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韌體式下不去,力量體式起不來,問題在哪?

2019-07-22     大漠身心療愈瑜伽

有人問:坐立前曲體式下不去,後彎體式做不了,坐角式雙腿打不開,有其它辦法解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

下不去,做不了,那就練啊,只有反覆練習,才能出現效果,沒有捷徑!別總想著迅速達到效果,瑜伽的奧秘就在於「訓練過程中的親自見證」!

從瑜伽體式本身來講,身體做出的每個姿勢在身體不同部位會出現不同的感覺,如酸麻脹痛······

這些感覺正在暴露你自己身體的真實狀態,比如哪些肌肉的僵硬或無力的,哪些關節是不靈活的。它們就像鏡子一樣,把你之前看不見或忽視的問題都呈現出來。

但是關鍵問題也隨之出現了,你對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採取了什麼樣的對待方式?

有的練習者在練習中,遇到身體不想要的不舒服的感覺時,想的是繞過它,不練習,不想面對對自己來講無法做到的體式。

比如坐角式下不去,是因為大腿內側肌肉過緊,限制雙腿向兩側打開,腿後側肌肉過緊,限制身體前曲,這就是你需要解決的身體問題。暴露出這些身體的問題的是坐角式,也意味著坐角式就是很好的對雙腿內側和後側柔韌性練習的體式!

方法就在眼前,就在坐角式中,你卻還在找其它方法,要攻克「坐角式」這個難題。你說好笑不好笑?你還能想到什麼樣的體式能同時拉伸到雙腿內側和大腿後側嗎?

你會發現,很多人迴避的問題,其實就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如果你總想繞開它,它會始終跟隨你。

你習慣性的繞開問題,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坐角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還是需要通過坐角式來解決,最終還是回到親自練習中,去和你自己身體的感覺聯結。

有不少瑜伽老師,平時不練功,大把時間都在偷懶,自己無法攻克的體式不敢在課堂上講,也不知道如何指導會員,反而經常請教別的瑜伽老師,坐角式下不起,有其它辦法嗎?

如果別人告訴你方法了,你會親自嘗試嗎?

換句話說,你沒有親自實踐別人告訴你的方法,沒有經歷和驗證的過程,再好的方法在你那裡都是「無用的方法」。

因為,你沒有看到自己身體的實際感覺,那些方法無法通過你流動到你的會員那裡,或許以後你還會問不同的人該怎麼辦!

如果試著把自己放在給你方法的人位置上,去看看他們怎麼就會掌握好的方法的?你又會說,那是人家聰明,身體條件好,人家練習的時間長啊!

誰不是從零開始,一步步探索過來的?只不過人家流過的汗水,經過的辛苦比你多得多,這些都成了自己成長的寶貴資源。

如果有一天你選擇閉起嘴巴少找藉口,展開身體多些行動,你也會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雖然說,練習瑜伽體式不可勉強,但是說句實話,你真的有盡心盡力去做每個體式嗎?

感覺到身體有拉伸的疼痛感覺,哦,不想做了!

感覺身體力量差,體式保持不住,嗯,不練習了!

明明你有十分的力氣,身體有十分的彈性,可是你每次做的時候,只發揮了四、五分的力氣和韌性。其它的力氣都在自我懷疑,想要退縮,羨慕別人上,卻沒有真正想要為自己負責,想要通過自己實打實的努力去認真做一件事情。

或許只是在打發時間,自己欺騙自己,表面上看自己有練習,但是沒有下功夫!

比如你練習坐角式,雙腿內側一疼就想收回來,或期待老師趕緊換體式。

練習板式,還沒開始心裡就抗拒,害怕練習體式時身體的辛酸。

練習自己之前遇到的任何一個沒做到的體式,都想採取迴避的方法,不願意經歷。然後每次都說:我做不了這個體式,我不行!

行或不行,可不在你的嘴上,而是在真正訓練上。沒盡心盡力地開始行動,你將永遠在這種水平上。然後你還會不停地找答案:怎麼才能讓坐角式下去啊?

所謂盡心盡力是真正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來,而且每次都能和身體真實的感覺聯結。而不是用蠻力強撐,暴力地練習。盡心盡力,是柔和地看到,持續地堅持。

當你打開雙腿,進入坐角式練習時,你可以試著這樣練習:

首先要清理自己過去的那些想法,無論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感覺,那只是存留在身體里的記憶。真的存在,真實的感覺只在這一刻,你重新開始的體驗里。

而後在心裡看到隨著練習過程,身體裡面經歷的任何一種感覺。如果你的極限滿分是十分,練習的這一刻對你自己來說,你自己身體伸展的程度,打開的角度,用了幾分?你是否在用心體會這一刻從身體中經過的感覺?

隨後,保持內心的放鬆,去看到經過身體的種種感覺,對這些感覺上包容的,是接納的,是不抗拒的。心裡對身體說:我看到你了,我感覺到你了。

你很客觀地持續地看到它們的出現,再觀察你的呼吸狀態。你可以試著一點點深入,一點點拓展,只需要一點,再一點,每一次新的打開,新的堅持,都是訓練的開始。

所以訓練必然是艱苦的,是持久的,每次都會經歷不確定的感覺,然後通過新生的感覺去學習,去突破,只要願意發自內心地去做,你的身體體式練習必然會步步精進。

所以坐角式能不能下去,怎麼才能下去,其答案是:堅定地訓練,看到經歷的感覺,柔和地行動,看到那一刻的極限,能重新開始的你,便是你的進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NU4MmwB8g2yegNDdhh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