作、現制。

五里關火鍋,主打古法手工菜,門口一直放著兩個石臼,一個用來手打糍粑,一個用來手工搗蒜,每天都有員工在用餐高峰期工作保障供應,既讓等位的顧客「解悶」,還能傳遞新鮮、地道的概念。

門口的手打糍粑

還有朱光玉火鍋館的神火炒飯、包子檔口,熱氣騰騰的展示著火鍋的煙火氣。

以及為茶點行業「正名」——不是所有茶樓都用預製菜的百年老字號陶陶居,升級了4.0版新店,整個龍之夢店的廚房,變成了明檔,顧客可以近距離看到茶點從製作到出爐的手工製作全過程。

陶陶居的4.0升級門店

「鮮」是產品創新的突破口

本質是「回歸」

回看鮮的「可視化」方式,我們會發現,早先,火鍋餐飲店僅僅展示食材物理狀態的鮮。

比如武漢三更浪小海鮮打邊爐,上桌的蝦一定是會動的,小小河邊魚下鍋的魚是會「跳舞」的,巴蜀大將的牛肉是立盤不倒的……

接著,煙火氣的展示也開始流行,比如許多火鍋店開始現炒飯、現蒸包子、現包餃子等……

進而到現在,食材直接原生態展示,採摘、進菜、運輸、產地出貨時間等,關於「鮮」的可視化表達越來越「往前溯源」了。

鮮,是產品創新的突破口,本質是以產品為首的火鍋的一場「回歸」。

·產品上,在標準化盛行極致時,越來越多的「手工」定位火鍋出現,它們以現炒鍋底、手工菜為特色,展現差異化;

·場景上,越來越多的市井風出現,展現著火鍋的煙火氣,今年又在市井風的基礎上,延伸出了+新中式、+自然等場景,依然是展現最初的原生態鬆弛狀態,這也是另一種意義的回歸;

·價格上,我們可以看到,1元菜、塊塊菜更多出現,雖然是一種營銷手段,但也是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好吃不貴」「性價比」方向的回歸。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回歸是主流旋律,如何讓顧客更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更加感到物超所值,是我們要去多多思考的。

你對「鮮」趨勢有哪些看法?關於它的可視化表達有哪些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a7e6d519ca383942fa0b4bc81d569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