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發展 | 桃源深處有「玩家」

2023-08-03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文化傳承發展 | 桃源深處有「玩家」

文化傳承發展

水墨經營遊戲在文化與玩法兩個方面展現了桃源意象,也因此能更好地傳情達意,形塑電子遊戲整體性的「中國氣質」。

原文:桃源深處有「玩家」

作者 | 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 周思妤

圖片 |網絡

從仙俠想像到桃源夢鄉

論及電子遊戲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使用,《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劍俠情緣》等,開「中國風」遊戲之先,將傳統俠義小說、神話傳說和近代武俠小說融合作為遊戲背景,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視覺、聽覺符號,構建起了一個引人入勝的仙俠世界。

仙俠遊戲雖然在文化層徵用了大量中國傳統符號,其核心玩法框架卻是日式角色扮演——以「打怪升級做任務」為基礎,並以此推進劇情發展的遊戲類型。在玩法的約束下,仙俠遊戲的故事並不是一個傳統俠義故事或近代武俠故事,而是典型的日式冒險故事——男主角從某個小村鎮出發,經歷漫長旅途和各樣磨難,最終戰勝幕後黑手,贏得女性角色的愛情。簡言之,仙俠遊戲得中國傳統文化之形而未傳其神。

2020年以來,一類重新「調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遊戲引起了關注,它們將中國水墨畫引為遊戲視覺的主體風格,把模擬經營設置為遊戲基本玩法,以不可擋之勢撼動了國產移動遊戲市場,並培養了一大批專注於移動平台水墨經營遊戲的「類型粉」。《江南百景圖》《水鄉芳華錄》《桃源深處有人家》《桃源記》……這類遊戲脫離了固著在中國電子遊戲中的仙俠想像,轉而投入或者說「復活」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桃花源」意象。遊戲以水墨風格繪製亭台樓閣、花鳥山水、茂林修竹,身著古裝的NPC往來其間、各司其職並怡然自樂,遊戲空間與世隔絕,儼然一副桃源夢鄉之景。

從仙俠想像到桃源夢鄉,水墨經營遊戲不僅以水墨筆法擬形,更以桃源意象為底蘊,借模擬經營之玩法傳神,營造出一副恬靜安逸、遠離世俗的遊戲「風景」。

水墨風光的「永恆性瞬間」

水墨經營遊戲對桃源意象的徵用是雙重的。首先是水墨風格的視覺主題。水墨畫的文化意蘊中包含著對桃源夢鄉的嚮往,石守謙就將水墨山水畫看作桃花源理念的載體,文人墨客以之寄託「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渴望。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像是一副鋪陳開來的水墨畫,它消弭了時間,固定在一個似置身畫中的永恆空間,其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它又讓所有人與景同時呈現在一個展開的平面上,「屋舍儼然,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一如水墨畫的畫面排布,前後錯落,一覽無餘。

更重要的是遊戲的玩法。模擬經營,簡單來說就是玩家以上帝視角管理經營遊戲的虛擬世界,體現在水墨經營遊戲中則是對空間的規劃。玩家要規劃一塊塊空間,通過不同空間的功能,組織居民們進行耕種、桑織、經商、娛樂等活動,然後不斷擴大所經營空間的規模。這類遊戲通常搭配「放置」機制,玩家無需時時打理,只要布置好某一塊空間,將遊戲「放置」在那裡,居民們就能在其間自主生活。

與水墨畫一樣,水墨經營遊戲通過模擬經營的玩法呈現出一種把時間空間化的傾向——遊戲沒有連貫情節,只有一個個事件,玩家不用推進故事劇情,只需在永恆的空間之中不斷擴展自身的經營邊界。比如在《桃源深處有人家》中,玩家來到人跡罕至的「蘿蘿山」,自耕自種,製作各樣食物和日用品,隨著遊戲的推進,玩家的田地和設施從一個山頭擴展到另一個山頭。

水墨風格與模擬經營共同創生出一種「永恆性瞬間」的空間情景:遊戲世界看起來生機勃勃、井然有序,卻並不伴隨時間的流動而變化,只固定在一個永恆性的瞬間裡。遊戲經營範圍的擴展如同水墨長卷,每展開一尺一寸都是一番生動景象,但又總是一個由畫框所隔斷的畫中世界,一個世事變遷仍不改其面貌的永恆桃源。

桃源深處的玩家

在仙俠遊戲中,玩家扮演著虛擬世界中的冒險家,總要突破自我的藩籬,成長為一個救世英雄,而在水墨經營遊戲的桃源夢鄉里,玩家則是一個避世空間的管理人,只布置出山水樓台的景色,自詡為一個不務世俗的隱者。

在這裡,水墨經營遊戲所創造出的「永恆性瞬間」,承載著中國傳統文人的退隱思想,表達了欲從世俗糾葛中脫身的願望。遊戲里,身處桃源深處的玩家,在世俗的案牘勞形之中,將願望投射到遊戲空間裡,希望由此獲得一顆不為形所役之心。因此,水墨經營遊戲在商品之餘,也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個寓言,隱含著內卷時代的烏托邦想像。

從思想內核上來看,水墨經營遊戲相較於仙俠遊戲更貼合中國傳統文人情懷,這既是水墨風格的意蘊所致,更與遊戲玩法密切相關,可以說,水墨經營遊戲同時在文化與玩法兩個方面展現了桃源意象,也因此能更好地傳情達意,形塑電子遊戲整體性的「中國氣質」。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4期第6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燦爛文明 | 社會科學報

滬上學人 | 文化傳承發展:「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