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聽心得|仙籟Z1 Plus、創世紀GX主時鐘,一套全面的Music Server

2023-05-11     太平洋電腦網

原標題:試聽心得|仙籟Z1 Plus、創世紀GX主時鐘,一套全面的Music Server

本文輯錄自香港《音響技術》雜誌 2023年5月號 第5 0 0 期

文:Keith

仙籟Silent Angel是一個專攻音響網絡產品的品牌,旗下包括音響級網絡交換器、串流播放器、 Roon伺服器、外置線性電源等等,品牌成立於2014年,身兼創辦人以及設計師,從事網絡工程工作多年的台灣人 Chorus Chuang,他從小就接觸音樂,小學開始就加入合唱團,令他經常接觸到不同樂器的聲音,而且他更是一位音響發燒友,令他對音響系統的還原度十分有要求。品牌創立之初正正是串流播放準備起飛的時候, Chorus 亦開始迷上了CAS 的播放模式,就是感到市場上的音響產品未能夠達到他的要求,故而令他開始設計一台符合自己要求的播放器,透過營試使用不同的元件(如不同品牌的 SSD 或 RAM 等等) 和採取不同的運作系統來調聲。與很多品牌的故事很雷同,當Chorus認為產品的音質達標的時候,他便和身邊 的發燒同好分享,綜合不同的意見後再作改良,其後作量產,經過多年的發展後,產品越來越齊全,品牌的知名度亦快速提升,相信現今的 CAS 發燒友亦曾聽說過 Silent Angel 這個品牌。

保持纖巧的體積

Silent Angel的Rhein Z1 Music Server(音樂伺服器)自2019年發布,至今依然非常受歡迎,最近廠方推出了Rhein Z1 Plus,外觀和尺寸和Z1 雖然接近一模一樣,但 Z1 Plus 卻是由外而內的進化,首先從機殼設計說起, Z1 Plus 採用鋁合金外殼,可有效防止振動、灰塵和噪聲干擾,它採用了高效的無風扇設計令 CPU和系統保持最佳的工作溫度,經過改進的 EMI 吸收和更高的滲透率(>120 @1MHz) 進一步降低了 RAM、CPU、SSD、網絡接口和USB 等組件的內部數碼噪聲。Z1 Plus採用先進的石墨烯材料(圖1)和銅散熱片(圖2)輔助散熱設計,將CPU和SSD的熱量散發到機箱。這種方法可保持較低的溫度、降低內部噪音。

(圖1 採用石墨烯材料)

(圖2 銅散熱片)

對症下藥的升級

廠方同時對 Rhein Z1 Plus的內部也進行了不少強大的升級,於筆者的角度來看,Z1 Plus增添了不少「身痕」發燒友所希望看到的後續擴展性。Z1 Plus採用了Intel J6413四核心CPU , 依據 Chorus的說法,它的運算能力是 Z1 的2 .7倍,所支援的音檔格式由 DSD256 提升至最高的DSD512(Roon DSP升頻則最高DSD256),另外RAM 亦由8GB/16GB 跳升至16GB/32GB 兩個版本供用家選擇,而且Z1 Plus亦由 SATA SSD 改用上廠方嚴格挑選的 NVMe SSD,根據它們的資料,這一款NVMe SSD 內置 EMI 吸收器和特殊電源調節電路,能有效地隔離 SSD 主控晶片的電源噪聲。 Z1 Plus 內建了一個高精度TCXO 時鐘,能夠令時基誤差 (jitter) 滅 少 ,提升重播的質素,另外它還設有一個外部的25MHz 時鐘輸入端子,大大增加了它日後的擴展空間(至於為何是25MHz呢?筆者容後細表)。另外它設有兩個1GbE 網線端子, 一個用於網絡連接,一個用於連接播放器,確保用家能夠在最少干擾的網絡環境下進行重播,根據 Chorus 的說法,廠方未來將會透過軟體更新的方法,使這兩個網絡端子有更多不同的用法。另外,即使是選擇透過USB 介面傳送訊號,Z1 Plus 亦使用上 USB 音頻輸出高頻噪聲濾波電路來降低播放時的噪音和失真(圖3),而Z1 Plus 是配以第二代技術(可向下選擇第一代,透過官方應用程式-VitOS Manager選擇)(圖4),從官方公布的參數顯示出使用了該技術的確令訊號更平順(圖5), 這一連串的重點升級,不難理解,都是針對著串流播放時所產生的數碼噪聲而對症下藥進行的。

