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這場城市互動
2023-11-21 17:15·江南都市報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趙瓊
對於時下年輕人而言,參與各種不同的社交互動已經成為了一種新鮮的體驗。近日,在南昌有人在為南昌創作本地版劇本,有人在為城市的熱愛創作劇本,用繪畫城市美好「定格」,在「藏畫」中分享自己的熱愛。在年輕人的社交中,極具城市情感的投射也引發更多人對城市的共鳴。
網友創作南昌版《花束般的戀愛》
近日,《花束般的戀愛》宣布被翻拍引發熱議,社交媒體上有人開始自發進行《花束般的戀愛》不同城市版本的二次改寫。作為一部講述文藝青年愛情故事,在南昌,記者注意到也有網友加入這場城市創作的「狂歡」。
「男女主都是雙港附近大學生的學生,在扶『瑤』直上音樂節沒有趕上一號線回去的地鐵回學校而相識,互相簡單介紹後一起吃夜宵……」11月7日,大學生胡雨茜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南昌版的《花束般的戀愛》,講述兩個興趣相投的年輕人有著共同的愛好而相識,他們都愛看《地寶當家》《松柏巷裡萬家人》,一同爬梅嶺看日出,一起來逛大士院吃早餐,這些極具本地化的元素也吸引了網友的關注。
「我覺得南昌是有文藝屬性的。」在胡雨茜看來,這些劇情都是來自生活,高中的時候喜歡逛師大附近的二手書店,在水煮點裡大快朵頤。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南昌旅遊的火爆,讓南昌被更多年輕人所喜歡,在胡雨茜看來,通過創作本地元素的梗也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南昌。
同樣加入這場城市劇本創作的還有熊浩良,作為南昌文藝青年,他深諳文藝青年們的生活日常。黑鐵現場、陸上書店、阿鵬音樂站成為了南昌文藝青年必去之地,年輕人在這裡產生了社交的可能,並且開展一段浪漫的故事。談及為何加入這場創作,「因為幾乎每一座有著豐富文化生活的城市都有著一批這樣的年輕人,這部分人可能是正當時,可能已經經歷過這樣的故事。」熊浩良說道。
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黃文傑認為,網友加入《花束般的戀愛》的創作背後,恰是電影本身的接地氣吸引力,每個城市都會發生愛情故事,在這些城市符號的背後,將有生活流的細節和有當代價值觀和人際關係思考的內核注入影片。同時,網友自發創作也是大家對本土影視作品的關注,年輕化的劇本創作也為城市宣傳提供參考借鑑,成為讓更多人了解南昌的一種方式。
繪畫是記錄,藏畫是分享
在城市的地標創作一張小畫,將其藏在城市的街頭巷尾,為了讓「有緣人」撿到,繪畫博主「也比」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撿畫線索」,在這場「撿畫計劃」裡面,創作者與「拾畫者」完成一場特別的社交互動。
「繪畫是記錄,藏畫是分享。」繪畫博主「也比」叫做朱艷萍,是華東交通大學一名大四學生。11月16日,記者跟隨她一同走上街頭開啟小畫創作之路。一路上,我們經過了江西省美術館、江西畫院、羊子巷、滕王閣、八一大橋,用繪畫為這些城市風景「定格」。
在也比看來,這種形式也是讓更多人加入這場了解城市的互動當中。每到一個「景點」,她喜歡找到最適合的角度,用手機拍照記錄,從包中翻出迷你調色盤,席地而坐開始作畫。鋪色、勾勒,一座栩栩如生的作品便躍然出現在小卡紙上。藏畫的過程是需要費一番腦筋,「不能太過於顯眼也不能太過隱蔽。」樹叢、椅子底下通常成為「藏畫」的首選地。「更喜歡撿到畫的人是喜歡我的作品以及熱愛生活的人。」也比說道。
在社交平台發布線索之後,不少粉絲便會跟著線索而來,「找到的時候很有驚喜感。」撿到八一大橋的小畫的黃女士說道。甚至還有不少外地粉絲會希望得到一張這樣的小畫。
今年8月,也比第一次嘗試開始撿畫挑戰,第一次發起這個活動時候,也比選擇了南昌地標建築。「還記得第一次發布線索的時候,很快就被別人撿走,而且居然是同樣一個人撿過三張畫。」這種互動也被更多人喜歡。
每一幅小畫都會有一個神奇的經歷。在廣州旅遊的時候,也比帶著畫筆來記錄,撿畫的經歷充滿著不確定,每張小畫的背後,也比會寫下一段祝福或者一段的問候,一次小畫的漂流記讓她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互動,就像是一封寄出的信有了回信。她記得,她隨手將畫下的風景留在了公交站,在小畫的背面,也比留下了一句問候「你最近過得好嗎?」讓她驚喜的是,在社交平台上「撿畫人」找到了也比,並回復她「是我撿到了你的畫,我最近剛剛找到工作,謝謝你的祝福。」
未來,也比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到「撿畫計劃」當中,「南昌是一座有煙火氣的城市。這個城市不僅有美好事物也有美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喜歡上南昌。」也比說道。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喜歡上南昌。」也比說道。
值班編輯:嚴佳成
值班審核:郭寧
值班編委:黃廉文