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和董宇輝,真的會離開抖音嗎?
在7月26日的停播事件後,東方甄選自營產品抖音帳號在8月1日下午沒有預告地進行了復播。
此時距其公布「暫停營業3天」的消息已過去了6天。
有媒體在8月1日注意到,東方甄選自營產品在APP內開播。
而在未如約復播的抖音平台上,評論區的粉絲們還在數著日子期盼著:「6天了,怎麼今天還不播呢?」
而這些疑問往往會被同一個聲音側面回答:「去APP買吧!」
「因禍得福」的劇本就此展開。
媒體從東方甄選方面了解到,7月29日,東方甄選APP單日銷售額達到3500萬元,創下新高。
開啟促銷4天內,東方甄選APP實現總銷售額超過1.1億元。
此外,7月28日,東方甄選App刷新下載量紀錄,登上蘋果應用商店購物榜第1位、免費榜總榜第8位。
與此同時,東方甄選的股價也一路飄紅,8月1日收漲7.41%,報收40.6港元/股,當日盤中一度漲超10%,股價自停播事件以來大漲超25%,創出近5個月新高。
真的要自立門戶了嗎?
對此,東方甄選給媒體的答案卻是:真是無意。我們和抖音關係很好,雙方合作很愉快。」
有朝一日東方甄選會離開抖音嗎?
目前的東方甄選難以「去抖音化」的原因?
東方甄選開啟平台自播模式,又有什麼難點?
對此,新京報記者趙方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昕怡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俞敏洪與董宇輝,必然會出走抖音,但不是現在。
資本市場看的更清楚,給予東方甄選的「鼓勵」(股價大漲)也十分明顯。
停播事件只是一個時間特別湊巧的「意外」,無論抖音或東方甄選在現階段都不會「和離」。
資本市場更看中的是東方甄選的拓展性,尤其是其進擊文旅領域的可行性極強,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是一個振奮。
選擇自建平台,本質上是東方甄選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東方甄選嚴格來說是內容創作者,其靠平台出圈,卻不能依賴平台,否則風險極大。
此前多個網紅名人團隊跨抖音、淘寶乃至京東直播,其目的也是一致的。
對於東方甄選而言,其體量更大、平台運營經驗更豐富,所以在具備實力和IP影響力之時,做內容平台備份,不僅可以降低依靠單純平颱風險,還能真正為自己甄選出一批鐵桿粉絲,做更深度的粉絲運營和私域流量塑形。
在這種緣起上,哪怕發展有難度,也必須確保B角的存續、獨立和更多資源的投入。
事實上,東方甄選App也確實提供了此類功能。
據媒體報道,東方甄選App上的新品首發和好物專享首次上線(抖音上買不到),區別於東方甄選在抖音商城此前的售賣方式,商品的詳情頁/折扣活動等頁面展示更加豐富多樣,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
未來也將持續在自有App打造豐富的會員體驗,預計今年8月上線新版積分商城。
只是,相比於過去在直播短視頻平台上進行企業自播,東方甄選的平台自播模式,也需要跨越許多難關。
通常意義我們說的商家自播,是在短視頻直播平台上,廠商自營直播間,不藉助外界網紅來銷售自家商品。
東方甄選此前在抖音上已經實現了銷售自家三農產品的生態,商家自播本質上較之網紅直播帶貨,可以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全網最低價,只是往往由於缺少自家網紅而有一定的流量問題。
但東方甄選已經有董宇輝,不存在上述問題。
而此刻東方甄選獨立搭建平台來做自播,過去來自抖音的流量難以引流,全靠鐵桿粉絲支持,
同時,用戶不止是需要消費東方甄選的產品,還有許多其他品類的需求,東方甄選難以滿足,這就讓其對用戶的粘合度、活躍度都提出了挑戰。
東方甄選此刻選擇自建平台,本質上和多個網紅和MCN跨平台直播帶貨性質一樣,就是為了避免綁定,但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離開。
畢竟專賣店生意要做、超市也要上架,才是最符合商業規律的模式。
用第三方平台拓粉,用自建平台固粉(可以提供第三方平台直播功能所限制的一些操作),是一個較為穩健且符合東方甄選自身情況的選擇。
事實上,多平檯布局,或自建平台固粉,都已經是後直播帶貨時代中,有實力的頭部主播們必須做出的選擇。
畢竟,直播平台已經做出了選擇。
抖音也好,淘寶也罷,在通過頭部主播樹立直播帶貨神話之後,都在淡化頭部主播的影響力,避免被頭部綁架或出現更多「意外」造成平台翻車。
目前的直播電商,重點是流量傾斜中腰部,來讓整個平台流量形成紡錘狀,來適配內容創作者的金字塔結構,形成均衡發展的直播帶貨業態。
至於平台和頭部主播的關係,愚以為:
平台和頭部主播之間是一種合作中鬥爭的關係。
內容創作者對平台沒有絕對的忠誠度,需要平台支持,也可以被利誘去別的平台發展。
這種鬆散的聯盟關係並不穩固,在成長壯大過程中會互相成就,但在各自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也會互相拆台。
而對於東方甄選而言,在沒有比抖音更好的選擇前,東方甄選不會輕言離開,最多不過是跨平台發展。
東方甄選目前的鐵粉數量不足、自有App的品類受限、直播帶貨流量高度依附抖音,只能在競合關係中逐步謀求相對獨立,且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真正獨立。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