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朝貢中國,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是我國歷史的災難

2024-01-01     無風卻起念

原標題:古代日本朝貢中國,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是我國歷史的災難

在古代歷史上,日本這個曾經的藩屬國,與我國之間的關係頗為複雜。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曾在很早之前以倭國的名義,與中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這段歷史,始於兩漢時期,當時的日本被稱為「倭」,意為順從。

中國對日本最早的歷史記載見於《漢書》,文中記載:

「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

這段記述標誌著兩國關係的開端。

公元57年,日本首次派遣使臣到漢朝,表達了對漢朝的敬意和臣服,漢朝賜予了「漢倭奴國王」的金印,象徵著倭國的附屬地位。

這枚金印,如今被收藏在日本福岡的博物館內,見證了兩國早期的交流。然而,令人日本網友感到難堪的,是他們的朝貢貢品。

據清書《御定淵鑒類函》記載,漢武帝時期,倭國的貢品中多為麒麟錦,顯示了倭人在紡織技術上的成就。但除此之外,倭國還有一種特殊的貢品——「生口」,即活人奴隸

在《漢書》的記載中,倭國曾將160餘人的「生口」,作為貢品,展現了當時國際關係中的一種現實。

在三國時期,倭國的朝貢活動依舊活躍。景初二年,倭國女王派遣使者難升米來訪魏國,帶去的貢品同樣包括奴隸。魏明帝對此表示滿意,並給予了豐厚的回賜,其中包括各色布料、寶石、金銀等,這對倭國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勵。

倭國女王的登基並非一帆風順。倭國內部混亂,各勢力爭鬥不休。她依靠神鬼手段震懾眾人,才得以登上寶座。然而,面對國內的連年征戰和政治動盪,女王把希望寄託於朝貢,用美貌的女性和年輕的奴隸,來換取安穩與財富。

難升米帶回的賞賜,更是激發了倭國貪慾,朝貢成為了他們獲得財富的途徑。因為每一次成功朝貢,都能換來黃金、絲綢、布帛等日本國內急需的物資。日本便依靠朝貢獲利,逐漸走上經濟騰飛之路。

直至明朝時期,日本仍在繼續向中國朝貢。只不過貢品中逐漸增加更多藥材、手工藝品等,而奴隸的比重較小。然而,這段歷史在今天的日本社會引起了複雜的反響。

對於古代日本朝貢中國,特別是使用生人奴隸作為貢品的做法,許多日本網友表示難以接受。他們對這段歷史感到震驚,認為這是日本歷史的災難。有網友感嘆:

「原來我國曾如此貧窮」,
「為何我國要向中國送女人」,
「這是我國歷史的災難!」,
「我們的祖先為何如此貧窮,竟用女性換取物資?」
「這難道不是日本歷史的污點嗎?」

日本網友們顯得痛心疾首,對古代朝貢史深感無地自容。也許,這段歷史對現代日本而言,還是極其令人難堪的。

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這段歷史似乎成了一段不願提及的過去。這段歷史不僅展示了中日古代關係的特點,也反映了當時國際政治的現實。歷史是無情的,它以客觀的筆觸記錄了過去的一切。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了解歷史,理解歷史,是我們對過去的最好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a0ab999dddb5bb82b1198a8218e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