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中國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從古代開始,就依照著長江和黃河流域產生了一系列聚落和人群,隨著歷史的推進,這些零散的部落和人群開始進行群居和繁衍經營,逐漸出現了多個人類的聚居地。
由於我國國土幅員遼闊,橫向延伸廣泛,所以伴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氣候等一系列原因,將我國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限進行劃分,界限雙方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比如南方氣候比較潮濕,而北方相比則是較為乾旱,根據氣候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降水,不同的降水量造就了南北雙方不同的糧食和經濟作物,飲食方面,南方自然是以小麥為主,而北方則是水稻。由於不同水土潛移默化的長時間滋潤,南北雙方的人也產生了差異。
比如非常明顯南方的人性格方面都比較穩重,說話溫聲細語,而北方不同,北方人最典型的一個特徵就是粗獷豪放,出生大氣,最重要一點,總是同為中國人,全國各地在語言方面依舊有著不小的障礙,地域跨度較廣的情況下連交流都會出現問題。
我國難懂的3種方言:老外學不會,當地人都難聽懂,是你家鄉嗎?
晦澀難懂的方言
說道我國的方言現狀,基本可以說是根據片區劃分成了好幾片,其中包含了若干個行政單位,彼此之間的方言不能說是一模一樣,但是最起碼能說某些程度上相互聯繫,有的省級單位甚至幾個地級市之間的方言彼此都無法理解。
以陝西省為例,主要方言應該是關中地區的官話,以西安和咸陽等中部地區為主,但是到了漢中等陝南的地方,單從方言而論,雖說都是陝西人,但是說的話卻是完全聽不懂,其原因是漢中古屬於四川,現位於陝西最南部,所以方言偏向四川話。
所以總體看來,方言的形成,並不是取決於是否是同一個省,而是由這個地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總體來看,西北內陸陝甘寧青新地區所處地理位置相似,所以在方言方面雖然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其中的聯繫和相似之處還是比較多的。
南方主要是雲貴川渝地區,所形成的方言主要以南方口音為主,而後我國北部的黑吉遼地區就又形成了一個東北話的方言體系,至此大概就是我國的方言大致分布地區,聯繫是有,但是並不是那麼明顯。
我國的居住狀況比較雜糅,在省與省的交界處居住方面難免會出現一些混合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結合一些少數民族的獨特語言形成一種只有極少數人能聽懂的少數方言。
經過長時間的磨合穩固之後,我國的方言體系基本形成,最後形成了如下最為難懂的三大方言,有的甚至本地人都聽不懂,老外壓根學不會。
最難的溫州話
我國最難懂的方言應該就是溫州話了,方言的形成主要是源自於周朝時期吳國方言,歷史相當悠久,距今大約三千餘年,由於溫州方言保留了許多古代時期的語調口音或者意思,所以演變到今天就變得非常難以理解。
這種難以理解首先針對的是外來人口,這種我們都能理解。畢竟身在他鄉,言語交流上有點困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溫州方言的困難之處,就是在於它非常小眾,也就是說本省之間說話有可能不能互相理解。
甚至連溫州方言都產生了好幾種,其原因是和普通話之間差距太大,乾脆就直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種方言,所以,這種方言在交流方面就產生了極大的困難,更別說學習了。
但是在早年,我國將這種費解的方言也能夠很好地利用,那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避免我國的機密被敵軍所截獲,所以在相互傳遞和接頭的時候專門派出兩個溫州人、彼此用方言傳遞,而後再翻譯成普通話,這種做法很有效地阻止了敵人的破譯,因為對這種小眾語言根本不具備破譯的能力,由此可見,溫州話不愧為我國最難懂的方言。
第二難之廣東話
廣東話也被稱作粵語,乃是港澳地區普遍使用的經典語言,上個世紀末期,港澳地區與大陸聯繫日益密切,不少經典的視聽作品開始流傳到大陸,而當地這獨具一格的方言,粵語,也伴隨著一些文娛作品一起來到了大陸。
要說流傳最為廣泛的媒體形式,自然是歌曲了,一代歌神許冠傑乃是粵語歌壇的開山鼻祖,而後,粵語歌曲便掀起了一種通俗流行唱法的狂潮,而後的一系列殿堂級歌唱家更是將粵語歌曲推到了頂峰,隨後無數經典的粵語歌曲開始流向大陸。
當時不少紅遍大江南北的粵語金曲開始在大陸廣為流傳,大陸人民也開始學習模仿這些膾炙人口的粵語,雖說沒有進行系統化的學習,但由於長時間的跟唱卻也變得略知一二,所以我們在聽到粵語或廣東話的時候,才感覺它似乎並沒有那麼複雜。
福建官話之閩南語
相比前兩個方言,閩南語應該算作第三難學的方言,主要起源於福建,經過歷史的不斷演變也保留了許多古代的發音特色,從舌音和唇音方面都比較接近古代,所以在理解起來就會有一定的困難。
除此之外,閩南語令人難以理解的原因還包括與普通話的差異太大,以我們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為例,如果不對照普通話歌詞單獨念出來,那會讓聽的人一臉懵逼。
其次,即使相鄰幾個以閩南語為方言的地區也會產生不同的小眾語言,也就是說,不同的閩南語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閩南語也成了最難的方言之一。
總結
方言不僅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特色,並且相當於是自己家鄉的名片,所以,為了方便人們之間相互交流,普通話必不可少的同時,方言作為自己家鄉的代表性文化之一,同樣也應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