(圖3)使用上USB音頻翰出高頻噪聲濾波電路來降低播放時的噪音和失真

(圖4)透過VitOS Manager應用程式選擇優化器的版本

(圖5)從官方公布的參數顯示出使用了該技術的確令訊號更平順

首先我用上隨機的開關式電源獨立接駁Z1 Plus,,在Tidal上播放「Guitar Calling」的

Forester F2 線性供電

「玩Hi-Fi就是玩電」 —— 相信是不少發燒友的金科玉律, 因此,不少CAS 系統中經常出現不少的外置線性電源 (LPS) 為不同器材供電,以確保每個環節都有穩定而潔凈的供電。試數一下,一套CAS系統所需要的供電器材何其多(如音樂伺服器、串流播放器、音響級的網絡交換器、網絡路由器等等)而且所需的電流不一 ,這可能都是不少發燒友的痛點, 一套系統同時使用四至五個LPS 可能只是「最低消費」,以在香港寸金尺土的居家環境可謂相當奢侈。 Silent Angel 亦針對這方面推出了Forester F2 線性電源,擁有多個直流輸出,包括 12V/3A、12V/1A、5V/2A和5V/1A, 亦提供了USB供電(圖6),200(W)×111(H)×200(D)mm 的體積更是易於擺放,非常切合家居的使用環境。另外,Forester F2 同樣採用了金屬外殼,前面板和後面板採用厚達8mm的鋁合金,目的是滅少任何可能的機器振動和噪音,機身的頂部和底部採用 SECC 鍍辭鋼板。內部採用了一隻巨型的環形變壓器,旁邊的線路板上布滿了大量的AISHI、SAMXON電容和 MOSFET元件,把機內堆得密密麻麻,可以稱得上是用料十足!

(圖6)Forester F2 提供多個直流翰出

甚具發燒元素的Genesis創世紀GX主時鐘

前文提到Z1 Plus有一組外部時鐘輸入端子,可以隨自己的要求決定是否需要使用,今次代理同時把 Genesis GX主時鐘一同送到筆者手上,Genesis 可解作起源的意思,Chorus認為把所有音響的網絡線路需要一個統一的時鐘訊號能夠令時基誤差滅少,他認為這是CAS 靚聲的起源,所以把這台主時鐘命名為 Genesis。

細看一下 Genesis GX 的設計,的確有非常高的擴展性,它有4組獨立的時鐘輸出,分別是25MHz和1 0MHz各兩組。而且旁邊還有一組外接地盒的鍍金接地端子和12V DC電源插孔和IEC電源插座,用家如果連接外部線性電源,Genesis GX就會繞過內部開關電源輸入來提升播放音質(如果兩個電源同時連接的話,便會默認使用12V DC)。 再看看它的外部,依照官方所公布的資料- Genesis GX 底盤設計結合了兩層不同材料,內層是鍍鋅鋼,而外層是鋁合金,這種結構有著優良的屏蔽和控制渦流,同時抑制振動和噪音。而機身底部有三隻約60mm的避震腳,採用高純度不鏽鋼製成(圖7),可抑制來自內部和外部來源的振動,減少機械和電氣噪音、靜電等。

(圖 7)三隻約60mm高純度不鏽鋼避震腳

別樹一幟的25MHz

10MHz 是坊間最常見的時鐘頻率,但該頻率最初是為GPS設備而設的,並未針對音頻訊號處理進行優化。 Silent Angel的研發團隊經過詳盡的測試後,發現音頻和網絡設備的理想頻率是25MHz。所以廠方在設計 Genesis GX時的構想是同時提供兩組25MHz的輸出(除了Z1 Plus外,它們旗下的Bonn N8 Pro亦設有25MHz的時鐘輸入)和兩組10MHz時鐘輸出,方便用家連接其他設備使用,而且每個輸出的線路都包括一組獨立的TCXO時鐘和電路,進一步消除潛在的訊號干擾。 Genesis GX 包括了四條時鐘線,廠方出廠時已經貼心地標明方向,這四條時鐘線阻抗為50歐, 因為廠方研究後發現,50歐傳送會比75歐出現訊號反彈而造成時基誤差的情況較少,所得出的音質也更好。接下來我將以 Forester F2 供電予 Genesis GX 和Z1 Plus來進行測試。

播放「見龍卸甲」再度印證了Z1Plus 在處理數碼噪聲的確是下過不少心思,鼓棍敲撃鼓身的結實、鼓皮的質感、琵琶撥弦的力度輿殘響層次分明,輪廓清晰,如〈五虎封將〉的風聲、將士的吶喊聲栩栩如生,我把所有燈都關掉,發覺所營造出來的音場十分遼闊,非常有「畫面感」,另外播放〈三國〉,一段琵琶輿鼓聲結合成一段逼力十足的節奏,音樂密度之高足夠呈現出一股沙場上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中段一段拔劍之聲亦是很多發燒友測試器材的熱門之選,我亦於此段反覆試驗這個主時鐘的能力,在使用Genesis GX的情況下,出鞘時劍身磨擦劍鞘的金屬感明顯是更強烈,出鞘後的一下殘響更具有「寒氣」,更明亮而有穿透力, Genesis GX的功效不得不運用一句Hi-Fi 老話來形容 — — 立竿見影!

總結:

在去年底,Roon由699 .99調整至829.99美元,身邊很多朋友都紛紛在漲價前「趕尾班車」,接下來的數個月,筆者的發燒群組時不時有討論該購買那個 Music Server 能夠同時充當 RoonCore效果最佳,小弟認為今次所測試的 Z1 Plus 絕對是大家的考慮之列,它帶給筆者一次把串流播放和模擬播放的距離拉近的體驗,老實說,我是一個頗為心急的人,以往很多時未播完一張唱片(甚至是一首歌)已經跳到另一首曲目,今次這三件器材在寒舍逗留的時間,我發覺自己能夠安安定定享受音樂的時間多了,原因可能是因為我比以往聽得到更多音樂細節,令我不期然地對著自己的歌單從新認識,所以我隱約感覺到荷包有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864a471911242fc91b2ed0413ac81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