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下塞湖
8月27日,記者跟隨沅江市環保協會會長李劍志巡河,乘船來到赤磊洪道漉湖段,遠遠看到洲灘都披上了綠裝,洲上綠草茵茵,蘆葦飄搖,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仿佛一片廣袤的水上草原。
環保志願者走向湖洲深處
船剛靠近洲灘,忽有魚兒躍出水面,白色的鱗片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剛想拿出手機拍照,魚兒卻已不見影蹤。李劍志笑了笑,叮囑我們小心登岸,更美的還在後頭呢。
踏上湖洲,因湖水退去不久,草上帶著泥,洲土有點軟,踩上去綿綿的。李劍志在前面帶路,大家穿行在蘆葦叢中,向湖洲深處走去。
驚起一灘鷗鷺(李劍志攝)
「撲稜稜」,一大群白色水鳥被我們的到來驚到,從蘆葦叢中騰空飛起。此時,視線豁然開朗,眼前的一大片淺水灘清澈見底,河對岸的蘆葦挺拔茂密,綠意盎然,水鳥在空中盤旋,一幅自然的濕地生態美景令人沉醉。
然而,一年多之前,這裡的濕地生態岌岌可危。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為發展湖洲經濟,沅江市漉湖蘆葦場下塞湖湖洲上開始修建矮圍,並發包給當地私營企業主開發經營。違法圍堤成湖,嚴重影響了河道行洪、生態安全。
去年6月3日至15日,僅用12天,我省將下塞湖18692.6米矮圍、3座節制閘全面拆除,拆掉了浩浩洞庭的一顆「毒瘤」。
「一年多了,濕地修復的效果很明顯。」同行的南洞庭自然保護區沅江市管理局資源保護股副股長王龍向記者介紹,去年下塞湖矮圍清拆後,沅江市委、市政府邀請專家制定了下塞湖的生態修復方案,投入近200萬元,採取以自然為主、人工輔助促進修復模式,對1115公頃濕地面積開展生態修復,在裸露灘地上種植濕地原生植被川三蕊柳、南荻、苔草、虉草等。同時,嚴厲打擊周邊水域電捕魚、迷魂陣等非法捕撈行為,禁止牛羊放牧和人類生產經營活動,促進水生物的修養生息。
人稱「洞庭護鳥第一人」的李劍志,在一旁認真記錄觀測到的水鳥種類和數量。他告訴大家,現在是洞庭湖退水季節,小河旁邊形成了一大片淺水灘,水中小魚、小蝦豐富,是水鳥的天然食場。今天目測這裡集聚了白鷺、牛背鷺、池鷺、蒼鷺、須浮鷗、灰頭麥雞等10多個種類的200多隻水鳥,比前一周記錄的又增多了。
作 者 | 廖 文 編 輯 | 曾 娜
·END·
沅 江 發 布
沅江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微信
微信號:zgyj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