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中國萬里土地的迂腐派領袖,在無一人反對的情況下,站了出來

2023-12-30     郝傑

原標題:保住中國萬里土地的迂腐派領袖,在無一人反對的情況下,站了出來

大清末年,社會動盪不安,清政府內部陷入無法挽回的混亂。在這個時候,清廷內湧現出不同的派別,而清朝官員的地位在歷史上也備受爭議。大多數官員要麼是被譽為大功臣,要麼是被指責為誤國軟蛋,但歷史的留白卻有許多。

在這一時期,洋務派成為備受矚目的一派,其中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著名大臣。這些人在封建階級中算得上有遠見卓識的代表,因為中國在幾次戰爭中屢次受挫,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技術水平與西方存在差距,因此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然而,儘管洋務派在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們仍然無法深入改革清朝的命運,因為他們代表的仍然是封建士大夫階級的利益。

與反對洋務運動的守舊派相比,洋務派似乎更像是積極向前推動改革的一方。然而,這些所謂的「先進人物」最終卻成了歷史的罪人,尤其是李鴻章。李鴻章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包括《中日修好條規》、《中英煙台條約》、《中法會議簡明條款》等,這使得他被指責為賣國賊。與之相對比的是守舊派清流領袖中的一位傑出人物,他的名字與李鴻章只有一字之差,他就是李鴻藻。

李鴻藻是咸豐時期的進士,同治時期被慈禧看重,曾擔任內閣學士、戶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等職務。作為同治皇帝的老師,李鴻藻深受尊敬,甚至連慈禧也對他非常信任。李鴻藻的學識淵博,教授的內容涉及範圍極廣,顯示出他德才兼備。作為清流派的領袖,他與洋務派領導人,特別是與李鴻章產生了明顯的對立。

在歷史的長河中,守舊派一直被視為反動勢力。然而,當李鴻章簽訂賣國條約的時候,這些老迂腐竟然極力反對。甲午戰後,中國深刻認識到自身的弱點,那些為國捐軀的武將,無論是新派還是舊派,都不願意做亡國之奴。在這個時刻,李鴻藻站出來反對簽訂不平等條約,甚至上奏朝廷要求革職法辦李鴻章。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李鴻藻堅信李鴻章賣國,他不僅反對簽訂條約,而且彈劾李鴻章,要求朝廷追究其責任。這一行為顯示出李鴻藻是一個符合愛國條件的忠臣。

然而,李鴻藻的功績遠不止於此。在一次關係到國土領土的歷史事件中,他展現出了真正的中國功臣的風采。1871年,沙俄趁機占領新疆伊犁等地,導致清政府割地賠款。左宗棠帶兵前去平亂,雖然趕走了沙俄軍隊,但伊犁仍然被沙俄控制。清政府派遣完顏崇厚前去遊說沙俄,但卻無功而返,攜帶一份不平等條約。在這關鍵時刻,李鴻藻打破了沉默,捨命勸諫,最終成功勸動朝廷拒籤條約,派遣曾紀澤與沙俄談判。李鴻藻不僅挽回了失地,還成功保全了國家尊嚴。這一壯舉讓李鴻藻成為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功臣。

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客觀看待歷史人物,給予他們正確的評價。李鴻藻的反對不平等條約、彈劾賣國賊的行為,以及在國土危機時的果斷拯救,都表明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國愛國功臣。他的事跡應該為後人所銘記,作為歷史的典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235aa08d8528bf77067e004cfb918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